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面向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理解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构建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悉心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创新课堂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聚焦核心素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位”
1.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面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的体验去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意蕴。如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等课文,介绍的是祖国的民俗文化,小学生对这些本朴而纯真的生活是有认识的。家乡的端午节、元宵节、,家乡小镇的老街,地方的特色小吃......学生用朴实的文字去抒写人间的真挚的感情,那么,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堂,就是有诗意的追求!
2.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面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这也是回归“生活的本位”。在人生的岁月,早晨的旭日东升,傍晚的夕阳返照;阳春的小草生机勃勃,盛夏的树木枝叶繁茂,金秋的硕果漫山遍野,寒冬的落叶片片飘飞......这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教师和学生要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激发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才能体会人间真情。所以,教学要生活化,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这样,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就有了重要的立足点。
二、加强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重视读写结合训练,加强语言积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强语言积累。比如摘抄优美的词句,制作知识的卡片,撰写心得体会。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积累广泛而丰富的作文材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方法,如摘录式、体会式等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就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2.联系学生生活,拓宽写作训练途径
联系学生的生活及社会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拓宽写作训练途径。比如学习《海上日出》、《大峡谷》等课文,要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写景物观察片段,甚至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这些训练内容可长可短,让学生养成后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习惯。
三、加强预习指导,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1.加强预习设计,是培养阅读教学兴趣的基础
语文课堂学习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这里涉及突破难点的问题。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例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古代诗歌《十五从军征》、《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诗歌感情理解还稍有难度,在这时引导学生对此诗多读几次,再找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加强基础知识的预习指导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对其加以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学生遇见自己所不熟悉的生字时,应该用红笔圈点勾画,加以标注,加强课文背诵,加强课文默写,学生可以提前练习,主动学习,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同时反复朗读,从而加深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1.设置疑问,引发延伸阅读兴趣
教师运用多媒体,巧妙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雅鲁藏布江》、《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脑海再现生动的情景和精彩的画面,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中触发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背景音乐,多姿多彩的动感画面,形象生动的的语言激发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同时,延伸到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在学习《可爱的中国年》、《詹天佑》等课文以后,可以拓展到阅读其他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散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精彩朗读,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氛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音乐的播放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激情迸发,在浓厚的兴趣中感知课文内容。如教《春潮》《海上日出》等课文,可以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课堂“悄无声息”,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重大缺陷。语文教学要营造声音的课堂,就是要让课堂书声琅琅。配乐朗读,结合音像视频画面,点燃学生心中阅读的激情。
总之,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要立足于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就有了可靠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黄浩.批判性思维: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N].中国教师报,2016-06-22(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创新课堂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聚焦核心素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位”
1.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面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的体验去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意蕴。如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等课文,介绍的是祖国的民俗文化,小学生对这些本朴而纯真的生活是有认识的。家乡的端午节、元宵节、,家乡小镇的老街,地方的特色小吃......学生用朴实的文字去抒写人间的真挚的感情,那么,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堂,就是有诗意的追求!
2.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面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这也是回归“生活的本位”。在人生的岁月,早晨的旭日东升,傍晚的夕阳返照;阳春的小草生机勃勃,盛夏的树木枝叶繁茂,金秋的硕果漫山遍野,寒冬的落叶片片飘飞......这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教师和学生要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激发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才能体会人间真情。所以,教学要生活化,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这样,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就有了重要的立足点。
二、加强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重视读写结合训练,加强语言积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强语言积累。比如摘抄优美的词句,制作知识的卡片,撰写心得体会。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积累广泛而丰富的作文材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一些方法,如摘录式、体会式等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就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2.联系学生生活,拓宽写作训练途径
联系学生的生活及社会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拓宽写作训练途径。比如学习《海上日出》、《大峡谷》等课文,要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写景物观察片段,甚至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这些训练内容可长可短,让学生养成后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习惯。
三、加强预习指导,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1.加强预习设计,是培养阅读教学兴趣的基础
语文课堂学习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这里涉及突破难点的问题。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例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古代诗歌《十五从军征》、《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诗歌感情理解还稍有难度,在这时引导学生对此诗多读几次,再找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加强基础知识的预习指导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对其加以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学生遇见自己所不熟悉的生字时,应该用红笔圈点勾画,加以标注,加强课文背诵,加强课文默写,学生可以提前练习,主动学习,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同时反复朗读,从而加深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1.设置疑问,引发延伸阅读兴趣
教师运用多媒体,巧妙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雅鲁藏布江》、《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脑海再现生动的情景和精彩的画面,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中触发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背景音乐,多姿多彩的动感画面,形象生动的的语言激发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同时,延伸到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在学习《可爱的中国年》、《詹天佑》等课文以后,可以拓展到阅读其他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散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精彩朗读,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氛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音乐的播放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激情迸发,在浓厚的兴趣中感知课文内容。如教《春潮》《海上日出》等课文,可以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课堂“悄无声息”,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重大缺陷。语文教学要营造声音的课堂,就是要让课堂书声琅琅。配乐朗读,结合音像视频画面,点燃学生心中阅读的激情。
总之,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要立足于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就有了可靠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黄浩.批判性思维: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N].中国教师报,2016-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