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我国的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施都已经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一直都是老师和学生比较头疼的一门学科,再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时难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起来更加困难。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又能散发出什么样的光芒呢?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简要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性
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习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加入之下显现出对学科的极大兴趣。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在对新的教学设备的使用上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真正的作用。因此,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中走出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并将数学这一门学科以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制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一、小学数学教学历史及现状
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且决定着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其发展方向。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的小学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其次,就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互动少,数学课堂过于枯燥,大多数老师都集中在核心知识的讲解上。根据农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想把信息技术嵌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更是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实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国之重任,教育为先”,因此,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强强结合本身就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引用才处于起步阶段,要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其优势发挥到极致。信息技术包括了互联网、多媒体、声、画、音、形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教师在能够熟练操作所有的硬件教学设施设备的前提下,再结合先进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高质量或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措施
(一)结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跟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有关系。在我国的中小学,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不够熟练,教育观念还没有得到质的转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多尝试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新的教学。数学学科性质比较特殊,学科地位又十分重要,“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更是时常被老师挂在嘴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因此,老师只有将这些核心知识点编织进特定的教学法或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学生才能在进入情境的同时也掌握知识点,老师才能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都是一些值得引用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起来更加便捷有效。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认识钟表》这一板块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个动画情境,情境中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他们各自在听到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通过引言导出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钟表。然后教师在教学课件上展示世界各地的钟表和处时区的时间,并引出这一课要探究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贴生活的情景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最后让学生通过钟表来辨识上下课时间,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出指定时间,让学生根据指定时间来拨动指针,这一步通过反复训练来增强学生认识钟表的能力。
(二)结合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起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课堂教学如何安排和进行,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需要在结合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技术,让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开展活动和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想要维持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由探索和自主思考,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课啦》时,教师可以录制一段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作为教学视频,利用视频中孩子们活动情境,再结合现场孩子们的直观演示,把这一内容上成数学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对“高,矮、长、短”相关概念进行学习,“高、矮”通过身高对比来教学,“长、短”可通过一些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例如跳远、跳绳。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课堂氛围不断升温,孩子们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中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这样的课堂设置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达成。
(三)结合信息技术,引导自主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对學生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在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的情况下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进步。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并制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信息技术在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体现在课堂上,也可以放在课下学生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买文具》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一次文具采购活动,派出代表去采购所需要的文具,老师则负责记录学生在买文具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并把这个活动做成教案搬到课堂上来,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够完成。老师需要将真实情境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课文中的核心知识相对应,并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将问题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问题,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合作和交流,集众之所长以解决问题,最终能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谈论总结出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最后,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建议,建议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网上买文具的购物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购物之前,学生需要对资金、所购文具价格以及所需购买的物件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实现科学购物。这样首先能锻炼学生对数据信息捕获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会了新知识的情况下,还教会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将数学和生活相关联,让他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这一课的时候,当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推导”得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时,教师制造一个认知的冲突,出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让学生判断对错,可能会有学生判断为对,此时可通过信息技术用PPT演示当圆锥和圆柱不等底不等高时、等底不等高时、等高不等底时三种情况下,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面倒,观察结果会怎样,通过这一直观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是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成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演示能够通过图片和影像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便是信息技术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巧妙结合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要得到改变,新的教学法有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待教师真正将课堂、学生、信息技术以及教师本身四者结合在一起时,就是教学效率取得突破进展之时。
参考文献:
[1]王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3).
[2]王凯.巧用信息技术 点燃探究激情——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1).
作者简介:
赖蔓丽(1972—),女,汉族,广东连平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性
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习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加入之下显现出对学科的极大兴趣。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在对新的教学设备的使用上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真正的作用。因此,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中走出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并将数学这一门学科以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制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一、小学数学教学历史及现状
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且决定着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其发展方向。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的小学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其次,就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互动少,数学课堂过于枯燥,大多数老师都集中在核心知识的讲解上。根据农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想把信息技术嵌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更是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实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国之重任,教育为先”,因此,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强强结合本身就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引用才处于起步阶段,要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其优势发挥到极致。信息技术包括了互联网、多媒体、声、画、音、形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教师在能够熟练操作所有的硬件教学设施设备的前提下,再结合先进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高质量或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措施
(一)结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跟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有关系。在我国的中小学,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不够熟练,教育观念还没有得到质的转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多尝试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新的教学。数学学科性质比较特殊,学科地位又十分重要,“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更是时常被老师挂在嘴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因此,老师只有将这些核心知识点编织进特定的教学法或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学生才能在进入情境的同时也掌握知识点,老师才能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都是一些值得引用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起来更加便捷有效。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认识钟表》这一板块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个动画情境,情境中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他们各自在听到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通过引言导出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钟表。然后教师在教学课件上展示世界各地的钟表和处时区的时间,并引出这一课要探究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贴生活的情景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最后让学生通过钟表来辨识上下课时间,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出指定时间,让学生根据指定时间来拨动指针,这一步通过反复训练来增强学生认识钟表的能力。
(二)结合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起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课堂教学如何安排和进行,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需要在结合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技术,让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开展活动和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想要维持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由探索和自主思考,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课啦》时,教师可以录制一段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作为教学视频,利用视频中孩子们活动情境,再结合现场孩子们的直观演示,把这一内容上成数学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对“高,矮、长、短”相关概念进行学习,“高、矮”通过身高对比来教学,“长、短”可通过一些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例如跳远、跳绳。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课堂氛围不断升温,孩子们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中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这样的课堂设置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达成。
(三)结合信息技术,引导自主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对學生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在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的情况下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进步。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并制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信息技术在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体现在课堂上,也可以放在课下学生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买文具》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一次文具采购活动,派出代表去采购所需要的文具,老师则负责记录学生在买文具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并把这个活动做成教案搬到课堂上来,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够完成。老师需要将真实情境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课文中的核心知识相对应,并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将问题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问题,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合作和交流,集众之所长以解决问题,最终能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谈论总结出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最后,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建议,建议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网上买文具的购物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购物之前,学生需要对资金、所购文具价格以及所需购买的物件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实现科学购物。这样首先能锻炼学生对数据信息捕获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会了新知识的情况下,还教会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将数学和生活相关联,让他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这一课的时候,当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推导”得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时,教师制造一个认知的冲突,出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让学生判断对错,可能会有学生判断为对,此时可通过信息技术用PPT演示当圆锥和圆柱不等底不等高时、等底不等高时、等高不等底时三种情况下,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面倒,观察结果会怎样,通过这一直观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是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成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演示能够通过图片和影像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便是信息技术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巧妙结合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要得到改变,新的教学法有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待教师真正将课堂、学生、信息技术以及教师本身四者结合在一起时,就是教学效率取得突破进展之时。
参考文献:
[1]王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3).
[2]王凯.巧用信息技术 点燃探究激情——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1).
作者简介:
赖蔓丽(1972—),女,汉族,广东连平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