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都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反思和改进的。通过不断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置各种有意义的“陷阱”,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陷阱”的作用
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 设计有效的“陷阱”可以诱发学生认知结构中一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有利于老师全面具体地掌握学情,进一步补充修正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能高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使之获得全面正确且深刻的知识、方法。
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针对思维方面的“陷阱”,在学生陷入“陷阱”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陷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而学生在发现并分析“陷阱”,尝试跳出“陷阱”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从而大大培养、提升其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提升学生的耐挫能力 当学生在陷入“陷阱”后,他们可能会彷徨无措;然而,当他们经过努力从“陷阱”中跳出来后,则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此在陷入“陷阱”到跳出“陷阱”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又磨砺了学生的意志,还提升了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陷阱”设计
“陷阱”设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添加文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根据教材内容及掌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创设了如下“陷阱”:首先呈现独具特色的太仓美景,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太仓美景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让学生找一找不同之处,谈谈有何感想。这个“陷阱”的设计结合了目前QQ游戏中比较流行的找茬游戏,寓教于乐,提升兴趣。同时通过思考,与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汲取“陷阱”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从而能够带着浓厚兴趣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陷阱”设计注重实用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设计《修改文字》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复制与粘贴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还存在很大欠缺,所以着重考虑实用性设计练习,学生在括号中将歌曲补充完整: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 )
( )
……
通过以上练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复制与粘贴的操作,另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复制一次可以粘贴多次的知识点,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陷阱”设计发展思维性,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初次设计《添加文字》这一课时,针对竖排文字知识点的教学,笔者采用了呈现竖排文字,然后提出“如何输入竖排文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虽然能够自主探究,实现操作,但由于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对比与思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经过讨论与反思笔者做了修改:呈现与横排文字搭配后不太美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评析,应想法设法解决不美观问题,于是趁机引导学生探究竖排文字。通过这个“陷阱”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发现、思考、拓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自主探索竖排文字的使用方法,掌握横排与竖排文字各自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获、乐中思、思中获。
“陷阱”设计体现整合性,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整合性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让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由正规的学科课程及其它隐性课程组合而成,并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它主要着眼于达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陷阱”应用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陷阱”设计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一些拓展性或复杂性的内容时,如画正多边形、修饰文章等,有效地利用“陷阱”能够事半功倍,而相对简单的概念性内容,如认识键盘,则可以创设情境或直接讲授,
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 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带着自己的特点进入学习的。不同的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速度不同,对刺激的感知及反应也不同,因此,“陷阱”设计并不能适用于每个学生。
当然,在设计“陷阱”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更多更细的方面,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课堂、总结课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笔者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一定能够更好地运用“陷阱”,为学生的全面、有效提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陷阱”的作用
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 设计有效的“陷阱”可以诱发学生认知结构中一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有利于老师全面具体地掌握学情,进一步补充修正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能高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使之获得全面正确且深刻的知识、方法。
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针对思维方面的“陷阱”,在学生陷入“陷阱”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陷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而学生在发现并分析“陷阱”,尝试跳出“陷阱”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从而大大培养、提升其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提升学生的耐挫能力 当学生在陷入“陷阱”后,他们可能会彷徨无措;然而,当他们经过努力从“陷阱”中跳出来后,则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此在陷入“陷阱”到跳出“陷阱”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又磨砺了学生的意志,还提升了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陷阱”设计
“陷阱”设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添加文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根据教材内容及掌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创设了如下“陷阱”:首先呈现独具特色的太仓美景,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太仓美景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让学生找一找不同之处,谈谈有何感想。这个“陷阱”的设计结合了目前QQ游戏中比较流行的找茬游戏,寓教于乐,提升兴趣。同时通过思考,与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汲取“陷阱”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从而能够带着浓厚兴趣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陷阱”设计注重实用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设计《修改文字》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复制与粘贴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还存在很大欠缺,所以着重考虑实用性设计练习,学生在括号中将歌曲补充完整: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 )
( )
……
通过以上练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复制与粘贴的操作,另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复制一次可以粘贴多次的知识点,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陷阱”设计发展思维性,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初次设计《添加文字》这一课时,针对竖排文字知识点的教学,笔者采用了呈现竖排文字,然后提出“如何输入竖排文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虽然能够自主探究,实现操作,但由于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对比与思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经过讨论与反思笔者做了修改:呈现与横排文字搭配后不太美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评析,应想法设法解决不美观问题,于是趁机引导学生探究竖排文字。通过这个“陷阱”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发现、思考、拓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自主探索竖排文字的使用方法,掌握横排与竖排文字各自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获、乐中思、思中获。
“陷阱”设计体现整合性,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整合性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让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由正规的学科课程及其它隐性课程组合而成,并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它主要着眼于达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陷阱”应用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陷阱”设计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一些拓展性或复杂性的内容时,如画正多边形、修饰文章等,有效地利用“陷阱”能够事半功倍,而相对简单的概念性内容,如认识键盘,则可以创设情境或直接讲授,
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 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带着自己的特点进入学习的。不同的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速度不同,对刺激的感知及反应也不同,因此,“陷阱”设计并不能适用于每个学生。
当然,在设计“陷阱”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更多更细的方面,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课堂、总结课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笔者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一定能够更好地运用“陷阱”,为学生的全面、有效提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