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搜索网站输入“银行家”,网站的联想搜索排名第一的是一部名叫《我曾是瑞士银行家》(I was swissbanker)的电影。金融危机下的连锁反应不断,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报道和各类擦边球……
我的朋友最近收到了来自500强中一家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的邮件邀请,主题就是“万宝盛华全力帮助您回到家乡工作”,尽管内容上看,仍是外资企业的国内招聘。但无疑是打了金融危机的擦边球——数据统计显示,猎头公司意欲抄底“华尔街人才”的意愿显著提升,10月的交易活跃度比前两个月分别上升了17%和40%。
此外,意欲奔赴欧美包括日韩在房产市场、企业并购、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抄底的报道也不绝于耳。无独有偶,处于危机中心的华尔街和瑞士银行业,似乎也在抄自己的底。
危机和奖金的关系
不久前,瑞士最大银行UBS董事长彼得·库勒尔(Peter Kurer)告诉瑞士DRS电台说,他愿意放弃2007年、2008年年终奖金,除非瑞银挽回损失,且瑞士政府没有因为援助瑞银而蒙受损失。因为瑞士政府已经宣布了总额近600亿美元的瑞银救助计划,相信库勒尔的奖金几年之内很难入账了。由于不清楚库勒尔年终奖数额,美联社报道他的基本年薪是200万瑞士法郎,前任奥斯佩尔2006年的年收入是2660万瑞郎,相信其奖金是围绕这个差额上下波动的;同样,德国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也主动放弃今年数以百万欧元计的年终奖金。
公众应该对银行界这种做法表示好感么?
事件永远有另一面——瑞士政府刚刚决定斥资680亿挽救瑞士联合银行。UBS便在周末确认其中的70亿将用来发奖金;美国政府决定用850亿美元挽救AIG,但其中的44万美元已经被高层用来度假——在大众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和失业危机中惶惶不可终日之际,金融界人士仍认为他们有理由要求为本年度的“辛苦”得到补偿。
华尔街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传统:股市低迷后遭解雇的交易员经常成功地从仲裁委员会获得奖金和其他报酬,尽管他们的交易出现亏损。《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说,一位名为Jeffrey Liddle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认为,奖金事实上并不是由管理层随意处置的。他曾多次代表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处理劳资纠纷。
仲裁小组认定。被解雇的华尔街雇员可以得到应得奖金的一部份。这已经有了实例:巴克莱银行(Barclays PLC)的股票衍生物交易主管因“某原因”被炒,并失去了许诺的奖金;还有瑞士联合银行(UBS)的全球股票衍生物交易主管及营销经理,在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与SwissBank Corp,合并之后的裁员中被炒;第一波士顿的一位解雇员工克里桑第,他认为自己被解雇不是因为没有管理好不遵守瑞典证券交易法规的部下,而是公司不想发奖金给他。不论发奖金的权力归谁,华尔街的仲裁委员会已经清晰的像大众展示了他们对于金钱的态度。
一个网友在blog上称,教皇之所以能鼓舞亿万民众力量源于信徒对耶稣复活的信仰,而联储会主席伯南克能鼓励市场依靠的是人们对金融机构的公信。然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体现在哪?
这就是银行家的标准生活?
尽管库勒尔放弃了自己的年终奖金。但他是有条件的。而且,在10月16日的晚间电视新闻《10 vor10》节目中,他还表示瑞银今年的奖金金额可能还要以千万计。瑞士本土的Sonntag报称,2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今年瑞银的奖金预计为70亿瑞郎。瑞银目前有员工8万人,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每人都可以领取9万瑞郎的奖金——瑞士2006年每月的税前平均工资为5674瑞郎,及时伸出经济危机。毫无疑问银行仍是最赚钱的行业。
当然,其他国家的银行家在“花钱”方面并不逊于瑞士。美国国际集团(AIG)在获得政府资助后,5晚便花了44万美元,用于租用总统套房、进行水疗,随后,AIG的高层又远赴英国狩猎,花去8.6万美金。然后是巴克莱银行,他们在3天的活动中花掉了50万英镑,仅仅在10月初,巴克莱还在考虑是否接受英政府几百亿美元的资助。
面对纳税人的指责,银行家们都觉得很“委屈”,AIG的发言人解释道,这些活动在AIG获政府注资前已筹备好,是一年一度为客户提供的活动;巴克莱银行的发言人也称:在这样一个艰难时期,宴会是帮助客户的活动,对银行的营运非常重要。瑞银对亏损严重依然拿国家的钱发高薪的解释是:津贴计划是写在工作合同中的,不能轻易改变;而且尽管公司亏损,“我们的经理们今年的工作也不错”;“与其他银行相比,我们的红利并不高”。
管中窥豹,在经济困窘情况下尚还如此奢华,之前的“盛况”便可想而知。
媒体感兴趣讨论的是:金融界的大部分人显然对此认为,他们无需为目前的危机负有责任。因此,雷曼兄弟前董事长富尔德在雷曼大厦的健身房里被愤怒的员工痛打到失去知觉、德意志银行总裁的房屋被人投掷石块、银行家的汽车遭火烧就成了民众愤怒的出口。
政府的愤怒
自从政府出资解救各国银行以来,银行家的活动才成为舆论的焦点,当然,也可能只有这样,政府及公众才有理由,对其行径指指划划。
AIG公司高层的行为被美国白宫发言人称之为“卑鄙”;瑞士联邦委员、司法部部长、代理财政部长施龙普夫对UBS的高薪红利也表示“震惊”;据悉,瑞士社会党已经提案,要求修改联邦对瑞银的援助计划,原因就是瑞银未能善用这一援助,建议联邦更多的参与UBS的管理,不应让纳税人的钱为“腐烂”的证券买单;瑞士银行委员会主席Eugen Haltiner则建议,在银行业绩不好时,银行高管也应该有所损失,并表示希望股东可以对高管的薪金参与抉择。
库勒尔拒绝上千万的奖金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媒体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库勒尔先是对给员工发放高额奖金道歉,然后才公布了自己的决定并表示希望其他高管、甚至从前的高管也考虑一下放弃或退回红利——显然,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评论说,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个“掠食者阶级”,那些创造了垃圾抵押贷款、衍生品和金融丑闻的人,却是受教育最多、最有钱的专业人士,他们领着高薪,穿名牌西服,读着《自我发现》之类的书籍,掠食着我们今天已残缺的文化。如今才关注银行家的奢侈生活似乎为时已晚,当大笔的奖金、最高级的旅行和受到尊崇的社会地位已经确定了之后,他们视奢华为理所当然。一场金融危机,是否足以扭转这一切?或者说,为了改变他们的奢侈生活,大众可能会付出的更多。
Tips
众人眼中的华尔街哲学
1 江平 2007年华尔街年度“百强交易员”
2007年华尔街年度“百强交易员”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内的部门主管,大牌交易员,投资银行家,更像是自我极度膨胀的封疆大吏,或是拥兵自重,桀骜不驯的地方军阀,内部自斗不息,外人更无从控制。巴菲特收购所罗门无功,通用收购基得(Kidder)为假账所坑,运通(AmericaExpress)收购雷曼后吐血数十亿美元……日本,德国甚至英国都曾试图以钱开进华尔街,结果是被羞辱、戏耍。
2 《星期日泰晤士报》
全世界遭遇金融海啸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陷入“桃色丑闻”案中,涉嫌滥用职权为有染的前同事提供好处。
巧合的是,前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正是因“女友们”事件被迫提前下台的。
3 韦斯 Weiss,美国著名的评级机构
韦斯通过调查7000家上市公司的表现后表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美国上市公司可能篡改盈利报告,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重组或破产企业中,华尔街证券分析员、行政总裁们及审计公司都有“功劳”。
我的朋友最近收到了来自500强中一家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的邮件邀请,主题就是“万宝盛华全力帮助您回到家乡工作”,尽管内容上看,仍是外资企业的国内招聘。但无疑是打了金融危机的擦边球——数据统计显示,猎头公司意欲抄底“华尔街人才”的意愿显著提升,10月的交易活跃度比前两个月分别上升了17%和40%。
此外,意欲奔赴欧美包括日韩在房产市场、企业并购、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抄底的报道也不绝于耳。无独有偶,处于危机中心的华尔街和瑞士银行业,似乎也在抄自己的底。
危机和奖金的关系
不久前,瑞士最大银行UBS董事长彼得·库勒尔(Peter Kurer)告诉瑞士DRS电台说,他愿意放弃2007年、2008年年终奖金,除非瑞银挽回损失,且瑞士政府没有因为援助瑞银而蒙受损失。因为瑞士政府已经宣布了总额近600亿美元的瑞银救助计划,相信库勒尔的奖金几年之内很难入账了。由于不清楚库勒尔年终奖数额,美联社报道他的基本年薪是200万瑞士法郎,前任奥斯佩尔2006年的年收入是2660万瑞郎,相信其奖金是围绕这个差额上下波动的;同样,德国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也主动放弃今年数以百万欧元计的年终奖金。
公众应该对银行界这种做法表示好感么?
事件永远有另一面——瑞士政府刚刚决定斥资680亿挽救瑞士联合银行。UBS便在周末确认其中的70亿将用来发奖金;美国政府决定用850亿美元挽救AIG,但其中的44万美元已经被高层用来度假——在大众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和失业危机中惶惶不可终日之际,金融界人士仍认为他们有理由要求为本年度的“辛苦”得到补偿。
华尔街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传统:股市低迷后遭解雇的交易员经常成功地从仲裁委员会获得奖金和其他报酬,尽管他们的交易出现亏损。《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说,一位名为Jeffrey Liddle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认为,奖金事实上并不是由管理层随意处置的。他曾多次代表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处理劳资纠纷。
仲裁小组认定。被解雇的华尔街雇员可以得到应得奖金的一部份。这已经有了实例:巴克莱银行(Barclays PLC)的股票衍生物交易主管因“某原因”被炒,并失去了许诺的奖金;还有瑞士联合银行(UBS)的全球股票衍生物交易主管及营销经理,在1998年瑞士联合银行与SwissBank Corp,合并之后的裁员中被炒;第一波士顿的一位解雇员工克里桑第,他认为自己被解雇不是因为没有管理好不遵守瑞典证券交易法规的部下,而是公司不想发奖金给他。不论发奖金的权力归谁,华尔街的仲裁委员会已经清晰的像大众展示了他们对于金钱的态度。
一个网友在blog上称,教皇之所以能鼓舞亿万民众力量源于信徒对耶稣复活的信仰,而联储会主席伯南克能鼓励市场依靠的是人们对金融机构的公信。然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体现在哪?
这就是银行家的标准生活?
尽管库勒尔放弃了自己的年终奖金。但他是有条件的。而且,在10月16日的晚间电视新闻《10 vor10》节目中,他还表示瑞银今年的奖金金额可能还要以千万计。瑞士本土的Sonntag报称,2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今年瑞银的奖金预计为70亿瑞郎。瑞银目前有员工8万人,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每人都可以领取9万瑞郎的奖金——瑞士2006年每月的税前平均工资为5674瑞郎,及时伸出经济危机。毫无疑问银行仍是最赚钱的行业。
当然,其他国家的银行家在“花钱”方面并不逊于瑞士。美国国际集团(AIG)在获得政府资助后,5晚便花了44万美元,用于租用总统套房、进行水疗,随后,AIG的高层又远赴英国狩猎,花去8.6万美金。然后是巴克莱银行,他们在3天的活动中花掉了50万英镑,仅仅在10月初,巴克莱还在考虑是否接受英政府几百亿美元的资助。
面对纳税人的指责,银行家们都觉得很“委屈”,AIG的发言人解释道,这些活动在AIG获政府注资前已筹备好,是一年一度为客户提供的活动;巴克莱银行的发言人也称:在这样一个艰难时期,宴会是帮助客户的活动,对银行的营运非常重要。瑞银对亏损严重依然拿国家的钱发高薪的解释是:津贴计划是写在工作合同中的,不能轻易改变;而且尽管公司亏损,“我们的经理们今年的工作也不错”;“与其他银行相比,我们的红利并不高”。
管中窥豹,在经济困窘情况下尚还如此奢华,之前的“盛况”便可想而知。
媒体感兴趣讨论的是:金融界的大部分人显然对此认为,他们无需为目前的危机负有责任。因此,雷曼兄弟前董事长富尔德在雷曼大厦的健身房里被愤怒的员工痛打到失去知觉、德意志银行总裁的房屋被人投掷石块、银行家的汽车遭火烧就成了民众愤怒的出口。
政府的愤怒
自从政府出资解救各国银行以来,银行家的活动才成为舆论的焦点,当然,也可能只有这样,政府及公众才有理由,对其行径指指划划。
AIG公司高层的行为被美国白宫发言人称之为“卑鄙”;瑞士联邦委员、司法部部长、代理财政部长施龙普夫对UBS的高薪红利也表示“震惊”;据悉,瑞士社会党已经提案,要求修改联邦对瑞银的援助计划,原因就是瑞银未能善用这一援助,建议联邦更多的参与UBS的管理,不应让纳税人的钱为“腐烂”的证券买单;瑞士银行委员会主席Eugen Haltiner则建议,在银行业绩不好时,银行高管也应该有所损失,并表示希望股东可以对高管的薪金参与抉择。
库勒尔拒绝上千万的奖金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媒体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库勒尔先是对给员工发放高额奖金道歉,然后才公布了自己的决定并表示希望其他高管、甚至从前的高管也考虑一下放弃或退回红利——显然,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评论说,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个“掠食者阶级”,那些创造了垃圾抵押贷款、衍生品和金融丑闻的人,却是受教育最多、最有钱的专业人士,他们领着高薪,穿名牌西服,读着《自我发现》之类的书籍,掠食着我们今天已残缺的文化。如今才关注银行家的奢侈生活似乎为时已晚,当大笔的奖金、最高级的旅行和受到尊崇的社会地位已经确定了之后,他们视奢华为理所当然。一场金融危机,是否足以扭转这一切?或者说,为了改变他们的奢侈生活,大众可能会付出的更多。
Tips
众人眼中的华尔街哲学
1 江平 2007年华尔街年度“百强交易员”
2007年华尔街年度“百强交易员”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内的部门主管,大牌交易员,投资银行家,更像是自我极度膨胀的封疆大吏,或是拥兵自重,桀骜不驯的地方军阀,内部自斗不息,外人更无从控制。巴菲特收购所罗门无功,通用收购基得(Kidder)为假账所坑,运通(AmericaExpress)收购雷曼后吐血数十亿美元……日本,德国甚至英国都曾试图以钱开进华尔街,结果是被羞辱、戏耍。
2 《星期日泰晤士报》
全世界遭遇金融海啸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陷入“桃色丑闻”案中,涉嫌滥用职权为有染的前同事提供好处。
巧合的是,前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正是因“女友们”事件被迫提前下台的。
3 韦斯 Weiss,美国著名的评级机构
韦斯通过调查7000家上市公司的表现后表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美国上市公司可能篡改盈利报告,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重组或破产企业中,华尔街证券分析员、行政总裁们及审计公司都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