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免费教育中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师范教育出现弱化倾向。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工作重心转向拓展非师范专业,直接动摇了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导致教师教育被边缘化。据了解,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学生不足在校生数的一半。
  从目前搜集到的关于教师职业的调查来看,教育体系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这一状况。大多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处于高水平的压力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8699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超过60%者对工作不满意,部分教师有跳槽意向,有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根据最近的研究来看,这种职业倦怠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诸如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心理状况。
  
  1.职业倦怠对师范生免费教育前景的影响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成为2007年惠及民生的又一福音,然而,喜悦背后却是另一种担忧。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良知与美德呵护我们的心灵,用自己的智慧点燃我们求知的渴望;因为他们引导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鼓励我们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真善美。今天,教师职业不仅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而且与清贫、匮乏、倦怠、枯竭相联系。当升学率成为衡量中小学教师的唯一标准时,分数几乎成为教师的催命符;当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聘任与晋升的指标时,高校教师不再挥洒自如,我们也不再指望有大师。今天,中国教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社会认同的式微以及自我认同的勉强。
  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已开始培养免费师范生,四年以后,他们将走向城镇农村,走上讲台。十年的期限对于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短,他们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自身状况的好坏关系到这项利国利民的措施能否继续推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但是,优秀教师、教育家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可是,从他们一置身于社会、学校,各种因素就会向他们袭来,当他们在那个环境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许他们将面临着一个最艰难的选择:坚守还是逃离?
  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说:“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但是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于高水平教师的迫切需要,师范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要知道,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绝非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示范性,要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于该项措施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实施。目前,除教育部这六家直属师范大学外,全国还有90余家招收师范生的院校。事实上,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优惠政策的惠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清况下,如果仅将优惠政策限于部属师范大学,教师对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很难顺利实现,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因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并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可是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它更是整个教育链条中的普遍问题。高校同样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那么结果就会是好的学生来了,但好的教师却走了。这样,从根本上就培养不出来优秀的教师,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而且也会使免费教育这趟时代列车偏离原来的轨道。
  
  2.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务之急。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工作性质。教师工作属于交际性、情绪性较强的工作,长年的情感耗损,工作热忱容易消退,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消极对待,对高校教师来说,高校教师的工作又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投入,可能使其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奉献过程中消耗过多,出现职业倦怠。
  第二,环境因素。首先是社会因素。社会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很多光荣称号,对教育持有很高期望,但是教师的付出和待遇不对等,实际的声望和社会的期望之间有落差。其次是学校因素,老师的任务量重,压力过大,同时关系到老师前途的各种职称评定机制又相对不完善,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再次是学生因素。学生是教师最直接的接触对象和管理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多样性逐渐凸显,无疑给老师增加了管理难度。
  第三,个人因素。所谓个人因素,指的是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如生活负担、人际交往、人格特征等等。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性、心理素质越高,则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程度亦越低。
  既然职业倦怠来自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解决对策。个人、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应共同努力,帮助教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2.1 从社会角度,要建立信任、支持的大环境
  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教师的相关政策,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呼吁全社会切实关心支持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最大限度地减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社会应确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给教师创造轻松的舆论环境。
  2.2 从学校的角度,首先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层面的需要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的精神需要也同样得到了满足。我们追求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其中必然包括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对外界社会的接触相对比较少,影响其精神满足感的因素则主要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师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教师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提高教师心理的满意度。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压力疏导工作,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注意优化学校人际关系,使教师群体保持团结协作和睦共事的心理氛围。
  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制,科学、公正、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我们努力将教师个人需求和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坚持评价的科学性、民主性,注重教师个人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同时我们也注重评价后教师的反应,对于评价中的问题,我们不断进行调整,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2.3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首先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学会调节心理的不适、疏通心理的阻滞、缓释心理的焦虑,不断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通过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尝试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靠一些条条框框就能解决了的,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大力度去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扫清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才能顺利下好教育这盘棋,才能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道路越走越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法院网[EB/OL].http://www.chinacourt.org.
  [2]中国教育新闻网.专题——师范生免费教育[EB/OL].http://www.jyb.com.cn.
  [3]张大均.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英】戴维·冯塔纳.王新超译.教师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魏特利著.尹萍译.乐在工作[M].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6]刘长江.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7]周彦良.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8]侯广艳.职业倦怠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J].青海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
  姜丽娟(1981—),女,河南临颍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研究。
  牛军伟(1982—),男,河南卫辉人,在读硕士,新乡医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存在各种瓶颈因素的制约。其中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政府因素成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对这三个瓶颈因素的实证研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瓶颈因素    导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包括政府、高校在内的诸多社会力量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目前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固然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却是大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存在严重缺陷,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要注重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力;表达力;就业    1.问题的提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不言而喻,政府、高校也为大学生的就业煞费苦心,频频推出新的政策来引导就业。然而,大多数的毕业生仍然找不到“婆家”
期刊
【摘要】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因为政治环境险恶,稍有不慎便有不测之祸,所以发言玄远,行为放达而不乐世事。他车迹至穷途而痛哭,登广武山叹世无英雄,为求美酒而求作步兵校尉,司马家和他议婚便沉醉六十日使对方无法启口,得知母病垂危而拉客赌棋不止,居丧食酒肉而哀毁骨立……他是一个矛盾,一个悲剧。他想施展抱负却不可以施展;他崇尚自然却无法自然;他外表潇洒狂怪内心却异常痛苦;他表面上毁坏礼教实质上却是承认礼教;
期刊
【摘要】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的建构,并被赋予政治色彩,想象为拥有主权。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洲认同的建构不可避免,并且与民族认同的建构模式有相似之处,它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朝着超国家组织的目标前进着。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却越来越陷入困境之中,并成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正确认识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联系对于全球化背景
期刊
教育部提出四大重要举措促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     为推动各地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四项工作举措,力促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  这四项举措包括:一是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帮助高校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抓紧在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阶段,对高校困难毕业生摸清底
期刊
【摘要】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教学体系的稳定性与就业市场的多变性使得教学体系相对于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知识的“学”与“用”出现脱节。本文主要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应如何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需求的“零适应期”的要求。  【关键词】就业;导向;电子;培养    现代教育在近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普通高校教育都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理论体
期刊
【摘要】本文从旅游行业税负、旅游税收弹性以及旅游税收协调系数这三个方面进行纵向分析,通过桂林旅游行业税负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分析判断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经济和税源结构是否合理,并剖析原因。这对于加大桂林旅游经济的管理与扶持力度,促进桂林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新时期更好地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税收政策都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旅游经济;旅游税收;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特点,并就新大纲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改革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初中后;大语文环境;人文性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最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本大纲是200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启动会后,编写组历时三个月,数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后完成的,可谓是顺应了当前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关注的话题,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具有前瞻性规划,促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地根据自我职业规划的内容加强素质培养,锻炼各种能力,为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创造和准备条件。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的不同,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期刊
【摘要】推行农业企业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赋予我国农业企业化特定内涵。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化;特定内涵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也应适时推行农业企业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农业企业化是指使农业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但是,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短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