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画讲究虚实,写诗讲究虚实,其实,议论文写作也绕不开虚实二字:命题所给情景材料为“实”,表明态度、挖掘定性、给出办法、升华拓展为“虚”;所举事例为“实”,分析说理为“虚”。
下面就以2018年武汉市四调作文为例,来探讨虚实在扣题和论证中的重要性。
2018年武汉市四调作文: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30多年來,晚会文化已衍生出各种形式,如跨年晚会、公益晚会、竞赛晚会等。无论如何变化,历经时间沉淀的晚会文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记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把握虚实,让文章更合题意
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把握好“虚”和“实”。有的文题需就事论事,过度拓展则偏离题意,比如时事评论类的作文题;有的文题则必须以小见大、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否则就视野狭窄,论述时打不开思路,比如2016年高考漫画作文中,要把“吻痕”和“掌印”抽象为“奖”和“惩”,2018年广州一模的作文,甲骨文要扩大延伸到传统文化,甲骨文表情包则要看成是现代“时尚”的代表。
下面先来看武汉市四调作文里几组学生的标题,探究其写作内容是否合题。
A组:《春晚》《晚会》《晚会记忆》
B组:《时代的变迁》《文化反映时代》《文化为本,创新前进》
C组:《从晚会看时代变化》《晚会文化中的中国变迁》《晚会——时代之镜》
A组题目过实,看不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只用这些题目作关键词去行文,文章内容难以延伸拓展,论述也不会深入。若不围绕该题目去行文,则又会文题不符。
B组题目太虚,把春晚文化替换成文化,扩大了范围,若以文化为核心词去行文,很容易脱离材料中的晚会文化而导致偏离题意。同样,若不围绕该题目去行文,则又文题不符。
C组题目虚实相应,晚会是“实”,折射时代变化为“虚”,这类作文题由实入虚,从题目就可推出审题精准,作文应在切入分以上。
根据阅卷的实际情况,以下几种情况得分在40分以下:从晚会看时代变迁,然后大谈新时代的特征;从晚会看文化需求,然后大谈国人文化需求的变化、文化的多元化或民族文化自信;从晚会的形式内容变化引出文化创新,然后大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由晚会的变化引出变通,然后大谈变通之道。
这类作文只是把“晚会”当成一个跳板,而把写作主体定位在“时代”“文化”“创新”“变通”等关键词上。这都是过度拓展延伸而造成的文章主体内容偏题。
而2018年深圳一模的作文题,主体材料是中外父母扶不扶摔倒的孩子的生活情景,此为“实”;但材料之后的一句话“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此为“虚”,就把写实的生活场景抽象概括为育儿理念的冲突,并引导学生把思考方向放到深层次的中西文化背景上。所以立意时若只停留在如何教育孩子,则会显得肤浅,甚或偏题。较好的立意则是由实入虚,如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看家庭教育,从育儿理念的冲突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等。
武汉市四调作文,立意时要锁定晚会文化,不能将其等同于文化去行文,才能符合题意;而深圳一模的作文则要把中西育儿观的不同上升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论述深刻。
在行文时也要安排好“虚”和“实”的比例,才能不偏题。四调作文主体篇幅写“晚会文化折射时代变迁”,适当拓展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可过多;而深圳一模的作文在开始几段应以中外父母扶不扶跌倒的孩子为切入点,再抽象概括为中西育儿观的不同,进而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种“缘事析理,由实入虚,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应引起注意。
二、融合虚实,让论证更有力度
片段一:
纵观历年的春晚,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关。相声、小品、戏剧等传统表演节目,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观众欢乐,更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晚会文化不仅保留了传统,还掺入了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也同样寄托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晚会文化,精神相随》
片段二:
晚会文化的衍变实则蕴含中国社会的变迁。大年三十,我看到,非洲妹子喊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期许;我看到,俄罗斯的朋友在春晚舞台上起舞;我看到,吴京和成龙共歌新时代的硬汉之声……我仿佛看到中国的列车驰骋向前,奔腾不止,中国的产品销遍世界……我看到,中国的身影在时代之路上愈走愈高,愈行愈远……
——《晚会文化中的中国变迁》
片段三:
“高格调”靠的是文化,“有温情”靠的是情怀。国民对《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的追捧反映出人民对文化的渴求。在文化削减的今朝,文化趋同的当代,我们普遍希望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于是我们从《经典咏流传》中知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种蓬勃向上的动力;从《朗读者》樊锦诗的叙述中了解到敦煌的苦难与波折,从《书写大会》中一窥古时君主纵横捭阖的智慧。
这是国民的文化振兴。而多样的竞赛文化晚会则又推动了一股自省的潮流。我们在晚会带来的各种文化中自洗,然后自省,自省然后自醒,自醒然后自信。重获文化自信的民族方可开启新时代、新政策。
——《文化之思,时代之镜》
根据片段一,可看出该生是在讲春晚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类型,变的是应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在理论认识上充满了辩证,可见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可惜的是没有具体实例作支撑,论证空泛,缺乏说服力。所选第一段应该举出哪个相声、哪个小品、哪个戏剧蕴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个点。第二段应该具体举出随着时代变迁,晚会文化到底掺入了哪些新元素?哪个节目里掺入了?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相比较而言,片段二就很成功,把实例写成排比句,有力地论证了“晚会文化的衍变实则蕴含中国社会的变迁”的观点。但是观点与事例间缺乏必要的阐述。
而片段三,第一段先点明观点:“高格调”靠的是文化,“有温情”靠的是情怀。第二段用丰富的实例论证不同晚会的不同节目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第三段则是阐述竞赛晚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与片段二相比,该文的可贵之处就是,事例之前有背景分析,举例时阐述具体,事例之后又有对其价值意义的深入思考,做到了“虚”和“实”的完美结合。
上面所选三个片段的三篇文章考场得分分别是43分、49分、53分。由所选片段大体可看出造成分数差距的原因。由此可知,作文若想得高分,必须要写好几个论证片段。而一个好的论证段落,必须要有观点句、实例句(实)、事例分析句(虚)。事例的呈现可以是单个事例,也可是排比事例。对事例的分析,可以用归纳法、原因分析法、意义阐述法等。
观点句是段落的核心,实例句是支架,而分析句则是融合观点和事例的桥梁。有了实例的支撑,抽象的道理才能站稳脚跟;而有了抽象的道理阐述,实例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绽放其芳华。在论证时,虚实结合,论证才更让人信服!
(责任编辑 / 吴 锋)
下面就以2018年武汉市四调作文为例,来探讨虚实在扣题和论证中的重要性。
2018年武汉市四调作文: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30多年來,晚会文化已衍生出各种形式,如跨年晚会、公益晚会、竞赛晚会等。无论如何变化,历经时间沉淀的晚会文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记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把握虚实,让文章更合题意
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把握好“虚”和“实”。有的文题需就事论事,过度拓展则偏离题意,比如时事评论类的作文题;有的文题则必须以小见大、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否则就视野狭窄,论述时打不开思路,比如2016年高考漫画作文中,要把“吻痕”和“掌印”抽象为“奖”和“惩”,2018年广州一模的作文,甲骨文要扩大延伸到传统文化,甲骨文表情包则要看成是现代“时尚”的代表。
下面先来看武汉市四调作文里几组学生的标题,探究其写作内容是否合题。
A组:《春晚》《晚会》《晚会记忆》
B组:《时代的变迁》《文化反映时代》《文化为本,创新前进》
C组:《从晚会看时代变化》《晚会文化中的中国变迁》《晚会——时代之镜》
A组题目过实,看不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只用这些题目作关键词去行文,文章内容难以延伸拓展,论述也不会深入。若不围绕该题目去行文,则又会文题不符。
B组题目太虚,把春晚文化替换成文化,扩大了范围,若以文化为核心词去行文,很容易脱离材料中的晚会文化而导致偏离题意。同样,若不围绕该题目去行文,则又文题不符。
C组题目虚实相应,晚会是“实”,折射时代变化为“虚”,这类作文题由实入虚,从题目就可推出审题精准,作文应在切入分以上。
根据阅卷的实际情况,以下几种情况得分在40分以下:从晚会看时代变迁,然后大谈新时代的特征;从晚会看文化需求,然后大谈国人文化需求的变化、文化的多元化或民族文化自信;从晚会的形式内容变化引出文化创新,然后大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由晚会的变化引出变通,然后大谈变通之道。
这类作文只是把“晚会”当成一个跳板,而把写作主体定位在“时代”“文化”“创新”“变通”等关键词上。这都是过度拓展延伸而造成的文章主体内容偏题。
而2018年深圳一模的作文题,主体材料是中外父母扶不扶摔倒的孩子的生活情景,此为“实”;但材料之后的一句话“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此为“虚”,就把写实的生活场景抽象概括为育儿理念的冲突,并引导学生把思考方向放到深层次的中西文化背景上。所以立意时若只停留在如何教育孩子,则会显得肤浅,甚或偏题。较好的立意则是由实入虚,如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看家庭教育,从育儿理念的冲突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等。
武汉市四调作文,立意时要锁定晚会文化,不能将其等同于文化去行文,才能符合题意;而深圳一模的作文则要把中西育儿观的不同上升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论述深刻。
在行文时也要安排好“虚”和“实”的比例,才能不偏题。四调作文主体篇幅写“晚会文化折射时代变迁”,适当拓展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可过多;而深圳一模的作文在开始几段应以中外父母扶不扶跌倒的孩子为切入点,再抽象概括为中西育儿观的不同,进而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种“缘事析理,由实入虚,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应引起注意。
二、融合虚实,让论证更有力度
片段一:
纵观历年的春晚,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关。相声、小品、戏剧等传统表演节目,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观众欢乐,更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晚会文化不仅保留了传统,还掺入了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也同样寄托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晚会文化,精神相随》
片段二:
晚会文化的衍变实则蕴含中国社会的变迁。大年三十,我看到,非洲妹子喊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期许;我看到,俄罗斯的朋友在春晚舞台上起舞;我看到,吴京和成龙共歌新时代的硬汉之声……我仿佛看到中国的列车驰骋向前,奔腾不止,中国的产品销遍世界……我看到,中国的身影在时代之路上愈走愈高,愈行愈远……
——《晚会文化中的中国变迁》
片段三:
“高格调”靠的是文化,“有温情”靠的是情怀。国民对《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的追捧反映出人民对文化的渴求。在文化削减的今朝,文化趋同的当代,我们普遍希望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于是我们从《经典咏流传》中知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种蓬勃向上的动力;从《朗读者》樊锦诗的叙述中了解到敦煌的苦难与波折,从《书写大会》中一窥古时君主纵横捭阖的智慧。
这是国民的文化振兴。而多样的竞赛文化晚会则又推动了一股自省的潮流。我们在晚会带来的各种文化中自洗,然后自省,自省然后自醒,自醒然后自信。重获文化自信的民族方可开启新时代、新政策。
——《文化之思,时代之镜》
根据片段一,可看出该生是在讲春晚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类型,变的是应和时代发展的创新。在理论认识上充满了辩证,可见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可惜的是没有具体实例作支撑,论证空泛,缺乏说服力。所选第一段应该举出哪个相声、哪个小品、哪个戏剧蕴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个点。第二段应该具体举出随着时代变迁,晚会文化到底掺入了哪些新元素?哪个节目里掺入了?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相比较而言,片段二就很成功,把实例写成排比句,有力地论证了“晚会文化的衍变实则蕴含中国社会的变迁”的观点。但是观点与事例间缺乏必要的阐述。
而片段三,第一段先点明观点:“高格调”靠的是文化,“有温情”靠的是情怀。第二段用丰富的实例论证不同晚会的不同节目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第三段则是阐述竞赛晚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与片段二相比,该文的可贵之处就是,事例之前有背景分析,举例时阐述具体,事例之后又有对其价值意义的深入思考,做到了“虚”和“实”的完美结合。
上面所选三个片段的三篇文章考场得分分别是43分、49分、53分。由所选片段大体可看出造成分数差距的原因。由此可知,作文若想得高分,必须要写好几个论证片段。而一个好的论证段落,必须要有观点句、实例句(实)、事例分析句(虚)。事例的呈现可以是单个事例,也可是排比事例。对事例的分析,可以用归纳法、原因分析法、意义阐述法等。
观点句是段落的核心,实例句是支架,而分析句则是融合观点和事例的桥梁。有了实例的支撑,抽象的道理才能站稳脚跟;而有了抽象的道理阐述,实例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绽放其芳华。在论证时,虚实结合,论证才更让人信服!
(责任编辑 / 吴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