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个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它包罗万象,单靠课内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这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得到满足呢?多媒体教学犹如一场雨露,适时地给干涸的大地注入生机。利用多媒体推进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美妙欣赏多媒体的“像”
据统计,我班学生32人,平时家长们能够带孩子们偶尔出去旅游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生活的范围狭窄,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知之甚少。在三年级下学期的一次写《未来的……》习作中,有一位学生写到“未来的楼梯是自动上升的,不费劲地往上爬……”那一刻,我震撼了。在城市中的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可在农村孩子的眼中却是奢侈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们有机会多接触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媒体就是一个窗口。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时,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想。因开国大典距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从文字去感受到当时举行庄严、隆重盛典的场面,难以体会到毛主席的宣读公告时的伟大风采。第一课时,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后,我适时地问了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阅兵式吗?”全班只有两三个学生从电视上目睹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依据阅兵式的过程学习场面的描写的方法,在第二课时中,我抓取了两三个视频。一个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们趣味盎然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人山人海,以及他们“欢跃”的心情,也明白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国人民上下的心,爱国情感有感而发,对于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描写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第二个视频是“阅兵式”,从方阵的海军排到步兵师、战车师、骑兵师……最后我播放了建国六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阅兵的视频。通过不同的画面的对比,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荡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达到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依然璀璨夺目。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以它那堪称“辉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闻名于世。六年级下册《故宫》这篇说明文,通过丰富彩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两部分来阐述。在第一课时中,虽然我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整个故宫的示意图,但学生们对此却毫无积极性可言,整节课中,学生们难于感受到故宫的辉煌气派,听得十分被动,课堂气氛低下。在第二课时中,我尝试用上多媒体,首先找出一张“故宫全景图”。图片一打开,全班发出一声赞叹,为故宫雄伟的气势所折服。接着我按照各个方位的建筑,边讲解边让学生们观察图片。他们兴趣盎然地从图中找到了故宫的各个布局。汉白玉石桥——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课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太和殿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苦。这时我依据课文的顺序放映了太和殿从外到内的图片。学生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不禁为古代美轮美奂建筑所惊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运用多媒体,唤醒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枯燥、乏味,整节课学生们学得投入,课时实效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仔细聆听多媒体的“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各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怒吼啊,黄河》,文章的难点是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中光未然在城朗诵歌词的“时而铿锵前力;时而低回婉转;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当时演奏的气氛,我穿插了乐曲《黄河大合唱》。在强有力的节奏中,学生们仿佛听到了滚滚的黄河水奔流不息的声音,领悟到了歌曲能给当时抗战的战士们带来鼓励和勇气,明白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冼星海谱曲的时间之短,效率之高。适时地穿插多媒体的“声”,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只要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景,就能把抽象无味的课文内容变得丰富多,变得浅显易懂,变得有乐趣。多媒体辅导教学是未来教学结构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的落后局面,把传统与现代灵活地相结合,通过动态学习,使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破重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水头镇呈美小学)
一、美妙欣赏多媒体的“像”
据统计,我班学生32人,平时家长们能够带孩子们偶尔出去旅游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生活的范围狭窄,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知之甚少。在三年级下学期的一次写《未来的……》习作中,有一位学生写到“未来的楼梯是自动上升的,不费劲地往上爬……”那一刻,我震撼了。在城市中的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可在农村孩子的眼中却是奢侈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们有机会多接触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媒体就是一个窗口。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时,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想。因开国大典距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从文字去感受到当时举行庄严、隆重盛典的场面,难以体会到毛主席的宣读公告时的伟大风采。第一课时,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后,我适时地问了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阅兵式吗?”全班只有两三个学生从电视上目睹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依据阅兵式的过程学习场面的描写的方法,在第二课时中,我抓取了两三个视频。一个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们趣味盎然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人山人海,以及他们“欢跃”的心情,也明白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国人民上下的心,爱国情感有感而发,对于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描写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第二个视频是“阅兵式”,从方阵的海军排到步兵师、战车师、骑兵师……最后我播放了建国六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阅兵的视频。通过不同的画面的对比,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荡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达到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依然璀璨夺目。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以它那堪称“辉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闻名于世。六年级下册《故宫》这篇说明文,通过丰富彩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两部分来阐述。在第一课时中,虽然我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整个故宫的示意图,但学生们对此却毫无积极性可言,整节课中,学生们难于感受到故宫的辉煌气派,听得十分被动,课堂气氛低下。在第二课时中,我尝试用上多媒体,首先找出一张“故宫全景图”。图片一打开,全班发出一声赞叹,为故宫雄伟的气势所折服。接着我按照各个方位的建筑,边讲解边让学生们观察图片。他们兴趣盎然地从图中找到了故宫的各个布局。汉白玉石桥——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课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太和殿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苦。这时我依据课文的顺序放映了太和殿从外到内的图片。学生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不禁为古代美轮美奂建筑所惊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运用多媒体,唤醒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枯燥、乏味,整节课学生们学得投入,课时实效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仔细聆听多媒体的“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各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怒吼啊,黄河》,文章的难点是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中光未然在城朗诵歌词的“时而铿锵前力;时而低回婉转;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当时演奏的气氛,我穿插了乐曲《黄河大合唱》。在强有力的节奏中,学生们仿佛听到了滚滚的黄河水奔流不息的声音,领悟到了歌曲能给当时抗战的战士们带来鼓励和勇气,明白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冼星海谱曲的时间之短,效率之高。适时地穿插多媒体的“声”,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只要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景,就能把抽象无味的课文内容变得丰富多,变得浅显易懂,变得有乐趣。多媒体辅导教学是未来教学结构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的落后局面,把传统与现代灵活地相结合,通过动态学习,使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破重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水头镇呈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