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系统。一方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相关性,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又具有相对于第一课堂的独立性,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建设和完善第二课堂体系对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 第二课堂 建设 紧迫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第二课堂”势在必行
(一)国家呼吁素质教育
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4号)指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并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帮助同学们全面成长成才的素质教育工程。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建设第二课堂也就成为国家对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要求
实施第二课堂,拓展大学生素质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实施第二课堂是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时间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动员学校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及能力。
(三)高职高专院校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令人生忧
在许多同学心中,大学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应是繁荣活跃、丰富多彩,具有“空气养人”的特性。然而,2010年11月进行的一项题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研显示,北大学生中经常参与课外活动的占27%,偶尔参加的占36%,还有37%则几乎不参加。 这便意味着:
第一,尽管有着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第二课堂育人资源,但却未能有效覆盖大多数学生,难怪有人将第二活动喻为“精英的舞台”和“组织者的游戏”。
第二,学校每年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大部分都集中在近3成比较活跃的学生身上,资源配置的效益不理想,也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不相吻合。
从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与团中央对“素拓计划”的“全员性” 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此亦恰证实施“素拓计划”之必要。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第二课堂”意义重大
(一)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第二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 ;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 ;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 学生会更加关心第二课堂的成长和发展,主动地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第二课堂是学生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
第二课堂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通道。在第二课堂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帮助中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倡先公后私、勇于奉献,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从时代的高度,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友谊竞争,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帮助他们强化竞争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教会他们竞争的方法,使之学会战胜自我,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夺桂冠的决心;激励他们敢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走成才之路。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三、高职旅游专业“第二课堂”丰富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可以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计划可以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取满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应修学分之外,还必须按该办法的规定在“学术科技与专业技能”、“文化艺术与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三个方面修满素质拓展学分。比如专科生素质拓展总学分为9学分,每个模块3学分。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
四、学生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我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在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调查充分显示了我院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诉求。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这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花大力气抓紧开展第二课堂体系的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0年院级立项课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第二课堂体系设计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参见宫辉(主编):《经营大学时光——点击中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赵勇所作序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团委:“北京大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调研报告”,《北大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3]周强:“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28日。
[4]参见卢亮:“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初探”,《北大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 第二课堂 建设 紧迫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第二课堂”势在必行
(一)国家呼吁素质教育
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4号)指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并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帮助同学们全面成长成才的素质教育工程。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建设第二课堂也就成为国家对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要求
实施第二课堂,拓展大学生素质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实施第二课堂是在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时间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动员学校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及能力。
(三)高职高专院校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令人生忧
在许多同学心中,大学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应是繁荣活跃、丰富多彩,具有“空气养人”的特性。然而,2010年11月进行的一项题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研显示,北大学生中经常参与课外活动的占27%,偶尔参加的占36%,还有37%则几乎不参加。 这便意味着:
第一,尽管有着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第二课堂育人资源,但却未能有效覆盖大多数学生,难怪有人将第二活动喻为“精英的舞台”和“组织者的游戏”。
第二,学校每年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大部分都集中在近3成比较活跃的学生身上,资源配置的效益不理想,也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不相吻合。
从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与团中央对“素拓计划”的“全员性” 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此亦恰证实施“素拓计划”之必要。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第二课堂”意义重大
(一)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第二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 ;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 ;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 学生会更加关心第二课堂的成长和发展,主动地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第二课堂是学生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
第二课堂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通道。在第二课堂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帮助中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倡先公后私、勇于奉献,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从时代的高度,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友谊竞争,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帮助他们强化竞争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教会他们竞争的方法,使之学会战胜自我,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夺桂冠的决心;激励他们敢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走成才之路。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三、高职旅游专业“第二课堂”丰富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可以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计划可以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取满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应修学分之外,还必须按该办法的规定在“学术科技与专业技能”、“文化艺术与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三个方面修满素质拓展学分。比如专科生素质拓展总学分为9学分,每个模块3学分。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
四、学生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我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在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调查充分显示了我院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诉求。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这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花大力气抓紧开展第二课堂体系的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0年院级立项课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第二课堂体系设计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参见宫辉(主编):《经营大学时光——点击中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赵勇所作序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团委:“北京大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调研报告”,《北大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3]周强:“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28日。
[4]参见卢亮:“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初探”,《北大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