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加强推进德育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是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康人格的迫切需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科特点,在做好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从而彰显历史课程的育人优势,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学科被教育部纳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五个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真正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对此,广大教师也要正视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意义,并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延伸教学模式等方法来落实此项工作,从而在丰富历史教学内涵与形式的同时,让传统美德流淌于学生心田,培养出更多道德素养高、思想品质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所在我们常说,道德品性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塑造个性品质、树立素质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该时期做好道德教育,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还是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社会道德环境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这也给初中生品质道德的正向化树立埋下了诸多负面隐患。在学校中,互相攀比、安逸享乐等现象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纪律败坏等现象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当前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长辈大多对其极度溺爱,使得他们的诚、礼、勤、孝等传统美德日渐缺失,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所以,如何做好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良好升华,从而助力其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质学科,有着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长期以来,历史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托。杜威将历史比作为“永恒的道德遗产”,并强调了历史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赫尔巴特曾指出,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品性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素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等著称,在横贯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更是蕴含了诸多传统美德内容,经万世而不衰,传千年而铸人魂。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更是蕴含了民族气节、儒家精神、民族精神等众多优秀思想与品质,这些思想促进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让道德与素质教育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正向价值观念和健康道德品质,助力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一)加强人格教育、传统美德教育
良好的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学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坚强的意志,如介绍李大钊、詹天佑、布鲁洛、伽里略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奉献精神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真正使我们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要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传统美德的价值和魅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好的体现。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事实要真实。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历史,在历史课堂中提升德育素质,就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史论结合。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让学生感知前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从而激励自己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感情要真切。历史教师具备真挚丰富的情感才能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讲解、评述而与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历史教学既要以史实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要实事求是。历史教学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全面客观。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摒弃“绝对好坏”的片面观点,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从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求个体人生的真谛。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
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
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现场教育。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实的德育资源,如青岛的五四广场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基地,因为它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鲜活事例。充分利用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比较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在培养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的基础上,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强对民族、国家、社会的热切情感。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这也有效地推动了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新课改的要求标准,积极引入当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栾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4}(31):122.
[2]南永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研究[J].才智,2019,{4}(29):106.
[3]樊正振.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4}(30):88.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学科被教育部纳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五个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真正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对此,广大教师也要正视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意义,并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延伸教学模式等方法来落实此项工作,从而在丰富历史教学内涵与形式的同时,让传统美德流淌于学生心田,培养出更多道德素养高、思想品质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所在我们常说,道德品性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塑造个性品质、树立素质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该时期做好道德教育,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还是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社会道德环境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这也给初中生品质道德的正向化树立埋下了诸多负面隐患。在学校中,互相攀比、安逸享乐等现象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纪律败坏等现象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当前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长辈大多对其极度溺爱,使得他们的诚、礼、勤、孝等传统美德日渐缺失,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所以,如何做好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良好升华,从而助力其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质学科,有着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长期以来,历史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托。杜威将历史比作为“永恒的道德遗产”,并强调了历史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赫尔巴特曾指出,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品性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素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等著称,在横贯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更是蕴含了诸多传统美德内容,经万世而不衰,传千年而铸人魂。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更是蕴含了民族气节、儒家精神、民族精神等众多优秀思想与品质,这些思想促进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让道德与素质教育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正向价值观念和健康道德品质,助力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一)加强人格教育、传统美德教育
良好的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学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坚强的意志,如介绍李大钊、詹天佑、布鲁洛、伽里略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奉献精神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真正使我们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要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传统美德的价值和魅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好的体现。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事实要真实。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历史,在历史课堂中提升德育素质,就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史论结合。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让学生感知前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从而激励自己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感情要真切。历史教师具备真挚丰富的情感才能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讲解、评述而与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历史教学既要以史实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要实事求是。历史教学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全面客观。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摒弃“绝对好坏”的片面观点,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从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求个体人生的真谛。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
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
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现场教育。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实的德育资源,如青岛的五四广场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基地,因为它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鲜活事例。充分利用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比较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在培养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的基础上,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强对民族、国家、社会的热切情感。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这也有效地推动了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新课改的要求标准,积极引入当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栾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4}(31):122.
[2]南永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研究[J].才智,2019,{4}(29):106.
[3]樊正振.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4}(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