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法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c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了刘国正先生的《论文》诗,刘先生从文章有法、习法要精、思想感情的积累、勇于创新等方面对文章写法作了论述,见解可谓精要得当,读后总结自己的教学,对刘先生的见解深有同感,觉得要培养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来,应做到:身体力行、培养习惯、教给方法、鼓励创造,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来。
  一、教师身体力行写作
  作家朱自清说过:“写作是基础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不是不可。”写作不仅可以培养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观察、思辨、联想、想象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承担着教学生写作这样重要的任务,那么自己当然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但有的老师只布置作文,自己却不作文,长期如此,自身写作能力下降,写不出文章来。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只会空洞说教,却不能现身说法。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一个教师平时注意写点散文、诗歌等给学生听听,投合学生的“向师”心理,那么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能写点示范性的“下水”作文,那么就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学生会对他模仿、学习,将老师作文榜样,写作上与老师探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鲁迅、叶圣陶等文学家正是以他们才华横溢的文章教育、影响了一代人,培养了许多文坛上的后起之秀。回想自己在教学中也写过《说理想》、《余光中〈乡愁〉赏析》等文章,就在学生中产生良好影响,当我读起自己推荐的“下水”作文,都引起学生的钦佩。可见要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自己必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
  习惯是由后天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而养成的一种比较固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有不易改变的特点,因此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是否具备良好的写作习惯决定了写作水平的高低。叶圣陶对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何等重要。我在所教班级看到:每两周交一次的周记,有一部分学生是在交的当天晚上赶写的,他们不是记下生活所见所感,而是出于完成任务写周记。但作文好的学生则是在平时所写,写的是他的真实感情,特别有一位在省州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她练得勤,练得认真,有细腻的感受与笔触,周记空白处也有补上名言警句的习惯。这一对比,也印证了好习惯与坏习惯对作文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其一、勤读多思细观察 读是吸收,写是倾诉,读得多,善于体味的人,往往也写得好。中外小说、诗歌、戏剧都是有益的营养,要引导学生多读。同时,观察也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认识世界,感知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智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特别如写景状物的散文、游记、对人物的描写,缺少观察是不行的。在观察时也要注意多思考、感受。美国作文教学对外界景物观察的重视,法国作文教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其二、注重材料积累的习惯 材料是写作的原件,有丰厚的材料积累才会运用自如,要培养学生积累材料,名人名言、观察笔记、心得体会、名段集锦都是很好的素材,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其三、认真谋篇,打草稿修改的习惯 每一篇文章,都应认真构思,打好草稿加以修改,这不仅是态度问题,也是作文提高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将作文草稿夹在作文本中一同交来,有效培养了学生打草稿、修改、认真书写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当授之以法时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他写作方法,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得有师傅的教导。刘先生“若谓文无法,规矩自分明”,这“规矩”正是文法,前人的经验,中学生学会文法是必须的。要培养起学生的文法,关键要做到两点:
  其一、各学段、学年、学期都要有计划有重点进行训练 如初中一册重点培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能将所见所思写于笔端;二、三、四册分别侧重于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五、六册便能综合运用表达方式,而避免从文体入手训练的情况,形成一个作文训练的“序”,前些年有人搞序列训练还是有效的。
  其二、各个训练点上的指导要得当、扎实,抓住各种文章特点加以指导 如初一年级的重点是记叙文训练,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单元训练,把握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的顺序、表达方式以及材料的组织,在此基础上训练文章的结构安排。训练中尽量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学生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有一定的顺序、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即达目的。
  方法的指导是很复杂的,也难以尽述,但只要教师引领得当,学生潜心钻研,那么作文训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创造
  古人说:“文章有法乎?曰: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语文教师进行写法指导就是要学生掌握“大体之法”这是作文的基本功。但如果只是死守成法,那么作文缺乏生机。范文所以是范文,就在于内容和形式有独特之处,有创造,正如刘先生所说:“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为文章,老死只平平。”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文章新颖、有生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训练:
  其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写作的重要能力,文章从构思到成文,整个过程都是思维。命题反映认识能力、概括能力;审题反映判断理解能力;构思反映联想、想象、组织能力;立意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对社会的认识能力等。因此只有思维能力强,思维品质好的学生才写得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联想、想象能力。
  其二、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 教师命题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命题要做到:明确具体,如《小草绿了》、《一枝春叶》比《春》、《我爱春天》明确,学生的思考可以从具体事物入手;命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如初一学生大胆热情,喜欢想象,命题不能成人化;高中学生思想成熟,多写议论文等;命题要有启发性,尽量能启发思路、引起联想,能引起表达欲望,尽量少点限制,如《假如我是……》这样的作文题目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性思考。总之作文命题要少些限制,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甚至要进行适量的自拟题目写作训练。
  其三、鼓励学生想别人未想,说别人未说 作文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民主,而不以教师的思路要求学生,教师的指导只是抛砖引玉。记得有一年云南省高中现场作文竞赛中,有一位我初中曾教过的学生写《成方圆,一定要规矩吗?》这个题目,他一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提出相反观点而获成功。回想这位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初显创新训练成效。
  总之,中学作文训练任重道远,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加以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作文教学才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一、个性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性化的时代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个性化”这个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熟悉。个性化这个词历史并不长,但已从知识分子、高薪阶层发展推广到了普通民众中,尤其近几年,个性化的口号已越喊越亮:个性化设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人才、个性化教学……究竟个性化从何而来?时代又为什么如此需要个性化?在这个如此推行个性化
《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是必修一中的两篇文言文,大多数教师教学这两文时,注重字词巩固和各自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很少将两者合起来一同教学的。一次兴之所至,笔者试着将两文作为同是贬谪期游记散文加以比较阅读,则有了意外的收获。  柳宗元、苏轼名属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两人都曾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顺利地踏上仕途希望能大有作为,济世泽民,却都不幸地卷入党争,被一贬再贬至偏僻荒蛮之
古代诗歌阅读,在语文教学和高考试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浓缩。因此高考卷中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此类知识,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遨游之余,还要用自己的头脑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定的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下面就针对高三专题复习谈一下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衣服
【摘 要】在莫言的小说叙述中,语言的超常搭配使语言幽默而生动、形象,正是这种语言搭配方式,将高密东北那种豪爽与朴素尽现无遗,往往让人在大笑之后又拍案叫绝,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与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莫言 小说 语言 搭配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莫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其《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均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其决定于
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诉诸观众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是动态的、立体的、综合的,集多种艺术因素为一体。单从语言角度论道,戏剧不能直接与剧本画等号,剧本是纯粹的文本语言艺术,呈现的是静悄悄的语言,它只是演员表演的脚本,离戏剧语言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什么这样说呢?同是剧本,造诣精深的表演艺术家会“化腐朽为神奇”,蹩脚的表演者只能“化神奇为腐朽”,因此,脱离了演员的表演素养,戏剧语言就无从谈及。演员是戏剧表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指出要“加强积累,感悟运用”。从积累来说,诗歌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准确背诵名篇,进行名句的积累,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感悟;而感悟是积累和运用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运用则建立在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之上,成为诗歌教学的最高层次和目标。  如何达到以上表现性目标,这是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从文本阅读的角度而言,诗歌教学要从推敲关键词句、深度挖掘思想、拓展内容几方面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文学类文本因理解有难度,占分比重大而成为多数考生比较畏惧的题型。面对漫无边际的试卷如何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也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题海战术早已失效,找思路找规律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披其文才能入其情,遵其路才能识其真;同时重视答题习惯的培养,通过题型的归类,对答案的分析,发现解题规律,那么,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并非难事。  一、阅读习
美,是不灭的,因为她是永恒的。  一、美之吾解  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  “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  二、美之吾读  (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  《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编排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是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冻土坚冰。  一﹑透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描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美国
一、云锦裁剪遭遇困惑  《论语》是一方多么端庄秀美而富于韵味的云锦啊!观之,你会赞叹《论语》的变幻无穷,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华彩与光泽,一如孔子的百技绕身;触之,你会惊叹《论语》的温厚平滑,丝丝纹理细致而清晰,一如孔子的纯粹灵魂;嗅之,你更会深深陶醉于《论语》的醇而不腻,不霸道不冲撞却深深浅浅萦绕心头,一如孔子的良言暖春。所以,面对《论语》选修课程,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