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使命,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十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国石油大学始终坚定信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位,积极贯彻国务院、教育部和北京市就业文件的政策精神,认真研究,努力把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通过创新就业工作机制,规范就业工作制度,健全就业教育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艰苦地区、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之路。
  2009年学校就业工作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早启动、早联系,早招聘,目前09届3000多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超过60%,略高于去年同期。学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逐步建立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全校促就业的工作机制
  
  1.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就业
  学校把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学校就业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和服务到位。学校领导每年带队走访几十家石油石化企业,亲自主持重要的招聘宣讲会,推荐学生。学校领导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下属大型企业的领导成立了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招聘事宜,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聘请40家大型企业人事部门领导任大学生就业导师,与用人单位共同做学生就业工作。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问卷调查的反馈,对我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超过96%。
   2.完善保障机制,全校促就业
  学校把就业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就业状况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参数。围绕就业工作质量的提高,出台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章制度;健全了学校促就业的六大保障机制: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调控机制、反馈机制、服务机制、双选机制。2004年,学校就成立了独立机构的正处级就业指导中心,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在学校积极推进就业工作的同时,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促进就业工作的相关制度,例如:《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规定:学院教师通过介绍信息、推荐工作,签约就业见习和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就业,可以计算教师工作量,与岗位津贴挂钩。
  3.纳入质量工程,过程保就业
  学校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工程,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工业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把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科调整、学生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充分发挥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实践了订单班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企业能够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了招生-培养-就业的动态反馈机制,对就业率低的专业限招、停招,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缓办甚至不办。切实做到了从源头和培养的每个环节来促进学生就业。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就业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积极探索科学育人之道,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更容易变得理性务实,学校把危机当机遇,加大就业教育力度,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国家需要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而言,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也就找到了自己成就事业的理想天地。
  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也围绕石油石化下功夫、做文章。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根据国家需要就业,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和“艰苦奋斗、深入基层、献身事业”的就业理念,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
  1.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就业教育效果
  学校一直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07年将授课重心下移到各院系,制定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训了24名教师。由教务处和就业中心负责授课质量的监督考核,教学效果大幅提高,08年增设了《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09年还计划在研究生中开设选修课。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创办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就业导刊,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系列手册,开通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举办各种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就业比赛、讲座,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层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多角度加强全程就业教育。
  2.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就业教育内涵
  学校将石油传统和大庆精神教育融入到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
  杰出校友、企业老总进校园,激励学生立志高远。学校邀请杰出校友“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楷模”秦文贵和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等50多位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到校为同学们作报告,激励学生立志将个人事业发展和祖国需要紧密相连。2007年,学校“构建立体结构讲坛,营造全方位育人文化阵地”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08年被评为北京高校科学就业观品牌活动。
  就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基层。学校在石油石化企业创建了101个实习和实践基地,45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每年组织100余支团队奔赴油田厂矿进行就业见习和实践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企业,打消了去基层,到西部的顾虑。08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寻访优秀校友系列活动”也被评为北京高校科学就业观教育品牌活动。
  设立企业奖学金和育才厅,增进学生的企业认同。学校联系石油企业出资设立了3千多万奖学金和13家企业育才厅,每年邀请企业老总参加奖学金颁奖典礼。鼓励学生奋发学习,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就业教育途径和内涵,增强了实效性,形成了石油特色的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
  
  三、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完善了人性化就业管理服务平台
  
  1.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办好校园双选会
  主动走出校园,走访企业,并与发布对我校专业有需求计划的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多种途径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完善用人单位数据库(1179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双选组委会,下设七大工作组,将大型“双选会”作为学校的节日,各级领导和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学校每年举办宣讲、招聘会百余场,接待用人单位代表近千人,校园宣讲会档次高,规模大,校园招聘会效果好,每年近7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09届校园宣讲招聘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四大石油公司都将首站设在我校。
  2.体现人文关怀,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帮扶工程
  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动态管理毕业生就业信息,力争做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过程控制和指导帮扶。
  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就业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困难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和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集中开展“一对一”的援助服务。例如:在藏族学生座谈会上,针对2008届西藏内地班的学生感觉学习成绩不如内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担心就业比较困难,思想压力大的情况,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主动联系了中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现11名西藏同学全部签约,7名签约西藏销售公司,3名被录取西藏公务员,1名签约青海省建行。
  实施就业补救工程。鉴于在毕业集中派遣过后还有部分毕业生正在寻找或落实工作,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主动放弃了整个暑假的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10多次去教委为同学们及时办理派遣、改派等各种手续。
  3.以学生为本,提供多元化服务
  注重就业网络特色服务,推进信息化建设。近三年,就业网每年访问量近300万次。每年就业中心共发布校外招聘信息2000多条,鼓励学生走出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规范咨询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为帮助全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解答就业方面的各种疑惑.设立就业咨询开放日,还为学生提供全天咨询服务,随时接待毕业生和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以及电话咨询,专人负责网上答疑解惑,BBS回帖700多次,力争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回复。
  学校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形成人性化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环境。
  
  四、学校就业工作成绩
  
  学校就业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在石油石化企业为首的用人单位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我校学生平均就业率96%。学校毕业生50%以上去了石油石化一线工作,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到祖国西部地区工作,石油主干学科的毕业生80%以上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极大满足了国家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2006年荣获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首批进入北京地区示范性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建设行列。
  近三年,教育部简报、高教领导参考都曾专题介绍了我校就业工作的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石油报》等20多家社会新闻媒体60多次对我校就业工作做了报道,肯定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师范教育出现弱化倾向。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工作重心转向拓展非师范专业,直接动摇了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导致教师教育被边缘化。据了解,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学生不足在校生数的一半。  从目前搜集到的关于教师职业的调查来看,教育体系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这一状况。大多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处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导游口译有着区别于其他口译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目的论能很好地指导导游口译实践。导游口译的此种合目的性原则似乎与传统译论中追求“等值”的观念似乎背道而驰,但本文试图通过对导游口译在目的论框架下受到的文化制约与“等值”悖论进行辨析,让其在不同层面各得其所。  【关键词】导游口译;目的论;文化制约;等值论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导游口译有着区别于其他口译的特
期刊
【摘要】推行农业企业化是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农业企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农业企业化进程具有非均衡性。  【关键词】农业企业化;非均衡推进;制度变迁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也应适时推行农业企业化。但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系及机制完善程度等都存
期刊
【摘要】儿童纪律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教师教学手段,儿童学习环境,幼师关系等几个维度,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探讨。这种充分尊重儿童生命的建构性的方法,对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儿童;纪律教育;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建构主义学生观、教
期刊
【摘要】身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工商学院,历经十年发展,走出了一条由实践学习到创业学习,最终到创业教育的人才发展道路,成为一所创业型大学。而大学图书馆也应据此调整更新服务模式,包括调整采购结构、开设书刊专栏、资源整合服务、个性化服务等,为创业文化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图书馆成为创业型大学中的创业型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创业教育;图书馆;服务    1999年4月,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
期刊
【摘要】事实劳动关系和信用代办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受不同的法律法规调整。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备法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適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是事实劳动关系而非信用代办关系。  【关键词】事实劳动关系;信用代办;劳动合同    1.研究的缘起:一个典型的案例    张继忠等于1982年左右,先后被泰兴市农村信用合
期刊
【摘要】本文就《史记·刺客列传》对荆轲刺秦王一事的记载与《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作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同点,分析情节安排对人物形象的影响,探讨《史》叙事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荆轲;叙事方法;《史记》;《战国策》     关于荆轲刺秦王一事,《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和《史记·刺客列传》(下文分别简称《战》《史》)均有记载。本文以两者情节不同处为切入点,分析情节安排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期刊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行政暴露出一些与地方行政不一致的惰性,表现为行政的作为不到位、行政作为的缺位、行政作为的迟后等特征,形成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行政惰性的成因是由高效行政的多个二元矛盾导致的,这些矛盾既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也限制了行政人员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影响了行政人员学术研究的发展,这些二元矛盾体现在不同的层面,成因也各不相同。    1.地方行政与事业单位行政对等关系的二元矛盾    我国高校的性质是事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电子商务的定义和一些基本形式,介绍了当前电子商务在欧美和国内的发展情况,简要介绍了电子商务平台,重点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结构和五种应用系统。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实用系统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因特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
期刊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天津日前将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街道、乡镇、社区等地,从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益工作。   天津市每个街道、乡镇、社区将分别选聘4名、3名和1名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工作;此外,天津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劳动保障局、教委以及慈善协会等9个部门也将拿出总共340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高校毕业生。   据了解,各区县选聘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将从事劳动保障、扶残救助、住房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