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表现形式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雕塑的实质、雕塑是否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不同,以及对艺术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在这个过程中对当代雕塑发展状况和欧洲十六世纪、我国秦代雕塑经久不衰等问题经行了扩展式的深挖,笔者最终认为我国雕塑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代雕塑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主要以事宜的雕塑表现形式表现即可,不可因外界因素而强求、改变,违背制作初心。
  【关键词】:雕塑实质;表现形式;具象;意象;抽象
  雕塑艺术的存在在于它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是不可代替的。古代雕塑大多是为了纪念而存在,纪念事件、人物等等。北望俄罗斯,雕塑主要以人物为主,每一个雕塑人物都代表了一个时代或者是一种精神;西望欧洲,十六世纪欧洲的雕塑主要是以圣经中的神话人物为主,这些均体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以及人们对圣经中人物的尊重和崇敬;回看中国,秦代雕塑作品的杰出之作——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当时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为了纪念秦朝的辉煌和军队的庞大、雄伟,以上这些都是起到了纪念碑或里程碑的效果。
  一、雕塑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区别
  雕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之处在于雕塑是给人一种初步的视觉感受,然后人们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在感悟出一些别样的情怀或者顿悟,这种情怀或者顿悟是分阶段、有层次的,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不同。雕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給人们预设感受,而是由观者根据自己不同人生经历去感悟不同的雕塑语言,这就是雕塑的魅力,也是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之处。
  二、当代中国雕塑的现状
  目前当代中国,雕塑的流行趋势是意向和抽象这两种雕塑表现形式,现阶段已经很少有人在做写实雕塑了,至于为什么笔者总结为一下几点:
  1、雕塑和其他的艺术是一样的,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的社会主流追求的是高效和快速,不论做什么都以经济作为衡量的标准和杠杆,雕塑亦不外如是。所以在主流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雕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也走上了快速与高效的道路,纵观雕塑的制作手法——意向和抽象手法得到了青睐,这符合经济的发展趋势。
  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雕塑作品的创作是不是应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说其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应不应该过多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呢,笔者认为不应该。因为艺术能为大家所认同是因为他的实质,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由什么手法表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何种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最为妥当、最能表达制作者的想法,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艺术应该源于制作者的内心,由制作者的思想去控制,以表现形式为雕塑制作的选择,以此为依据而不是别的什么。
  2、意向和抽象雕塑不乏有大师之作,这些作品看过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时下年轻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仅仅一味的模仿大师雕塑的形式外在,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意向、抽象雕塑的文化内涵。仅认为这些大师作品雕塑手法简单,自己也可照猫画虎,却没有深刻的想过这种简单的雕塑手法的运用是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这种提炼是这些雕塑大师多年的文化素养的体现。
  3、雕塑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艺术往小的说是提供人们欣赏的作品;往大的说艺术还担负着一种社会责任——引导年轻的世界观、价值观。雕塑作品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或者快捷,给年轻人的导向也会如此,这样便会使得本就浮躁的社会更加浮躁。雕塑作品应该从其根本出发表现想要表现的即可,以何种手法为佳即用何种表现手法。不受任何利益的趋势,做纯粹的艺术,这既是对雕塑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三、十六世紀欧洲雕塑和我国秦俑经久不衰的秘密
  欧洲十六世纪的雕塑,其中以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最为主要。十五、十六世纪欧洲雕塑主要是以圣经人物居多,而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以写实的雕塑表现手法为主,雕塑作品的材质也主要以石刻最为常见,以这样的雕塑表现手法加之这样的雕塑材质,一件雕塑作品往往要花费创作者两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进行创作。这是什么样的制作态度和制作精神,这样的一件雕塑作品需时之长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也是很普遍的事情。不是说时间花费的长制作的雕塑作品就一定好,但时间也起码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圣经人物的尊重,细细的去刻画,慢慢的去揣摩。现在看那个时候的雕塑作品依然觉得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它是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是不可超越的。为什么那么久的东西在现在看来依旧是经典,因为现代人不会做或者是做不出?不可能,现在的工具和技术比起十五、十六世纪那可是有过之而不无极,那又是为什么呢,笔者经过仔细的思索觉得,写实的雕塑手法在经过创作者长时间的推敲和打磨就变得格外的细腻和生动,每一处的肌肉走向、每一处的毛发刻画、每一处的皮肤紧弛程度的把握等,时间虽然不能全然的代表什么,可是细细的雕琢还是让观者觉得久看不厌,细细的雕琢也说明了制作者对于他们心中信仰的“神”的一种崇敬之情。这样的制作能够最为接近原著的表现和体现原著的精神态度在加之创作者的一些恰当的艺术处理,所以说经典是需要时间打磨的。
  中国秦代的雕塑是中国雕塑历史辉煌的一个时期,而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兵马俑,这是那个时期雕塑作品的经典之作。秦始皇兵马俑是这一时期写实雕塑的巅峰,每一个兵马俑的人物表情亦不相同,这经过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制作完成,最终被评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且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不论雕塑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人类的语言是有区别的、有国界的,但是对于雕塑语言而言是没有区别的,经典的东西是会给人以感受的,而这种感受是相通的,没有国界,这就是雕塑语言。笔者认为经典的雕塑,手法是服务于雕塑的,用什么样的雕塑手法制作为宜就用什么样的手法,不可一味的强求手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论集》,宗白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中国雕塑艺术纲要》,阎文儒,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国雕塑艺术史》,王子云,长沙;岳麓书社,2005
  [4]《雕塑之思》,胡博;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的创造,就是将既有舞蹈动作的素材重组,将日常生活动态节律化、图式化、情感化和寓意化。这就要求舞蹈编排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热情睿智的眼睛捕捉生活现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去执着地追索,铸造足已显现生活美的精品。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排;基本技巧  舞蹈,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
期刊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男性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与书中的女性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的戴德家的女性人物对奶娃成长的贡献以及与此同时女性人物自我成长的完成。  【关键词】:女性;黑人;成长;非洲文化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中心人物是一名叫做“奶娃”的男主人公,尽管如此,奶娃的故事的展开却离不开精彩的女主人公们的衬托。在奶娃的家里有三位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
期刊
【摘要】:汉代雕塑中的传统艺术精神在历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精髓。其古拙质朴,雄伟大气,写意浪漫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在中国雕塑使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这是需要我们现代来解读的,透过雕塑中历史的故事,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所谓“艺术之史,雕塑为先”。  【关键词】:中国传统精神;汉代雕塑;中国当代雕塑  一、汉代雕塑的社会意识形态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先秦一统天下后的强大帝国,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紫砂投资市场的持续升温,使得紫砂壶的收藏也持续走热。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具有泡茶实用功能的同时,集壶艺、诗词、书法、篆刻于一体,因此自古以来便博得文人雅士的深嗜笃好。本文就紫砂壶收藏现状进行研究,以图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紫砂壶收藏;收藏价值;收藏误区;收藏历史  一、紫砂壶收藏研究  人们自觉地崇尚品味,无疑是文明的一种进步,但也容易因片面的理
期刊
【摘要】:没有内涵的艺术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一个艺术家的学识修养都直接影响到其作品的深度,典型形象的塑造一定要真实,但是不仅仅是自然的描摹更要通过艺术家对其再加工创造出形神统一的表现对象个性和内涵的艺术典型来。吴为山先生的《天人合一老子》就是一件既能表现主题,也能体现作者创作情感的雕塑作品,本文将以剖析《天人合一老子》为切入点,浅谈艺术作品中,艺术情感和内涵表现的重要性,及塑造艺术典型形象。  【
期刊
【摘要】:文章从侗寨整体环境、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三个层次对其空间组成元素及其组织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其中特征挖掘深层组织结构以及内涵。意在挖掘侗族文化精髓,丰富侗族文化研究,为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累必要资源。  【关键词】:侗族;聚落;空间布局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现代侗族主要生活在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以及湖北西南部。侗族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歌舞刺绣都是其文化的表现方式,其中
期刊
【摘要】:在强调文化大发展的当下,中国的各项传统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发展道路势不可挡,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总结如下:首先,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时出现了“断层”现象;其次,在东、西方音乐融合时出现阻碍;最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地位有待提高。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当代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孔子提出用“礼”、“乐”治理国家,可见“乐”在孔子时
期刊
【摘要】: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十九世纪末欧洲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但他依然热爱生活,把从事艺术创作视为献身人类的一种方式。他的坎坷遭遇使他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他不去迎合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欣赏趣味,而是找寻矿工、野外、茅舍为描绘的对象。他的作品色彩鲜明亮丽,富有表现力,一反学院派的陈旧古典、矫揉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达,地球村的形成,地区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们的意识更加的活跃起来。“跨界”这个词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在不同的领域寻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让原本看上去并无交集的元素相互渗透融合,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理念与想法。这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跨越多个环节的跨界设计正是工业设计行业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跨界;交流;工业设计  一  跨界原意指的是交叉、融合,形容两个本不在一个
期刊
【摘要】:陕西画家群体创作能力及影响力提升对策构建体系的设想,是一项综合的跨学科的设想过程,在此过程中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国、油、版、雕”之间的界限,而且用宏观的视角分析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的现状,从而针对该现状,制定出科学的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能力及影响力提升对策的体系设想。  【关键词】:画家群体;创作能力;绘画  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能力提升的对策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政策的制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