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的创造,就是将既有舞蹈动作的素材重组,将日常生活动态节律化、图式化、情感化和寓意化。这就要求舞蹈编排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热情睿智的眼睛捕捉生活现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去执着地追索,铸造足已显现生活美的精品。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排;基本技巧
舞蹈,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从以上来看,舞蹈的基本编排技巧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它能充分调动舞蹈、音乐特点的有机作用。使其产生强有力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能使舞蹈表演者完美地表演出舞蹈中的意境和内容。然而有人把编舞看作很神秘,好像只有受过专业舞蹈编导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舞蹈创作,才能编舞。那是否没有条件去学习或接受专业训练的就与舞蹈创作和编舞无缘?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要打破编舞的神秘感。因为任何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人体动作表达情感、思想的本能。
一、选材——甄选题材,定好主题
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去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编导们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想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作为基层艺术教师,首先,要深入生活,感受人生中获得创作源泉,进入审美思考,甄选题材。从青少年的生活与心灵中去发现值得表现、应该表现、具有时代意义、典型意义又适合青少年歌舞艺术表现的闪光的思想内容。
在舞蹈编排的构思过程中,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是关键所在,其他因素都围绕题材和主题展开。题材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它是服从主题需要的素材。不过,在舞蹈编排中舞蹈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主题的确定更为重要,因为编导要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去选择题材、处理题材,题材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在确定好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思想去选择题材。不管怎样的题材,都必须遵循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即用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要用舞蹈的想象思维去思考这种题材能否用动作、队形、造型、节奏、画面表现出来。我们要遵循舞蹈的艺术规律。选材时,要用动作性、抒情性、直观性的方法来完成舞蹈作品。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其他的艺术手段,如声乐、戏曲、舞台美术等手段。以下说说如何选择题材才符合主题:
(一)舞蹈的动作性
动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手段,它可以表达出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舞蹈动作来自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的人体动作,它不是对人的日常生活动作的简单模拟,也不是对动作性的生活素材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搬。老百姓花钱买票看演出不是来看逼真模仿出来的锄草、炼钢、游戏、打仗、做饭、挑水等生活动作,而是欣赏对日常生活自然形态动作进行加工、提炼、升华,使之成为优美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技巧的,要看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外还从表现的高山流水、花鸟鱼虫的动作中看出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和人的矛盾冲突。
(二)舞蹈的抒情性
舞蹈是抒发人的情感的艺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就已认识到了这一点。舞蹈是抒情艺术,抒情是有感而发,是自发的、自由的。情感是不自觉的抒发,一旦理智起来,就抑制了情感抒发。越是不自觉的抒发情感,就越能抒发情感①。情感是无法说清楚的,它使人不知愉快、悲哀、缠绵、激动从何而来,不知它的内涵及外延情感时,作为情感的本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情感是自发的、不自觉的。编排在选材时,就要考虑这样的能够抒发情感表现出来的题材。作为情感的抒发完全是人的不自觉的意识行为,无论舞蹈创作还是舞蹈表演都是强调情感活动的非自觉性。同时,选材时,一定要保持情感心态,但这种情感心态不是无法控制的,而是能收、能放,能恢复自我、返回现实的心态、在创作过程中应是这种心态,而在选择题材时,更应该保持这种心态。试想一下,连自己的不能感动的题材,怎么能够去打动观众。因此编排一定要有情感又有理智地选择那些能够进行抒发表现的题材。
(三)舞蹈的直观性
舞蹈与戏剧、电影不同,戏剧可以用人物去叙述已发生的事。电影通过镜头,将文学与绘画的表现生活的能力相结合,通过蒙太奇的切割与聚焦,镜头的转换与闪耀,把要表现的场面展现给观众。舞蹈则不同,它必须是把舞台上出现的所有物象都让观众能够直接看到,让观众的情绪直接受到感染,直接调动观众的审美心态,使观众的心态随着剧情的发展达到一个审美的兴奋点。
选材时还应注意:动作性,即通常所说的“能舞起来的材料”。②抒情性,题材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直观性,必须是能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
二、选音乐——增强舞蹈的感情色彩,与舞蹈完美结合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有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如何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呢?
(一)用心地选择音乐—懂得借鉴,把握音乐的立体感与色彩感
有的作品题材尚好,编舞也无大毛病,但没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贯穿于舞蹈动态之中,使舞蹈的情感意味以为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不善于运用和声形成舞蹈结构的立体感、色彩感,有的音乐曲式、调式的变化太小,音乐进行呆板,起承转合、强弱变化都显得单调贫乏,也有的音乐陈旧,缺乏亲切感,阻碍了作品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和美感的传达等,这就需要我们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要懂的借鉴。
(二)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基层老师虽没有作曲的条件与能力,但我们可以在用心搜集音乐,借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剪接再创作,使之与我们的舞蹈主题相符。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与音乐共同担负着表达思想感情、叙述情节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任务,所以说舞蹈与音乐互相有机的配合,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同时,在舞蹈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创作音乐时的普遍规律,并且考虑到舞蹈是什么样的情节、情绪。如要表现欢快的情绪,所选用的音乐就要和舞蹈主题和情绪相贴切;要表现悲哀的情绪,在创作音乐时,就要让音乐达到所要的这种十分低沉、痛苦的效果,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情緒,这是普遍意义上对音乐的创作。
三、精选动作——准确表达舞蹈语言
舞蹈动作的来源:一是来自生活的提炼,一是来自中外古今的“舞蹈素材”。所谓“素材”就是创作的材料。要使它成为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雕琢,而不能生搬硬套。是的,舞蹈是美的,好的舞蹈作品依托的就是好的舞蹈动作。作为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可能更偏重于对动作自身的探索,在看完一部舞蹈作品时,他可能会说:“这个动作连接不够流畅。”“这段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是的,就舞蹈本身来说,动作流畅,节奏清晰是比较基本的要求,这是浅层次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看创作者对动作本身有没有发展和创新,形成独特的分格。
从而,舞蹈语言一要形象化,性格化;二要感情饱满;三要新颖多样;四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在一部作品中,舞蹈语言的好坏对于作品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常能为作品锦上添花;而平庸一般的语言,则使作品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多看一些舞蹈书籍及优秀的舞蹈编导作品,在编导创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同行们学习,把握好以上三点,逐步能编创出好的作品。
参考资料:
[1]金秋,《舞蹈编导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5-16页
[2]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舞蹈学院,1999,第33页
[3]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材》[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8,第76-78页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排;基本技巧
舞蹈,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从以上来看,舞蹈的基本编排技巧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它能充分调动舞蹈、音乐特点的有机作用。使其产生强有力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能使舞蹈表演者完美地表演出舞蹈中的意境和内容。然而有人把编舞看作很神秘,好像只有受过专业舞蹈编导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舞蹈创作,才能编舞。那是否没有条件去学习或接受专业训练的就与舞蹈创作和编舞无缘?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要打破编舞的神秘感。因为任何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人体动作表达情感、思想的本能。
一、选材——甄选题材,定好主题
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去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编导们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想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作为基层艺术教师,首先,要深入生活,感受人生中获得创作源泉,进入审美思考,甄选题材。从青少年的生活与心灵中去发现值得表现、应该表现、具有时代意义、典型意义又适合青少年歌舞艺术表现的闪光的思想内容。
在舞蹈编排的构思过程中,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是关键所在,其他因素都围绕题材和主题展开。题材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它是服从主题需要的素材。不过,在舞蹈编排中舞蹈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主题的确定更为重要,因为编导要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去选择题材、处理题材,题材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在确定好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思想去选择题材。不管怎样的题材,都必须遵循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即用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要用舞蹈的想象思维去思考这种题材能否用动作、队形、造型、节奏、画面表现出来。我们要遵循舞蹈的艺术规律。选材时,要用动作性、抒情性、直观性的方法来完成舞蹈作品。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其他的艺术手段,如声乐、戏曲、舞台美术等手段。以下说说如何选择题材才符合主题:
(一)舞蹈的动作性
动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手段,它可以表达出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舞蹈动作来自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的人体动作,它不是对人的日常生活动作的简单模拟,也不是对动作性的生活素材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搬。老百姓花钱买票看演出不是来看逼真模仿出来的锄草、炼钢、游戏、打仗、做饭、挑水等生活动作,而是欣赏对日常生活自然形态动作进行加工、提炼、升华,使之成为优美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技巧的,要看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外还从表现的高山流水、花鸟鱼虫的动作中看出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和人的矛盾冲突。
(二)舞蹈的抒情性
舞蹈是抒发人的情感的艺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就已认识到了这一点。舞蹈是抒情艺术,抒情是有感而发,是自发的、自由的。情感是不自觉的抒发,一旦理智起来,就抑制了情感抒发。越是不自觉的抒发情感,就越能抒发情感①。情感是无法说清楚的,它使人不知愉快、悲哀、缠绵、激动从何而来,不知它的内涵及外延情感时,作为情感的本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情感是自发的、不自觉的。编排在选材时,就要考虑这样的能够抒发情感表现出来的题材。作为情感的抒发完全是人的不自觉的意识行为,无论舞蹈创作还是舞蹈表演都是强调情感活动的非自觉性。同时,选材时,一定要保持情感心态,但这种情感心态不是无法控制的,而是能收、能放,能恢复自我、返回现实的心态、在创作过程中应是这种心态,而在选择题材时,更应该保持这种心态。试想一下,连自己的不能感动的题材,怎么能够去打动观众。因此编排一定要有情感又有理智地选择那些能够进行抒发表现的题材。
(三)舞蹈的直观性
舞蹈与戏剧、电影不同,戏剧可以用人物去叙述已发生的事。电影通过镜头,将文学与绘画的表现生活的能力相结合,通过蒙太奇的切割与聚焦,镜头的转换与闪耀,把要表现的场面展现给观众。舞蹈则不同,它必须是把舞台上出现的所有物象都让观众能够直接看到,让观众的情绪直接受到感染,直接调动观众的审美心态,使观众的心态随着剧情的发展达到一个审美的兴奋点。
选材时还应注意:动作性,即通常所说的“能舞起来的材料”。②抒情性,题材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直观性,必须是能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
二、选音乐——增强舞蹈的感情色彩,与舞蹈完美结合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有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如何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呢?
(一)用心地选择音乐—懂得借鉴,把握音乐的立体感与色彩感
有的作品题材尚好,编舞也无大毛病,但没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贯穿于舞蹈动态之中,使舞蹈的情感意味以为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不善于运用和声形成舞蹈结构的立体感、色彩感,有的音乐曲式、调式的变化太小,音乐进行呆板,起承转合、强弱变化都显得单调贫乏,也有的音乐陈旧,缺乏亲切感,阻碍了作品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和美感的传达等,这就需要我们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要懂的借鉴。
(二)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基层老师虽没有作曲的条件与能力,但我们可以在用心搜集音乐,借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剪接再创作,使之与我们的舞蹈主题相符。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与音乐共同担负着表达思想感情、叙述情节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任务,所以说舞蹈与音乐互相有机的配合,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同时,在舞蹈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创作音乐时的普遍规律,并且考虑到舞蹈是什么样的情节、情绪。如要表现欢快的情绪,所选用的音乐就要和舞蹈主题和情绪相贴切;要表现悲哀的情绪,在创作音乐时,就要让音乐达到所要的这种十分低沉、痛苦的效果,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情緒,这是普遍意义上对音乐的创作。
三、精选动作——准确表达舞蹈语言
舞蹈动作的来源:一是来自生活的提炼,一是来自中外古今的“舞蹈素材”。所谓“素材”就是创作的材料。要使它成为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雕琢,而不能生搬硬套。是的,舞蹈是美的,好的舞蹈作品依托的就是好的舞蹈动作。作为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可能更偏重于对动作自身的探索,在看完一部舞蹈作品时,他可能会说:“这个动作连接不够流畅。”“这段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是的,就舞蹈本身来说,动作流畅,节奏清晰是比较基本的要求,这是浅层次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看创作者对动作本身有没有发展和创新,形成独特的分格。
从而,舞蹈语言一要形象化,性格化;二要感情饱满;三要新颖多样;四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在一部作品中,舞蹈语言的好坏对于作品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正确的前提下,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常能为作品锦上添花;而平庸一般的语言,则使作品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多看一些舞蹈书籍及优秀的舞蹈编导作品,在编导创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同行们学习,把握好以上三点,逐步能编创出好的作品。
参考资料:
[1]金秋,《舞蹈编导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5-16页
[2]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舞蹈学院,1999,第33页
[3]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材》[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8,第76-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