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领悟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量一量,感受基本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量就是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的概念虽然已经建立,但对于这些物体有多长、多高、多宽、多厚,在没有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基本单位时,学生只知道他是长、是短、是高、是矮、是厚、是薄就行,但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后,就有些不同了,要让他们会利用这些长度单位,用数字加长度单位的形式表述出来,必须把这些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数学基本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拿起三角尺、学生尺,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工具对书本、练习本、课桌凳、黑板进行实地测量,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运用意识,尽量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
二、估一估,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估,就是估计,对物体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进行估计。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有准确的数据,也不可能只靠测量,需要人们对很多事情做出准确的估计,可见,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量一量,让学生清楚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这些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准确数据,形成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为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他们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建立了长度概念以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的长度,让这种长度铭记在心,知道毫米、厘米、分米有多长,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估计这环节。在估计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对硬币、书本、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进行估计,在一组学生估计后,上另一组学生进行动手测量,进行验证,慢慢校正在估计中存在的误差,使学生估计的数据更趋于准确。这样,在估计中初步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较小的物体进行估计,提升了学生的估计能力,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较大的物体及长距离的估计能力,由对书本等物体的估计,发展到对学生身高、黑板、窗户进行有效的估计,最后走出教室对学校操场、学校与某一建筑物的距离进行估计,由米发展到千米,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估计更接近实际距离,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估计的习惯和意识,提升学生的估计能力。
三、画一画,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画,就是画几何形体,让学生把几何形体画在草稿本、练习本上。几何形体知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线段、射线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几何形体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几何形体给画出来,想让他们牢固掌握,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那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想象力的约束,要想让他们在脑海中呈现出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汲取、吐纳的过程,在这个吐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画出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画图,让他们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留下深刻印象,树立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及应用几何形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说一说,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说,就是对数学中所给文字、图画的理解,说出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数学来说,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组织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进行师生互动,这需要学生进行表述,在表述中说出自己的想法,验证想法的正误,从而校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在新知识的讲授结束后,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小组人员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也就是说一说,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解题思路。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展示自我。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应用题,更是这样,需要学生的读——悟——交流,理清所给条件,抓住关键词,进行列式解题、求解。教师为了验证学生的读——悟——解的能力,还是需要学生把这一过程说出来,看看学生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思维是否清晰,以便及时指导,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说一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获人生的快乐。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说一说,以及其他方法,只要千方百计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量一量,感受基本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量就是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的概念虽然已经建立,但对于这些物体有多长、多高、多宽、多厚,在没有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基本单位时,学生只知道他是长、是短、是高、是矮、是厚、是薄就行,但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后,就有些不同了,要让他们会利用这些长度单位,用数字加长度单位的形式表述出来,必须把这些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数学基本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拿起三角尺、学生尺,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工具对书本、练习本、课桌凳、黑板进行实地测量,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运用意识,尽量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
二、估一估,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估,就是估计,对物体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进行估计。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有准确的数据,也不可能只靠测量,需要人们对很多事情做出准确的估计,可见,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量一量,让学生清楚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这些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准确数据,形成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为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他们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建立了长度概念以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的长度,让这种长度铭记在心,知道毫米、厘米、分米有多长,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估计这环节。在估计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对硬币、书本、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进行估计,在一组学生估计后,上另一组学生进行动手测量,进行验证,慢慢校正在估计中存在的误差,使学生估计的数据更趋于准确。这样,在估计中初步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较小的物体进行估计,提升了学生的估计能力,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较大的物体及长距离的估计能力,由对书本等物体的估计,发展到对学生身高、黑板、窗户进行有效的估计,最后走出教室对学校操场、学校与某一建筑物的距离进行估计,由米发展到千米,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估计更接近实际距离,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估计的习惯和意识,提升学生的估计能力。
三、画一画,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画,就是画几何形体,让学生把几何形体画在草稿本、练习本上。几何形体知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线段、射线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几何形体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几何形体给画出来,想让他们牢固掌握,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那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想象力的约束,要想让他们在脑海中呈现出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汲取、吐纳的过程,在这个吐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画出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画图,让他们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留下深刻印象,树立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及应用几何形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说一说,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说,就是对数学中所给文字、图画的理解,说出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数学来说,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组织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进行师生互动,这需要学生进行表述,在表述中说出自己的想法,验证想法的正误,从而校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在新知识的讲授结束后,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小组人员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也就是说一说,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解题思路。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展示自我。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应用题,更是这样,需要学生的读——悟——交流,理清所给条件,抓住关键词,进行列式解题、求解。教师为了验证学生的读——悟——解的能力,还是需要学生把这一过程说出来,看看学生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思维是否清晰,以便及时指导,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说一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获人生的快乐。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说一说,以及其他方法,只要千方百计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