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世代相传,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档案物化并延续了人类的记忆,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细节
为了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
一、了解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档案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来的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就是各种纸质材料的集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档案的概念模棱两可,更有些人单纯地认为档案就是各种纸质材料的集合。其实不然,档案是指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他具有保密性、机要性。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在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
(二)只注重形式,使档案管理人员与技术更新的矛盾突出。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大多数部门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
(三)档案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化管理。当前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漏缴、虚报、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档案收集考核目标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近几年,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有些部门(单位)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造成不小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在档案的利用方面,没有正确处理好利用和保密的关系。有利于经济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没有大胆利用,同时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密级,逐步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以便使用。
三、从细节入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一) 定制度,用制度约束行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真正做到“管好”、“好管”,“用好”、“好用”。实际生活中,除了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度规定外,还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办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用印管理等规章。
(二)选好人,重视人员素养。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也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选人、用人历来是首要考虑,尤其是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选人、用人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档案材料一般都是有密级的。以机要文件为例,一般是指含有国家或企业机密的文件。因此,机要管理人员除了是一位具备高度责任心、强烈保密意识和较高素养的人,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条件,否则极易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重细化,做好记录、分类、存档工作。档案工作做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正确、规范、及时、高效地记录、分类、存档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业务。一是做好档案的收发记录:按收发文的不同种类分别进行登记,收文与发文记录各一,按程序进行,环环相接,可避免因记忆问题而产生的漏记、漏发。以收文为例:(1)收文登记需单独使用一个记录本,不得与其他记录本混用;(2)列明收文日期、收文号、机密等级(一般可省略)、来文单位、来文文件号、文件标题、每一来文数量。一般来文为红头文件,如果是传真,应在备注栏注明何时收到,如果有专人送交,应注明何时由何单位、何人送交;(3)记录好的文件按文件内容、紧急情况分别交各主管领导阅示,如需在单位内进行宣传、办理,应对承办单位、收件人、办理完毕后的归档时间做出相关记录,以便全程跟踪、催办、督办。二是档案材料的分类:按机构大体分为四类:(1)政府类(如省政府、市政府、办公厅);(2)上级类(如人社厅、人社局);(3)本单位文件(包括各个部门);(4)其他单位(如:公安局、财政局、残联等)。三是档案的存档:依据工作需要,每季度或半年做一次备案表,可根据记录内容进行打印,避免因笔体不同,造成难以辨认。年终时,将做好的备案表装订成册,即形成一本很好的档案明细。四是根据平时所做的记录和分类情况,将文件分别装入档案盒或装订成册,按时间顺序放入档案柜备查。
(四)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一是明确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的含义:指档案馆室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为利用者提供各种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二是明确其作用和地位。(1)作用:它是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种手段。(2)地位:实现档案工作目的和中心任务;是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窗口和衡量档案馆做的好坏的主要标志;对整个档案工作具有检验和推动作用。三是切实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方向,坚定服务思想,以服务的心态对待工作。(2)熟悉档案馆室馆藏档案内容,以及存放区域,检索目录等,以便相关业务人员查找利用。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细节
为了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
一、了解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档案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来的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就是各种纸质材料的集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档案的概念模棱两可,更有些人单纯地认为档案就是各种纸质材料的集合。其实不然,档案是指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他具有保密性、机要性。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在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
(二)只注重形式,使档案管理人员与技术更新的矛盾突出。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大多数部门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
(三)档案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化管理。当前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漏缴、虚报、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档案收集考核目标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近几年,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有些部门(单位)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造成不小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在档案的利用方面,没有正确处理好利用和保密的关系。有利于经济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没有大胆利用,同时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密级,逐步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以便使用。
三、从细节入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一) 定制度,用制度约束行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真正做到“管好”、“好管”,“用好”、“好用”。实际生活中,除了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度规定外,还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办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用印管理等规章。
(二)选好人,重视人员素养。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也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选人、用人历来是首要考虑,尤其是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选人、用人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档案材料一般都是有密级的。以机要文件为例,一般是指含有国家或企业机密的文件。因此,机要管理人员除了是一位具备高度责任心、强烈保密意识和较高素养的人,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条件,否则极易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重细化,做好记录、分类、存档工作。档案工作做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正确、规范、及时、高效地记录、分类、存档是档案工作的核心业务。一是做好档案的收发记录:按收发文的不同种类分别进行登记,收文与发文记录各一,按程序进行,环环相接,可避免因记忆问题而产生的漏记、漏发。以收文为例:(1)收文登记需单独使用一个记录本,不得与其他记录本混用;(2)列明收文日期、收文号、机密等级(一般可省略)、来文单位、来文文件号、文件标题、每一来文数量。一般来文为红头文件,如果是传真,应在备注栏注明何时收到,如果有专人送交,应注明何时由何单位、何人送交;(3)记录好的文件按文件内容、紧急情况分别交各主管领导阅示,如需在单位内进行宣传、办理,应对承办单位、收件人、办理完毕后的归档时间做出相关记录,以便全程跟踪、催办、督办。二是档案材料的分类:按机构大体分为四类:(1)政府类(如省政府、市政府、办公厅);(2)上级类(如人社厅、人社局);(3)本单位文件(包括各个部门);(4)其他单位(如:公安局、财政局、残联等)。三是档案的存档:依据工作需要,每季度或半年做一次备案表,可根据记录内容进行打印,避免因笔体不同,造成难以辨认。年终时,将做好的备案表装订成册,即形成一本很好的档案明细。四是根据平时所做的记录和分类情况,将文件分别装入档案盒或装订成册,按时间顺序放入档案柜备查。
(四)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一是明确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的含义:指档案馆室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为利用者提供各种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二是明确其作用和地位。(1)作用:它是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种手段。(2)地位:实现档案工作目的和中心任务;是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窗口和衡量档案馆做的好坏的主要标志;对整个档案工作具有检验和推动作用。三是切实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方向,坚定服务思想,以服务的心态对待工作。(2)熟悉档案馆室馆藏档案内容,以及存放区域,检索目录等,以便相关业务人员查找利用。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