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房地产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为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直是许多业内分析人士关心的话题,他们告诫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支撑乏力,因此市场重新进行调整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危机。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主要城市为例:
  ● 除上海外,北京、广州和深圳近两年来的住房价格或持平或有所下降。
  ● 与其他地产泡沫相比,上海房价的增长还处在适度范围内。
  ● 上海居民的住房购买力还很稳定。换句话说,收入的增加足以跟上房价增长的步伐。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海
  投资者大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最值得注意的只有上海。正如我们在本文中所强调的那样,在几个主要城市当中,上海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的发展是最为强劲的(图1)。在2000到2002年间,上海的平均房屋价格上涨了24%。与此相反,本报告所涉及的其他几个主要市场,即:北京、广州和深圳,房价或稳定或有所下降。因此,真正的问题实际上是:上海是否面临着房地产泡沫的威胁?
  其他房地产市场繁荣与萧条的经历
  为了考察上海是否真的存在房地产泡沫,我们首先对其他一些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期进行了研究,并且把它们所经历的价格大幅上涨时期同上海房地产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进行了比较。图2和图3显示的是近年来全球出现的几大房地产泡沫。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每个泡沫周期累积价格上涨的幅度比上海近4年来住房价格的增幅大得多。比如:在我们所看到的出现泡沫的地区当中,香港1982到1989年之间的住房价格增长最为缓和,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但在1990到1997年间,香港房价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
  
  与之相比,上海住房价格目前的增长还算温和——1998到2002年价格年符合增长率为13%。上海:本周期与前一周期比较
  除了与其他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比较,我们还考察了上海房地产市场上一个繁荣时期(1991-1995)住房价格上涨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上一个周期里,住房价格上涨了约90%,相当于有17%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之下,近4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只有13%。房屋负担能力依旧强劲
  
  显然,如果不考察同一时期的房屋负担能力,我们就不能判定房价是否过高。因此我们再次将上海房地产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同其他一些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期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期通常都伴随着房屋负担能力下降的典型特征。图5显示,1990到1997年,香港房屋价格对家庭收入的指数从10.3倍上升到了19倍,增幅达89%。而同样长的泡沫期内,新加坡的增幅更是高达116%,房价从3.0倍上涨到了4.4倍。
  这一分析表明,真正的房地产泡沫出现期间,房价的增幅将远远超过收入的增幅,从而使得居民住房购买力迅速下降。但上海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其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的相当稳定的住房购买力表明,居民收入的增长一直跟住房价格的增长并驾齐驱。我们承认,从绝对价格相对于平均家庭收入的9.5倍来看,上海现在房屋价格已经很高。但在我们看来,只要中期家庭收入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价格暴跌的威胁就不会十分明显。
  同前一周期相比,供应压力不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市场新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认为,尽管预计明后两年上海的住房供应将继续增加,但其增长势头不会如上一市场周期那么剧烈。1993到1997年期间,上海总住房完工面积从10.2百万平方米增加到了21.8百万平方米,增长了2.1倍。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导致了1996到1998年间房地产价格的下降。我们估计,今后两年,上海市的新增住房供应年均增幅接近5%(图6)。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市场供应减少的压力不大。
  
  
  中国房地产市场:地区与全球视角 我们认为,中国住房市场的前景是非常令人乐观的。这部分是由于我们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居民收入持续强劲增长的预期,还有一部分是将中国现有房地产市场周期与其他成熟市场进行比较的结果。从全球的视角来看:
  ● 与其他市场相比,以名义计算的中国住房价格还非常低。
  ● 主要城市约40%的私人住房拥有率还有提高的空间。
  ● 尽管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居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主要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在12-13平方米之间,而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17平方米和23平方米。
  
  ● 中国目前的平均家庭规模为每户3.1人,相对于美国(2.65)和英国(2.33)等成熟市场来说还比较高。中国房地产周期与全球市场之比较
  在进一步详细地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前,我们有必要来看一看它在邻近地区当中所处的位置。图7显示了亚洲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状况:
  处于波谷附近的市场: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不良的经济状况使得近年来亚洲主要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严重的“跳水”。尽管其中一些市场(如: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等)价格可能已接近最低点,市场复苏的时机和反弹的力度尚不确定。
  处于波峰附近的市场:由于其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受到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其近3年来的房地产市场在同一地区的表现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经过了好几年的持续成长,特别是其提高利率水平的压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认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发展已经快要走下坡路了。同样,我们认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连续几年的经济复苏,韩国国内消费增长已呈现放缓的迹象,汉城的房地产市场也已接近峰值。
  
  处于成长区域的市场:在中国主要的房地产市场中,我们认为上海仍处在发展阶段,但由于其1998年来的房屋价格已经上涨了61%,其近期价格增长的空间可能有限。而随着供应和需求增长状况日趋良好,广州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成长阶段。绝对价格还比较低
  我们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特别是像上海这样一些市场)的房屋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上涨,从地区的视角来看,市场绝对价格还处在较低水平(参见图8)。比如:北京和上海的房屋价格还不到亚洲地区成熟市场(如:香港和新加坡)价格的1/4。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菲律宾、泰国等新兴市场而言,中国的房屋价格也不算高。尽管我们也同意房屋的最终价格只有符合居民的实际负担能力才能得以维持,我们仍然相信,只要中国经济活动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房屋的中长期价格还会有进一步的上涨。低私人住房拥有率
  同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住房私有率水平相当高。其中北京和上海拥有私人房屋的家庭比重分别为65%和62%(图9),达到了日本、美国和英国等成熟市场的水平。
  但与西方房地产市场所不同的是,中国住房私有率的提高是得益于公房的私有化。例如:近年来,香港和新加坡政府为低收入家庭修建了大量的经济房。而中国的情况则是,政府允许通过把公房出售给租户的方式来推进住房产业的私有化。如果将这部分公房的业主排除在外,中国的私人住房拥有率将下降一大截,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住房私有率分别降至只有37%和40%。但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公房拥有者的需求会转向更高品质的私人住房;因此,房屋市场私人住房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生活质量尽管有了很大改善,但生活水平仍然较低
  
  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的房屋市场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尽管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生活水平仍较低。过去20年来,中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整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从原来的4.5-6.5平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2平方米多,增加了1倍甚至2倍。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这一数值还是相当低的。前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为17平方米,而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为23平方米,几乎是上海的两倍。而在日本和美国等一些更为发达的国家,这一数值还要高出很多,尽管我们怀疑这些国家大面积低人口密度的乡村地区可能使得其相关数据有部分的失真。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将会迅速增加,如果不是比香港更高的话,至少也会达到香港所处的水平。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需求将会有大幅的增长。
  人口因素可能对房屋需求起支撑作用
  最后,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庞大的人口基础对中国房屋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这里,平均家庭规模是我们考虑的关键。中国目前平均每户的人口数约为3.1人,比1990年的3.5人有所下降。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主要城市里,这一数据还要略低一些,低于香港(3.08)和新加坡(3.4)。但在土地限制较低的发达国家,平均每户的人口数往往还要低。日本和美国的平均每户人口约为2.65人,英国的这一数值更低,平均每户只有2.33人。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核心家庭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多数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这趋势明显的阶段。而香港和新加坡则不同,其土地资源即便再有限也不可能将平均的家庭规模限制在一个人或两个人的水平。我们预计,在今后15到20年内,中国的每户家庭人口数将逐步地降至低于2.6人的水平。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新房的长期需求起支撑作用。
  除了核心家庭的增加,中国巨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人既包括海归人士,也包括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人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移民对于住房需求的支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从21%上升到2001年的36%。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2倍,而农村人口的数量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考虑到新增的职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广州、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这些地方对于房屋的需求增量也相对较大。在上海,32%的人在其现有住房的居住时间平均不到6年。
其他文献
围绕着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故事远比有线传输标准要复杂得多。1996年,数字电视被列入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组织了一支由高校、科研院所和工厂等14家单位近200人的队伍,现任上海交大副校长的张文军教授担任组长,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匡也是总体组的成员之一。  总体组当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跟踪美国和欧洲两个方案,并努力做出样机。1999年
期刊
2003年年初,发改委决定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清华和上海交大这两个方案进行性能评估。中国工程院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陆建勋院士为评估组组长,组成了一个由40人组成的专家评估团,并在2003年春节过后进行了严格测试。但在清华测试之后,上海交大以自己的两套样机出现故障为由,申请延迟一周检测。这时,工程院请求清华做出让步,即同意张文军回去再拿两套样机,清华最初表示抗议,但随后还是做出了让步。  一星期之后
期刊
尽管杨知行声称比试已没有意义,但还是有南方媒体报道,清华与交大的两套方案在2003年10月12日深圳高交会上再次进行了直接的比试。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报道说清华方案基本以失败收场,而上海交大方案也不尽如人意。  这一报道终于使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清华再也坐不住了。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赵劲松对《商务周刊》说:“报道严重不符,我们觉得有必要正本清源。”而杨知行则生气地说:“这纯属造谣。”  据记者多方
期刊
中国正在把解决贸易争端的皮球踢还给美国.  11月12日下午,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走进华盛顿美国商务部大堂,他笑容满面,轻快地拍掉身上一点细密的雨珠。在和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领的中国贸易代表团签订的合同中,他为美国赢得了47亿的出口合同,包括价值17亿美元的30架波音新型737民航客机,以及GE为它们提供的约500台引擎。  而在此之前的底特律,中国代表团已经答应购买价值20亿美元的美国汽车。
期刊
整个排名都让人大跌眼镜    2003年10月24日,亚洲权威银行业期刊《亚洲银行家》发表了年度亚洲300强商业银行的最新排名。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在榜上的风头,明显不敌中国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330亿美元资产规模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排在亚洲商业银行300强的第15位,居入榜的中国银行业之首。其后是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并列第38位。四大行排名最靠前的是居第100位的中国银行。  招商
期刊
上海希望房价涨幅逐渐低于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涨幅  从3月13日到3月20日,新华社的两篇被广为转载的文章把人们的眼光引向上海沸腾的地产市场。  3月13日,新华社援引国家统计局前一日发布的《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景气状况报告》称,2003年上海市商品房平均价格达到每平方米5118元,首次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房价最贵的省份城市。  仅仅4、5年前,北京和广州的白领们还在讨论怎样到上海置业投资——
期刊
● 第四季度,中国大陆GDP保持以9%左右速度增长  ● 未来几个月内再次货币紧缩的可能性降低,利于商品流通  ● 投资者对出口商的态度过于悲观;实际出口可能达到更高水平  ● 香港近期的零售业绩反弹全部来自于旅游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有待出现  ● 主要指数显示,未来几个月台湾地区出口将增长15%  第四季度GDP保持以9%左右速度增长。第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1%,与我们预测的9.0
期刊
出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国对外招商引资活动日益表现为由地域分异所决定的、以各城市政府为主体所参与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赢资竞争,在整体对资本的需求格外旺盛的条件下,这种竞争显现出新的态势。  中国仍属于一个转型社会,城市或地区的地理、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状况等都将对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赢商环境”理念是基于一个动态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环境新概念:投资环境显然是指以城市为主体所提供的
期刊
布什政府幕僚们所说的“阻止其他巨大力量的崛起”,除了意味着“尽可能久地使中国和印度处于极度穷困之中”外,它还能意味着什么?  不论从哪种客观事实来看,布什政府都是人们所见到的骇人的政府。顽固坚持狭隘党派偏见的政府官员们,实际上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目标已背道而驰,并摧毁了美国经济繁荣和全球安全久经考验的制度基础。  先看看其经济政策和蓄意推行的美国政府长期财政的不平衡。其目标显然是旨在加剧社会福利国家
期刊
欧美社会的经济管理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潮流,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巧东西。但是,西方社会的所有进步,他们可以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非主流社会反抗和斗争的结果。有先进的资本主义,也有野蛮落后的资本主义,潮流并不是无可置疑,特别是其明显的“弊政”。学习人家的管理,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无论是税收服务,还是纳税人信誉等级,千万不能采取人为评定的方法。中国的事,只要是人为主观评定,就如同当年的大寨工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