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等院校招生生源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入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目的是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校計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模式 分组导生制 实施过程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了解计算机技术、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资源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教育。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均开设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通过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入学时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只停留在对网络的初步应用和简单操作上,远未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此外由于生源地区教育培养与发展的不均衡,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2.分组导生制
2.1概念
分组导生制是分组教学和导生制教学两种模式的融合。本文提出的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是在反复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教学班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从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经过教师课前或课后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能力,最终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分组式的课堂教学任务。
2.2优势
第一,分组导生制可以解决班级人数多,教师指导不便的问题;第二,导生对课前、课中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汇总,教师可及时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并改进教学策略;第三,分组中个体成员的角色感增强,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与奋斗目标,同时锻炼其组织、表达能力;第四,学生间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友谊与团队合作精神。
3.实施过程
3.1教学分组
教学分组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资源的合理搭配,通过细致准确地层次划分,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使学生对课堂中采用的分组导生制有足够的认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合理地进行分组。此外,教学班级内学习小组数目及组内成员数目也是衡量学生资源合理分配的标准之一。一般小组数目依据班级人数均等分配,每组学生以六人为宜。
3.2导生培养
在基础课程前两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日常交流、课堂教学等环节,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领会快慢,以及学生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等情况,从中选拔出应变力强,操作熟练,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导生;有目的地培养导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加强对导生引导,让导生提前理解、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学习。
3.3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导生与小组学习的热情,明确课程的重、难点。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讲清,而后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例如,在讲解word排版设计一节时,教师先将本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页面设置、分栏、边框、底纹等基本内容讲清,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实践题目并分配给每个小组,以小组提交作品、分工合作、演讲展示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的方式给予分数。在此过程中导生首先根据小组成员特长合理分工(素材搜集、板式设计、文字处理、展示答疑等),学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针对同学的疑问导生优先进行解答,对于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讲解,并结合课后导生对本节课程学习情况的总结,把握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交成果,交流总结、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4评价与管理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堂、课后各小组任务分工,以及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以集体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导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按月总结,教师汇总相关信息并根据导生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评价成绩优秀的导生继续连任,否则挑选新一期导生;为每个学习小组建立学习档案,跟踪记录各组学生的发展情况,坚持“动态分组,及时调整”的原则,允许组间流动,合理搭配。
4.结语
通过对历届艺术类班级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获得成绩、能力分析的情况来看,实施分组导生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各组间相互竞争学习的良好氛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导生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指导不足的压力;在导生的培养及各小组的管理上,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分组导生制,能够收到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双重效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宝奇.实践教学中应用“导生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204-205.
[2]张君华,左显兰.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8):44-47.
关键词: 高校計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模式 分组导生制 实施过程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了解计算机技术、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资源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教育。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均开设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通过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入学时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只停留在对网络的初步应用和简单操作上,远未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此外由于生源地区教育培养与发展的不均衡,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2.分组导生制
2.1概念
分组导生制是分组教学和导生制教学两种模式的融合。本文提出的分组导生制教学模式是在反复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教学班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从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经过教师课前或课后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能力,最终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分组式的课堂教学任务。
2.2优势
第一,分组导生制可以解决班级人数多,教师指导不便的问题;第二,导生对课前、课中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汇总,教师可及时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并改进教学策略;第三,分组中个体成员的角色感增强,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与奋斗目标,同时锻炼其组织、表达能力;第四,学生间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友谊与团队合作精神。
3.实施过程
3.1教学分组
教学分组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资源的合理搭配,通过细致准确地层次划分,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使学生对课堂中采用的分组导生制有足够的认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合理地进行分组。此外,教学班级内学习小组数目及组内成员数目也是衡量学生资源合理分配的标准之一。一般小组数目依据班级人数均等分配,每组学生以六人为宜。
3.2导生培养
在基础课程前两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日常交流、课堂教学等环节,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领会快慢,以及学生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等情况,从中选拔出应变力强,操作熟练,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导生;有目的地培养导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加强对导生引导,让导生提前理解、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学习。
3.3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导生与小组学习的热情,明确课程的重、难点。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讲清,而后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例如,在讲解word排版设计一节时,教师先将本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页面设置、分栏、边框、底纹等基本内容讲清,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实践题目并分配给每个小组,以小组提交作品、分工合作、演讲展示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的方式给予分数。在此过程中导生首先根据小组成员特长合理分工(素材搜集、板式设计、文字处理、展示答疑等),学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针对同学的疑问导生优先进行解答,对于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讲解,并结合课后导生对本节课程学习情况的总结,把握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交成果,交流总结、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4评价与管理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堂、课后各小组任务分工,以及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以集体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导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按月总结,教师汇总相关信息并根据导生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评价成绩优秀的导生继续连任,否则挑选新一期导生;为每个学习小组建立学习档案,跟踪记录各组学生的发展情况,坚持“动态分组,及时调整”的原则,允许组间流动,合理搭配。
4.结语
通过对历届艺术类班级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获得成绩、能力分析的情况来看,实施分组导生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各组间相互竞争学习的良好氛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导生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指导不足的压力;在导生的培养及各小组的管理上,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分组导生制,能够收到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双重效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宝奇.实践教学中应用“导生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204-205.
[2]张君华,左显兰.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8):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