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全员性自主管理能力是今后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笔者通过本文,就小学教育工作中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做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的基本定义
  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的基本定义是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全员性自主管理强调的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在小學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和督导的积极性,通过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增强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小学阶段也是人一生当中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不仅在身体上有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具有渴望成为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在小学阶段,逐渐从泛灵论、自我中心理论和未能掌握物质守恒为主要心理特点的前运算阶段逐渐过渡为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的心理需求。他们逐渐渴望自我管理,希望教师和家长能把更多的管理工作交给他们,使小学生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价值。小学生渴望教师和家长看到他们的能力,欣赏他们的人生价值,因此,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适合小学生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是小学生心理发育的需要,也是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能更多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工作,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是小学教育工作的大趋势,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和家长减轻负担,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对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诸多益处,但在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生的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据笔者对小学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调查,发现了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学校方面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生全员自主性管理工作的管理与督导方面,通过对小学生和学校教师的采访得知,多数小学学校对于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缺乏统一的规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体系,学校大多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相关组织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这种现状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学校领导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且管理不足,导致学校的一些教师和学生普遍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是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通过笔者对小学生家长的调查访谈结果,笔者得出结论,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普遍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持有不认可的态度,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有些小学生家长认为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是学校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认为小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小学生全员性自我管理的能力缺乏信心等等。这些思想观念不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家长对小学生的不信任还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利,阻碍了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3.小学生在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存在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能力的显著差异性。由于小学生阶段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且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有些小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小学生全员自主性管理工作也做得较好,就会使小学生全员自主性管理工作进展的质量较高,达到了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实施目的。相反,有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在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导致班级工作较为散漫的现象。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针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针对学校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校的小学生全员自主管理工作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一问题,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倡导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给小学生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间,使小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树立集体意识,让小学生真正成为成长过程中自我管理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让学校成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通过校领导对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视,向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好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和能力提高的作用的知识宣教,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了解,使教师能够积极组织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管理的能力,找到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每个小学生心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给小学生指定不同的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的任务,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积极鼓励他们的进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可以用灵活的教育方式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全员性自主管理,例如:采用值日班长制度,让全班同学轮流当班长,执行班长的工作,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显著增强,让班里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管理和管理集体的机会,并且在执行班长工作的过程能够建立对班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小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提高,对班级的工作执行起到促进作用。既能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加强学生们的班级工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育,建立良好的人格。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优点,也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是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学生的全员性自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全方位努力,真正使小学生成为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工作的主人,小学生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做好小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被一些敢于挑战自我的教师所尝试。  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家里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内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合作等能力上都有一定提升。那么,翻转课堂给学生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要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程教学法认为,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是本人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此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生认识了一些测量工具,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通过介绍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俩编成的《别录》与《七略》两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和综合性系统目录巨著,让世人了解我国古时图书目录的基本分类以及对古籍的保存方法,从而
一、背景  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改革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自主的、有效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该少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大一些,让学习真正有效,只有学习有效了,教学才有效。课堂的有效性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开始。  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探究,如何借助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并发展科学概念,是当前科
2016年4月,广州市某小区发生了火灾,围观者拍下求助者呼喊求救直至死亡的过程并上传到网络,该视频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是什么导致大家在面对火灾时冷漠地拍摄,人们对于社会道德的要求和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人们道德冷漠的原因是由于教育中没有注意对人进行利他行为教育,不能为社会培育出具有积极利他观念和利他行为的人。  一、利他的概念  “利他”一词是由孔德率先提出的,他被认
探究性学习是科学课中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进行预测、解答、解释等一系列活动。然当前科学课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往往只注重操作层面的探究,却忽视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呼吁,在探究性学习中,应通过多种途径让科学思维训练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让探究性活动真正成为一个动眼观察、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的综合性活动。  一、预设时应给学生留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