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现在很享受‘麻圈’带给我的快乐,虽然很圈子很小,但挑战与激情同在。如果可以,我想我这一生都将奉献给麻,甚至我还会叫我儿子继续做下去。目前,麻纺行业不是很景气,但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潜力巨大。”诸城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然表示,把德利源做大做强,挺进全国工业500强,是他最大的梦想。
别人说不如自己做
80后的张凯然,个性沉稳、独立奋进、率直坦诚,是我认识的80后中少有的成熟。
“那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就是想证明,没有父亲的保护,我依然是张凯然。”大学毕业后的张凯然,又攻读了研究生,并留在上海打拼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时候父亲也托关系帮我找了几份不错的工作,但我都没有去,万一做不好丢的可是父亲的脸。我凭本事吃饭,去其他地方可以放开了干,也不用顾忌什么。”率直的张凯然在上海做人力资源培育,一干就是两年多。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给内销为主的德利源造成什么太大影响,但整个局势的紧张,也使张炳林格外头疼。“看着年迈的老父亲,一个撑着这么大的企业,做儿子的要是继续在外独闯,不帮他一把,心里真是过意不去,该有点不孝啦。”懂事的张凯然毅然放弃了上海的优越工作,回厂上班。
和普通员工一样,张凯然并不因为是董事长的儿子而有什么特殊优惠,他在车间一呆就是半年多。从原料进场到纺纱织造,从生产调度到仓库保管,张凯然默默地学习着、适应着,这为他日后上位管理的公司井井有条,产品研发不断,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入厂时也遭过别人的质疑,走上领导岗位也遇到一些同事的挤兑,但我不怕嘲笑,不怕压力,你们说你们的,我用行动证明就是最好的回答。”不为人争、踏实进取的张凯然为了证明自己,他跑市场,一个月有20几天都在外面;为了研发新产品,吃住睡都在车间;为了和员工处理好关系,他以德服人,没有半点领导架子。他以企业为家,以奉献为荣,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还使公司迅速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和办公室的小刘聊天,还得知了张凯然的有一个小外号,人称“工作狂”。“小张总平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难得过一个公休日、节假日。凡事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虽然他很年轻,但我们都很尊敬他。”谈及张凯然,小刘打开了话匣子,一脸的兴奋。
对客户的诚信、对质量的苛刻、对员工的包容、对工作的执着,张凯然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的好评和认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张炳林很是欣慰。“他表现得还不错,但还不够好。”老父亲乐呵呵的说道:“他性格比较稳重,做事顾全大局,很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特别是和年轻的员工相处的很融洽。这几年,他为公司做了很多,付出了也很多,德利源交给他,我很放心。”
要做就做最好
“德利源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我父亲用血汗换来的,我必须接好班,传承下去,做大做强麻纺。”张凯然表示,企业不一定越大越好,但一定要有规模,不然就没有话语权。说到这里,原本神采飞扬的他突然面色凝重,严肃很多。我知道,富有责任感的他重担在肩,压力一定很大。
“一直以来,德利源都是以生产廉价的坯布、纱线为主,尽管质量很好,但价格始终上不去。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现在利润越来越少。如何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德利源就必须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科技创新力。”于是,创新成了张凯然工作的全部。为适应国内和国际纺织品市场发展形势,张凯然毅然决定将麻类产品定位为公司长期战略主导产品,不断加大麻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在他的引领下,德利源先后研发出引领市场潮流的亚麻纯纺系列、亚麻混纺系列、汉麻纯纺系列、汉麻混纺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出了精梳80支和100支亚麻棉及汉麻棉混纺纱线以及亚麻棉针织用纱和苎麻棉混纺针织用纱,成功地扩大了德利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次,张凯然成功了。德利源顺利转型跨入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几年来,由他主持开发的多种规格的苎麻棉、纯亚麻、汉麻棉混纺纱线和服装面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他组织设计的“纯亚麻粗平布”以其独特的风格,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研发的亚麻布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亚麻棉高支50s混纺纱及其高档稀薄衬衣面料、精梳汉麻棉80s纱线,均达到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德利源产品;中出国门,走向世界。
然而,他并没有止步,反而愈走愈远。“虽然现在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但我不想再继续扩张坯布、纱线的规模,我要向终端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我们自主品牌的麻纺服装将开工投产。”张凯然透露,服装厂他会以收购或者八股的方式介入,这样能减少企业负担。
“他还是很有思想的,这次参加麻纺国际论坛暨精品展示会后,他找我说他很看好麻纺的未来发展前景,想尝试做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以此来增加德利源的竞争力。我一想,他说的很对。我就对他说,孩子你认准了的事就去做吧,爸爸会全力支持你的。”张炳林笑着说。可以看出,他有这么一个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儿子,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和满足。
很享受“麻圈”的快乐
有一种幸福,和金钱无关。有一种快乐,比付出回报更多。认识张凯然的人,都说他像“弥勒佛”,大肚翩翩,耳大面方,一说话便笑眯眯,甚是和蔼和亲。
“我父亲忠厚善良、胸怀宽大,他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麻纺事业上。他时常叮嘱我,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点,我很佩服我父亲,他立场坚定、目光远大,认准了就不轻易放弃。”张凯然每每提及父亲,脸的自豪。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张凯然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对麻纺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为麻纺痴迷着、忙碌着,更快乐着。
因为年轻,他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过从头再来。为此,他积极组织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速技术创新。在亚麻棉和苎麻棉品种上浆工艺中,组织应用新设计的浆纱工艺,解决了困扰织造生产多年的疵点问题,组织应用新型浆料替代传统的PVA浆料,节省浆料成本1/4,每年为企业节省浆料成本10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德利源先进技术装备投资不断增加,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改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而他也先后拿到了“细纱机上的罗拉”、“一种细纱机车头减速传动装置”、“一种细纱机用高性能锭子”和“转套可装拆密封转动式细纱机下皮圈张力架装置”等四项发明专利证书。
“现在,我们和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以及雅戈尔集团宜科公司经过四年多的纺纱实验及产品开发,生产的汉麻袜子及汉麻内衣已装备部队。下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适合部队应用的汉麻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以此来通过新生产线的建设或传统技术改造,形成汉麻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等规模化产业集群及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汉麻产业的发展。”张凯然自信地说,目前,德利源与孚目集团合作的汉麻毛巾已成功进入日本市场,高档针织纱进入欧洲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麻棉针织面料必将会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在张凯然的带领下,德利源焕发着勃勃生机,企业迅速壮大变强,现拥有麻棉混纺纱锭10万枚,其中精梳纱锭3万枚;布机1000臺:亚麻湿纺纱锭1.7万枚:气流纺纱1344头,位列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成为麻纺行业的领头羊。张凯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希望德利源能在我的带领下,挺进全国工业500强。这是父亲的希望,也是我的梦想。”张凯然表示,他将会把一生精力奉献给麻纺,甚至叫他儿子继续做下去。
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张炳林笑得合不拢嘴。“他现在还很年轻,缺少经验,还得我给他把着关,好少走点弯路。他是年轻人,有思想有活力,希望他比我有出息,我会全力支持他的。”父爱如山,亦不过此。
有父亲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张凯然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了。
别人说不如自己做
80后的张凯然,个性沉稳、独立奋进、率直坦诚,是我认识的80后中少有的成熟。
“那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就是想证明,没有父亲的保护,我依然是张凯然。”大学毕业后的张凯然,又攻读了研究生,并留在上海打拼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时候父亲也托关系帮我找了几份不错的工作,但我都没有去,万一做不好丢的可是父亲的脸。我凭本事吃饭,去其他地方可以放开了干,也不用顾忌什么。”率直的张凯然在上海做人力资源培育,一干就是两年多。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给内销为主的德利源造成什么太大影响,但整个局势的紧张,也使张炳林格外头疼。“看着年迈的老父亲,一个撑着这么大的企业,做儿子的要是继续在外独闯,不帮他一把,心里真是过意不去,该有点不孝啦。”懂事的张凯然毅然放弃了上海的优越工作,回厂上班。
和普通员工一样,张凯然并不因为是董事长的儿子而有什么特殊优惠,他在车间一呆就是半年多。从原料进场到纺纱织造,从生产调度到仓库保管,张凯然默默地学习着、适应着,这为他日后上位管理的公司井井有条,产品研发不断,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入厂时也遭过别人的质疑,走上领导岗位也遇到一些同事的挤兑,但我不怕嘲笑,不怕压力,你们说你们的,我用行动证明就是最好的回答。”不为人争、踏实进取的张凯然为了证明自己,他跑市场,一个月有20几天都在外面;为了研发新产品,吃住睡都在车间;为了和员工处理好关系,他以德服人,没有半点领导架子。他以企业为家,以奉献为荣,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还使公司迅速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和办公室的小刘聊天,还得知了张凯然的有一个小外号,人称“工作狂”。“小张总平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难得过一个公休日、节假日。凡事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虽然他很年轻,但我们都很尊敬他。”谈及张凯然,小刘打开了话匣子,一脸的兴奋。
对客户的诚信、对质量的苛刻、对员工的包容、对工作的执着,张凯然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的好评和认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张炳林很是欣慰。“他表现得还不错,但还不够好。”老父亲乐呵呵的说道:“他性格比较稳重,做事顾全大局,很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特别是和年轻的员工相处的很融洽。这几年,他为公司做了很多,付出了也很多,德利源交给他,我很放心。”
要做就做最好
“德利源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我父亲用血汗换来的,我必须接好班,传承下去,做大做强麻纺。”张凯然表示,企业不一定越大越好,但一定要有规模,不然就没有话语权。说到这里,原本神采飞扬的他突然面色凝重,严肃很多。我知道,富有责任感的他重担在肩,压力一定很大。
“一直以来,德利源都是以生产廉价的坯布、纱线为主,尽管质量很好,但价格始终上不去。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现在利润越来越少。如何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德利源就必须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科技创新力。”于是,创新成了张凯然工作的全部。为适应国内和国际纺织品市场发展形势,张凯然毅然决定将麻类产品定位为公司长期战略主导产品,不断加大麻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在他的引领下,德利源先后研发出引领市场潮流的亚麻纯纺系列、亚麻混纺系列、汉麻纯纺系列、汉麻混纺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出了精梳80支和100支亚麻棉及汉麻棉混纺纱线以及亚麻棉针织用纱和苎麻棉混纺针织用纱,成功地扩大了德利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次,张凯然成功了。德利源顺利转型跨入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几年来,由他主持开发的多种规格的苎麻棉、纯亚麻、汉麻棉混纺纱线和服装面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他组织设计的“纯亚麻粗平布”以其独特的风格,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研发的亚麻布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亚麻棉高支50s混纺纱及其高档稀薄衬衣面料、精梳汉麻棉80s纱线,均达到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德利源产品;中出国门,走向世界。
然而,他并没有止步,反而愈走愈远。“虽然现在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但我不想再继续扩张坯布、纱线的规模,我要向终端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我们自主品牌的麻纺服装将开工投产。”张凯然透露,服装厂他会以收购或者八股的方式介入,这样能减少企业负担。
“他还是很有思想的,这次参加麻纺国际论坛暨精品展示会后,他找我说他很看好麻纺的未来发展前景,想尝试做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以此来增加德利源的竞争力。我一想,他说的很对。我就对他说,孩子你认准了的事就去做吧,爸爸会全力支持你的。”张炳林笑着说。可以看出,他有这么一个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儿子,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和满足。
很享受“麻圈”的快乐
有一种幸福,和金钱无关。有一种快乐,比付出回报更多。认识张凯然的人,都说他像“弥勒佛”,大肚翩翩,耳大面方,一说话便笑眯眯,甚是和蔼和亲。
“我父亲忠厚善良、胸怀宽大,他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麻纺事业上。他时常叮嘱我,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点,我很佩服我父亲,他立场坚定、目光远大,认准了就不轻易放弃。”张凯然每每提及父亲,脸的自豪。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张凯然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对麻纺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为麻纺痴迷着、忙碌着,更快乐着。
因为年轻,他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过从头再来。为此,他积极组织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速技术创新。在亚麻棉和苎麻棉品种上浆工艺中,组织应用新设计的浆纱工艺,解决了困扰织造生产多年的疵点问题,组织应用新型浆料替代传统的PVA浆料,节省浆料成本1/4,每年为企业节省浆料成本10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德利源先进技术装备投资不断增加,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改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而他也先后拿到了“细纱机上的罗拉”、“一种细纱机车头减速传动装置”、“一种细纱机用高性能锭子”和“转套可装拆密封转动式细纱机下皮圈张力架装置”等四项发明专利证书。
“现在,我们和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以及雅戈尔集团宜科公司经过四年多的纺纱实验及产品开发,生产的汉麻袜子及汉麻内衣已装备部队。下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适合部队应用的汉麻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以此来通过新生产线的建设或传统技术改造,形成汉麻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等规模化产业集群及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汉麻产业的发展。”张凯然自信地说,目前,德利源与孚目集团合作的汉麻毛巾已成功进入日本市场,高档针织纱进入欧洲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麻棉针织面料必将会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在张凯然的带领下,德利源焕发着勃勃生机,企业迅速壮大变强,现拥有麻棉混纺纱锭10万枚,其中精梳纱锭3万枚;布机1000臺:亚麻湿纺纱锭1.7万枚:气流纺纱1344头,位列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成为麻纺行业的领头羊。张凯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希望德利源能在我的带领下,挺进全国工业500强。这是父亲的希望,也是我的梦想。”张凯然表示,他将会把一生精力奉献给麻纺,甚至叫他儿子继续做下去。
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张炳林笑得合不拢嘴。“他现在还很年轻,缺少经验,还得我给他把着关,好少走点弯路。他是年轻人,有思想有活力,希望他比我有出息,我会全力支持他的。”父爱如山,亦不过此。
有父亲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张凯然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