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网络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微信等新的互联网运用方式应运而生。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在微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每一位高校教育者都需要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微信是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具有内容丰富性、操作便利性以及交流实效性等特征,一经推出就迅速受到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常使用的聊天软件之一。微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友等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蕴含极大的隐患。微信软件的使用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注册和登录微信,在微信平台上自由的发布各种消息,各种虚假的、反动的、情色的信息充斥于微信平台。而且微信具有“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为大学生交友提供了便利,但社会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大学生容易交往到一些素质较差的人员,对大学生的财产和人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来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时代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微信软件的主要使用群体。为了清楚的了解微信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几个特点:
一是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人数较多。调查来看,在微信刚一推出的2011年,很多大学生就开始使用微信,到目前为止,开通微信的大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95%,这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息息相关。在剩下5%的人群中,几乎都知道和了解微信,只是因为手机不支持微信功能,所以没开通。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每天至少登录5次以上、阅览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80%。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存在。
二是与熟人沟通是微信使用的主要方式。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微信“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交友途径,但大学生超过80%的微信好友都来自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具有熟人交际的主导型。
三是微信开辟了师生交流的新平台。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微信上和老师进行交流时,仅有1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微信是一个老师进行沟通、交换意见的极好平台。
四是微信给大学生的自制力带来了挑战。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主要是课间和课外休闲时间才登陆微信,但也有40%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在课堂上打开微信,甚至患上“微信依赖症”。只要有一段时间不登录,就感觉六神无主、坐卧不宁。另外,有40%的学生表示微信并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有40%的学生表示微信导致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做事情很难沉下心。有20%的学生表示自己无法克服在熄灯后看微信的习惯,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
三、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宣传正确的微信观。微信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圈。同时微信的匿名性使其始终处于一种缺乏约束力的状态下,对使用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为此,高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微信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念。能够在微信空间中理性发言,发布一些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观念和言论,自觉抵制一些腐朽、反动的思想,严格遵守现实中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对自己不当或者错误言论可能导致的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另外,大学生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联系的陌生人,很容易从微信的签名、照片中发现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一些不良人员容易利用这些信息来威胁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大学生要使用微信等手机媒介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第二课堂。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学生人数过多,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很大限制,造成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无法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利用微信可以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师利用微信平台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在上课前通过微信群发功能让学生搜寻和准备上课所需要的素材,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学生可以就某一观念或者理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化解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营造出师生之间良好沟通互动的交流空间。
3.借助微信群聊,构建“微信班级”。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大学生的班级概念普遍不强,同一班级的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很少有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来建立班级微信群,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和网上虚拟班级实现深度融合,将非常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班集体搬到机上去,使班级在新媒体上建立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平台,大大提高了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微信的群组功能,随时随地的通过微信文字、图片,甚至语音、视频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班级成员中进行传播,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获得特别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微时代,微信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推动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因此,需要我们把握“微时代”的特征,切实发挥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2]于淼.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作者单位: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微信是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具有内容丰富性、操作便利性以及交流实效性等特征,一经推出就迅速受到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常使用的聊天软件之一。微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友等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蕴含极大的隐患。微信软件的使用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注册和登录微信,在微信平台上自由的发布各种消息,各种虚假的、反动的、情色的信息充斥于微信平台。而且微信具有“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为大学生交友提供了便利,但社会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大学生容易交往到一些素质较差的人员,对大学生的财产和人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来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时代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微信软件的主要使用群体。为了清楚的了解微信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几个特点:
一是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人数较多。调查来看,在微信刚一推出的2011年,很多大学生就开始使用微信,到目前为止,开通微信的大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95%,这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息息相关。在剩下5%的人群中,几乎都知道和了解微信,只是因为手机不支持微信功能,所以没开通。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每天至少登录5次以上、阅览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80%。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存在。
二是与熟人沟通是微信使用的主要方式。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微信“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交友途径,但大学生超过80%的微信好友都来自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具有熟人交际的主导型。
三是微信开辟了师生交流的新平台。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微信上和老师进行交流时,仅有1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微信是一个老师进行沟通、交换意见的极好平台。
四是微信给大学生的自制力带来了挑战。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主要是课间和课外休闲时间才登陆微信,但也有40%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在课堂上打开微信,甚至患上“微信依赖症”。只要有一段时间不登录,就感觉六神无主、坐卧不宁。另外,有40%的学生表示微信并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有40%的学生表示微信导致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做事情很难沉下心。有20%的学生表示自己无法克服在熄灯后看微信的习惯,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
三、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宣传正确的微信观。微信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圈。同时微信的匿名性使其始终处于一种缺乏约束力的状态下,对使用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为此,高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微信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念。能够在微信空间中理性发言,发布一些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观念和言论,自觉抵制一些腐朽、反动的思想,严格遵守现实中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对自己不当或者错误言论可能导致的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另外,大学生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联系的陌生人,很容易从微信的签名、照片中发现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一些不良人员容易利用这些信息来威胁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大学生要使用微信等手机媒介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第二课堂。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学生人数过多,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很大限制,造成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无法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利用微信可以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师利用微信平台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在上课前通过微信群发功能让学生搜寻和准备上课所需要的素材,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学生可以就某一观念或者理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化解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营造出师生之间良好沟通互动的交流空间。
3.借助微信群聊,构建“微信班级”。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大学生的班级概念普遍不强,同一班级的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很少有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来建立班级微信群,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和网上虚拟班级实现深度融合,将非常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班集体搬到机上去,使班级在新媒体上建立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平台,大大提高了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微信的群组功能,随时随地的通过微信文字、图片,甚至语音、视频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班级成员中进行传播,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获得特别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微时代,微信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推动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因此,需要我们把握“微时代”的特征,切实发挥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2]于淼.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作者单位: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