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一直以来,林文峰、林子淦父子同场竞技中各自输赢参半,但14岁的林子淦早已以73杆的最佳纪录远远抛下了纪录为87杆的父亲。父子间球技的较量,早在子淦暗下决心成为职业球手的那一刻已有分晓——没有人输,两者都赢。
每逢周末,当第一缕晨曦掠过深圳观澜湖果岭时,总有一对父子出现在第一洞的发球台上。父亲一身浅灰色Polo衫白色裤子,身材挺拔,步伐矫健,挥杆时沉稳流畅,每次球童给他报出码数时,不管成绩好坏,他都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儿子还是一个少年,身高才刚到父亲耳朵附近,但是挥杆的手法已经相当凌厉,顺势而出的球往往挟着一股锐气。
这样的较量,林文峰和林子淦基本每周都会上演一次,尽管这组会员家庭的每个人都在观澜湖找到了各自的圈子,但对于和自己的儿子/父亲竞技的机会,他们还是相当珍惜。
“我会专注每一球,我要打好每一场比赛,哪怕是和爸爸打球!”球场无父子,林子淦毫无退让之意。
“和儿子打球,哪怕失败,也是快乐的事情。”林文峰含笑看着豪气冲天的儿子。
“我喜欢去专卖店帮他们挑选球服,也在他们打球的时候去这里的四季日本餐厅用个下午茶,再做个Spa。”母亲和他们的爱好不同,相同的是一家人分享高尔夫生活带来的喜悦。
给儿子买女式杆的父亲
十年前,从事金融行业的林文峰初遇高球却没有一见钟情。随着高尔夫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众多球会的环境与设施日益优美完善,他体验过的球场也越来越多,正是通过了数十个球会硬件、软件等方方面面的比较,最终他选择了观澜湖。
现在林文峰的生意是做项目投资,会籍也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投资项目了。他对高尔夫球的期望很简单——把平日在工作上堆积的繁重压力“一杆进洞”。但他断然没想到,这项看轻缓优雅的运动居然把年仅十岁,活蹦乱跳的儿子吸引了过来,对家里那套旧球杆产生了极大好奇。
在2005年的某一天,拗不过儿子的林文峰终于买了一支7号铁杆送给林子淦。“我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买杆的时候也没仔细咨询专业人士,甚至自以为是地给他挑了一只女式杆。”林文峰后来才知道,女式杆虽然较轻,但不适合少年儿童,“他还是小孩子,球杆的长度不合适,使不上劲。后来我给他更换尺寸合适的儿童训练杆。”
说起这个事情,林子淦一直捂着嘴巴在咯咯地笑,笑父亲的自作聪明,也笑自己的滑稽——堂堂七尺儿,漫漫高球路,竟从一女式杆开始。
事实上,这支球杆正正代表着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对他兴趣爱好的接纳与支持,却不带任何压力负担与苛刻期望,收放自如,快乐就好!
父亲投出信任票
2007年,林子淦正式接受高球的系统训练。“在此之前,虽然知道他喜欢玩,但我找不到合适的儿童高球教练,直到碰到我朋友的女儿,她在以‘冠军教练成就冠军精英’闻名的观澜湖高尔夫学院任教,她让子淦有了不一样的道路。”林文峰说道。
子淦终于拿到第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球杆。当晚,子淦一直抱着它们不肯松手,甚至拥着入睡,连弟弟过来摸一下也会跟他急。
去年开始,林子淦再次加紧了训练的步伐——白天照常在深圳上课学习,下午第三节课向学校请假,驱车到深圳与东莞接壤的观澜湖学院接受约三小时的训练。“刚开始没有什么下场的诱惑,我按照教练的要求老老实实用7号铁,打1万个练习球。”每天几百球,上千次挥杆,林子淦正是这段时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如此投入的练球,自然影响了一个初中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子淦的作业完成得不理想,每天下午频频请假也引起校方的不满。
林文峰得知校方反映的情况后,和儿子做了交流,然后做了一个“反常规”的决定:给校方递交了一张请假申请书,建议校方准许林子淦完成上午的课程后缺席下午的全部课程,“此获得更充裕的时间应付高球训练”。
消息一出,校方哗然,毕竟对孩子课外兴趣如此开明的家长实在是少数,更重要的是,子淦已经初三了,身处异常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
“他们开始并不同意,但我后来直接找到校长,第一句话就问他,是不是担心我儿子成绩下降会影响你们学校的升学率?如果是的话,我们不参加中考!”林文峰那句话铿锵有力,一下子逼得校方无话可说,只好作罢。
“其实那时候学校的态度也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他们只是不希望有一位学生掉队。但我清楚自己的儿子,我相信他能在高球和学习之间取得平衡,申请下午请假,并不是让他放弃学习文化课,只是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来处理两者的关系。”他补充道。
倔强儿子铆劲发奋
那一次跟校方的谈判中,林文峰抛开了他人的成见,给儿子的人生投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票信任。那股强而有力的父爱,那份不由分说的支持,一下一下地锤在林子淦的心里。
年纪轻轻的他早已铆足了劲儿,要朝职业球手的方向奔去,“设定时间段,战胜目标对手,一次次进步。如果失败了,就太辜负爸爸妈妈了。”
下了场的子淦,换上一件干净的T恤,架上一个无框眼镜,斯斯文文地坐在沙发上,还很绅士地拉整了一下裤子的皱褶。看他轻轻托了一下眼镜,记者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年纪小小怎么戴上眼镜啦?电脑玩的吧?”
“跟学校老师急的。”他轻轻地回答。
由于他每天整个下午都缺课,为了避免影响同学的学习,子淦主动申请把座位调到最后一排,他遗传了父亲的低调,不张扬。尽管如此,还是有所微词。“那天上课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能看清黑板的字,回答不上。于是老师就在课堂上对我批评了一通。”
老师批评他什么,林子淦不愿意再复述,但能猜测,跟高球有关。那次之后子淦以最快的速度配上近视眼镜,倔强的他不愿意再有任何的借口让自己做得比别人差。
自从下午放假以后,林子淦中午放学后就赶到观澜湖学院练球,傍晚回家吃饭,晚上开始自学下午缺漏的课程,功课、复习一样不落。
“现在他的成绩反而比过去要有提升,这让我们很惊喜。”林文峰说,“子淦比较介意别人认为他练球,就放弃了文化课学习,所以他反而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把自己的实力证明给大家看。”
中考刚过,林子淦并没有像父亲说的那样缺席,反而以优异的成绩升上了深圳市一所重点高中。他的语文成绩尤为突出,作文几近满分。毕业典礼上,班上的同学都要他亲笔签名的高尔夫球做纪念,被同学围在中间的子淦心里幸福感满满的,“终于获得大家的认同,我很满足。”
子淦的高中生活依然会与高球相伴,在父亲与学院院长的沟通下,他就读的高中甚至会推出相应的制度来协调子淦的学习与高球训练。学校和老师,将会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迎接这位明日高球之星。
“鼓励儿子学习高球跟辅导儿子下象棋,意义一样”
对于外行人来说,父子俩的挥杆动作一样地风度翩翩,但是经过系统训练的林子淦发球更有韧性,球的速度更快一些,落点也较为准确。
记者让子淦平时纠正一下父亲的打球姿势,毕竟还是孩子的子淦露出得意的神色:“不教他了,反正他学不会。”林文峰望着儿子,毫不介意地呵呵笑。
羞于当面对父亲示好的子淦,趁着林文峰离开的空当,对记者说,“其实还是爸爸比较有优势,虽然他的技巧一般,但他思维很缜密,球路很稳,胜券在握。”
有一回,父子俩同时把球打到树林障碍里,儿子选择在障碍里直接挑球,企图把球挑到果岭,省回一杆的优势,谁知道在障碍里的一杆因为判断不准而打坏了;父亲却选择先救球,淡定地一杆把球拨回原来球道,再顺势把球打入果岭得分。
两人对球的判断有很大差别。林文峰打球跟他投资一样,保守稳妥,讲求把握。他认为“拨乱反正是关键,打球最忌一错再错”。而子淦的打法就是明晃晃的“年少气盛”,“只好攻不屑守”的路数,但子淦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么打!”
“为什么?”记者问。
“因为我相信自己,下一次绝不会打坏。”
林文峰承认,练习高球后的儿子似乎一夜长大,两人之间有种无需言喻的默契。“男人很多无从谈起的心事,就用高球发泄吧。”
这时候,子淦开始收拾球包,他从背包里掏出两张奖状,无声无息地塞给爸爸,转头就走。“哦,又有啊?”林文峰随意地接过来扫了一眼,笑咪咪地递给了记者,“这是他学院里面小组排名赛的成绩,他隔三岔五就会捧个奖回来。”
奖状上面赫然印着“冠军”二字。如今的林子淦,身处观澜湖学院里面的甲组位置,而捧回的奖状又证明他是精英组别里面的排名第一,实力不容小觑。
林文峰的小儿子林子琦今年刚好也10岁,一直在我们身边的沙发旁蹿上蹿下。
“当年子淦接触高球时也是10岁左右,你会让子琦加入哥哥的队列吗?”记者问林文峰。“估计不会了,因为子琦似乎没有这个爱好。”他回答。
“我喜欢下棋,下中国象棋!”活泼好动的林子琦听罢,自己“举手发言”。
“我鼓励子淦学习高球,跟我辅导子琦下中国象棋,意义是一样的。”
一家人的高尔夫,各有精彩
看着昔日活蹦乱跳的儿子在万顷绿茵里长成一位唇红齿白的翩翩少年,子淦的妈妈也是满心欢喜。
林太太也有自己的一套高尔夫球杆,跟大部分的女人一样,她也少一根运动的神经: “我爱看儿子打球,也喜欢他给我讲打球的事情。有时给他说得我热血沸腾,我也会换上衣服下场跟他打两下。”
相比跟儿子过招,林太太更喜欢给儿子配球服,她会很有心思地搭配子淦每次上场的服饰,“记得以前老是爱穿白衣白裤,我就给子淦穿红衣白裤,让画面更加相得益彰。”另外妈妈也爱收拾整理儿子的球具,“他的房间有专门的一个柜子装球杆,排列整齐爱护有加,连同那些被他打断了的球杆,也都一一妥善收藏。”在子淦心里,这都是他打球生涯里的印记,见证着他的进步与成长。
一家人到观澜湖的时候,林太太喜欢每次到不同的餐厅进行家庭聚餐,“观澜湖的餐厅太多了,粤菜、上海菜、日本菜、意大利菜、韩国菜等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不用重复。”林太太说,而且用完餐,还可以到SPA做个皮肤护理,正好这段时间,丈夫和儿子可以到球场打球。
“我们一家人来观澜湖不一定非得打高尔夫,网球、足球、台球、游泳、射箭、骑车、遥控飞机、儿童城堡,甚至在租来的土地上种菜,有时父子俩会报名参加球会举办的亲子赛,观摩世界杯、费度亚洲杯比赛,我也会参加一些插花沙龙、燕窝虫草品鉴等活动,可以说观澜湖的生活太精彩了,我们一家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
跟以往相比,林太太觉得现在家庭变化太大了。现在的子淦仪态大方,谦虚礼让,自律自爱,诚实勇敢。她相信是高尔夫球的优雅氛围细细打磨着儿子性格气质上的突兀棱角,高深复杂的球路技巧训练他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纵横上下的全局观,高尔夫球特有的礼仪训练更让他变得儒雅大方。而才10岁的小儿子林子琦觉得哥哥挥杆的时候“超级无敌帅”,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哥哥的厉害,但子琦似乎更喜欢象棋,但天资聪颖的他在QQ空间上“即席挥毫”作诗一首,向高球哥哥致敬:
“哥哥打球不怕苦,
我打一下就怕苦。
哥哥运动真是苦,
我一运动就怕苦。
哥哥一点不觉得苦,
哎呀哎呀就是苦。
可是我就就是怕苦。”
TIPS
布什父子喜欢“快打”风格
布什家族近百年的高尔夫传统是一部传奇。以布什曾祖父乔治·赫尔伯特·沃克(George Herbert Walker)名义创办的著名的沃克杯(Walker Cup)延续至今,成为美国和英国的业余球队之间对抗的顶级赛事。
小布什秉承了父亲在球场上的“快打”风格,他把这个称做“PoloGolf”、“CartGolf”或者“Electric Golf”,既打完球就走,从来不等待,也不慢条斯理地前进,有时候甚至坐球车,蹦着、跳着地打完18洞。老布什在自传中透露,当年他竞选总统的时候,曾邀请所有候选人打一场18洞的高尔夫,结果只用了1小时42分钟,他还洋洋得意地说:“也许我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我肯定是打得最快的。”
老虎伍兹 高尔夫父子情缘
2006年,老虎伍兹的父亲厄罗伍兹辞世。厄罗伍兹对老虎的影响不在于挥杆,他更专注在老虎的人格培养,与锻炼他的坚毅力。这一部分像是导师的角色,但不是以父亲的命令来加以教诲,有时候像是朋友一样地身体力行,互相勉励。这就是厄罗伍兹培养老虎最成功的地方。
高尔夫的父子情缘是一种父子沟通的方式,而不是单向的培养职业球员,如同厄罗伍兹所说的:“我只想培养他是个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尔夫球员。”
杜瓦尔:父子同日赢冠军
1999年3月28日,这一天让鲍勃-杜瓦尔终生难忘。当时他在Emerald Coast精英赛场上,一记精妙推杆让他赢得了冠军,这时有人走上来对他说:“祝贺你,顺便告诉你,你儿子大卫刚刚赢得了PGA球员锦标赛。”父子同日赢得PGA赛事的冠军,这在高尔夫历史上还从未发生过。他们同时创下了高尔夫父子档最高奖金纪录:一年437万美元。
每逢周末,当第一缕晨曦掠过深圳观澜湖果岭时,总有一对父子出现在第一洞的发球台上。父亲一身浅灰色Polo衫白色裤子,身材挺拔,步伐矫健,挥杆时沉稳流畅,每次球童给他报出码数时,不管成绩好坏,他都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儿子还是一个少年,身高才刚到父亲耳朵附近,但是挥杆的手法已经相当凌厉,顺势而出的球往往挟着一股锐气。
这样的较量,林文峰和林子淦基本每周都会上演一次,尽管这组会员家庭的每个人都在观澜湖找到了各自的圈子,但对于和自己的儿子/父亲竞技的机会,他们还是相当珍惜。
“我会专注每一球,我要打好每一场比赛,哪怕是和爸爸打球!”球场无父子,林子淦毫无退让之意。
“和儿子打球,哪怕失败,也是快乐的事情。”林文峰含笑看着豪气冲天的儿子。
“我喜欢去专卖店帮他们挑选球服,也在他们打球的时候去这里的四季日本餐厅用个下午茶,再做个Spa。”母亲和他们的爱好不同,相同的是一家人分享高尔夫生活带来的喜悦。
给儿子买女式杆的父亲
十年前,从事金融行业的林文峰初遇高球却没有一见钟情。随着高尔夫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众多球会的环境与设施日益优美完善,他体验过的球场也越来越多,正是通过了数十个球会硬件、软件等方方面面的比较,最终他选择了观澜湖。
现在林文峰的生意是做项目投资,会籍也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投资项目了。他对高尔夫球的期望很简单——把平日在工作上堆积的繁重压力“一杆进洞”。但他断然没想到,这项看轻缓优雅的运动居然把年仅十岁,活蹦乱跳的儿子吸引了过来,对家里那套旧球杆产生了极大好奇。
在2005年的某一天,拗不过儿子的林文峰终于买了一支7号铁杆送给林子淦。“我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买杆的时候也没仔细咨询专业人士,甚至自以为是地给他挑了一只女式杆。”林文峰后来才知道,女式杆虽然较轻,但不适合少年儿童,“他还是小孩子,球杆的长度不合适,使不上劲。后来我给他更换尺寸合适的儿童训练杆。”
说起这个事情,林子淦一直捂着嘴巴在咯咯地笑,笑父亲的自作聪明,也笑自己的滑稽——堂堂七尺儿,漫漫高球路,竟从一女式杆开始。
事实上,这支球杆正正代表着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对他兴趣爱好的接纳与支持,却不带任何压力负担与苛刻期望,收放自如,快乐就好!
父亲投出信任票
2007年,林子淦正式接受高球的系统训练。“在此之前,虽然知道他喜欢玩,但我找不到合适的儿童高球教练,直到碰到我朋友的女儿,她在以‘冠军教练成就冠军精英’闻名的观澜湖高尔夫学院任教,她让子淦有了不一样的道路。”林文峰说道。
子淦终于拿到第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球杆。当晚,子淦一直抱着它们不肯松手,甚至拥着入睡,连弟弟过来摸一下也会跟他急。
去年开始,林子淦再次加紧了训练的步伐——白天照常在深圳上课学习,下午第三节课向学校请假,驱车到深圳与东莞接壤的观澜湖学院接受约三小时的训练。“刚开始没有什么下场的诱惑,我按照教练的要求老老实实用7号铁,打1万个练习球。”每天几百球,上千次挥杆,林子淦正是这段时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如此投入的练球,自然影响了一个初中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子淦的作业完成得不理想,每天下午频频请假也引起校方的不满。
林文峰得知校方反映的情况后,和儿子做了交流,然后做了一个“反常规”的决定:给校方递交了一张请假申请书,建议校方准许林子淦完成上午的课程后缺席下午的全部课程,“此获得更充裕的时间应付高球训练”。
消息一出,校方哗然,毕竟对孩子课外兴趣如此开明的家长实在是少数,更重要的是,子淦已经初三了,身处异常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
“他们开始并不同意,但我后来直接找到校长,第一句话就问他,是不是担心我儿子成绩下降会影响你们学校的升学率?如果是的话,我们不参加中考!”林文峰那句话铿锵有力,一下子逼得校方无话可说,只好作罢。
“其实那时候学校的态度也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他们只是不希望有一位学生掉队。但我清楚自己的儿子,我相信他能在高球和学习之间取得平衡,申请下午请假,并不是让他放弃学习文化课,只是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来处理两者的关系。”他补充道。
倔强儿子铆劲发奋
那一次跟校方的谈判中,林文峰抛开了他人的成见,给儿子的人生投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票信任。那股强而有力的父爱,那份不由分说的支持,一下一下地锤在林子淦的心里。
年纪轻轻的他早已铆足了劲儿,要朝职业球手的方向奔去,“设定时间段,战胜目标对手,一次次进步。如果失败了,就太辜负爸爸妈妈了。”
下了场的子淦,换上一件干净的T恤,架上一个无框眼镜,斯斯文文地坐在沙发上,还很绅士地拉整了一下裤子的皱褶。看他轻轻托了一下眼镜,记者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年纪小小怎么戴上眼镜啦?电脑玩的吧?”
“跟学校老师急的。”他轻轻地回答。
由于他每天整个下午都缺课,为了避免影响同学的学习,子淦主动申请把座位调到最后一排,他遗传了父亲的低调,不张扬。尽管如此,还是有所微词。“那天上课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能看清黑板的字,回答不上。于是老师就在课堂上对我批评了一通。”
老师批评他什么,林子淦不愿意再复述,但能猜测,跟高球有关。那次之后子淦以最快的速度配上近视眼镜,倔强的他不愿意再有任何的借口让自己做得比别人差。
自从下午放假以后,林子淦中午放学后就赶到观澜湖学院练球,傍晚回家吃饭,晚上开始自学下午缺漏的课程,功课、复习一样不落。
“现在他的成绩反而比过去要有提升,这让我们很惊喜。”林文峰说,“子淦比较介意别人认为他练球,就放弃了文化课学习,所以他反而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把自己的实力证明给大家看。”
中考刚过,林子淦并没有像父亲说的那样缺席,反而以优异的成绩升上了深圳市一所重点高中。他的语文成绩尤为突出,作文几近满分。毕业典礼上,班上的同学都要他亲笔签名的高尔夫球做纪念,被同学围在中间的子淦心里幸福感满满的,“终于获得大家的认同,我很满足。”
子淦的高中生活依然会与高球相伴,在父亲与学院院长的沟通下,他就读的高中甚至会推出相应的制度来协调子淦的学习与高球训练。学校和老师,将会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迎接这位明日高球之星。
“鼓励儿子学习高球跟辅导儿子下象棋,意义一样”
对于外行人来说,父子俩的挥杆动作一样地风度翩翩,但是经过系统训练的林子淦发球更有韧性,球的速度更快一些,落点也较为准确。
记者让子淦平时纠正一下父亲的打球姿势,毕竟还是孩子的子淦露出得意的神色:“不教他了,反正他学不会。”林文峰望着儿子,毫不介意地呵呵笑。
羞于当面对父亲示好的子淦,趁着林文峰离开的空当,对记者说,“其实还是爸爸比较有优势,虽然他的技巧一般,但他思维很缜密,球路很稳,胜券在握。”
有一回,父子俩同时把球打到树林障碍里,儿子选择在障碍里直接挑球,企图把球挑到果岭,省回一杆的优势,谁知道在障碍里的一杆因为判断不准而打坏了;父亲却选择先救球,淡定地一杆把球拨回原来球道,再顺势把球打入果岭得分。
两人对球的判断有很大差别。林文峰打球跟他投资一样,保守稳妥,讲求把握。他认为“拨乱反正是关键,打球最忌一错再错”。而子淦的打法就是明晃晃的“年少气盛”,“只好攻不屑守”的路数,但子淦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么打!”
“为什么?”记者问。
“因为我相信自己,下一次绝不会打坏。”
林文峰承认,练习高球后的儿子似乎一夜长大,两人之间有种无需言喻的默契。“男人很多无从谈起的心事,就用高球发泄吧。”
这时候,子淦开始收拾球包,他从背包里掏出两张奖状,无声无息地塞给爸爸,转头就走。“哦,又有啊?”林文峰随意地接过来扫了一眼,笑咪咪地递给了记者,“这是他学院里面小组排名赛的成绩,他隔三岔五就会捧个奖回来。”
奖状上面赫然印着“冠军”二字。如今的林子淦,身处观澜湖学院里面的甲组位置,而捧回的奖状又证明他是精英组别里面的排名第一,实力不容小觑。
林文峰的小儿子林子琦今年刚好也10岁,一直在我们身边的沙发旁蹿上蹿下。
“当年子淦接触高球时也是10岁左右,你会让子琦加入哥哥的队列吗?”记者问林文峰。“估计不会了,因为子琦似乎没有这个爱好。”他回答。
“我喜欢下棋,下中国象棋!”活泼好动的林子琦听罢,自己“举手发言”。
“我鼓励子淦学习高球,跟我辅导子琦下中国象棋,意义是一样的。”
一家人的高尔夫,各有精彩
看着昔日活蹦乱跳的儿子在万顷绿茵里长成一位唇红齿白的翩翩少年,子淦的妈妈也是满心欢喜。
林太太也有自己的一套高尔夫球杆,跟大部分的女人一样,她也少一根运动的神经: “我爱看儿子打球,也喜欢他给我讲打球的事情。有时给他说得我热血沸腾,我也会换上衣服下场跟他打两下。”
相比跟儿子过招,林太太更喜欢给儿子配球服,她会很有心思地搭配子淦每次上场的服饰,“记得以前老是爱穿白衣白裤,我就给子淦穿红衣白裤,让画面更加相得益彰。”另外妈妈也爱收拾整理儿子的球具,“他的房间有专门的一个柜子装球杆,排列整齐爱护有加,连同那些被他打断了的球杆,也都一一妥善收藏。”在子淦心里,这都是他打球生涯里的印记,见证着他的进步与成长。
一家人到观澜湖的时候,林太太喜欢每次到不同的餐厅进行家庭聚餐,“观澜湖的餐厅太多了,粤菜、上海菜、日本菜、意大利菜、韩国菜等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不用重复。”林太太说,而且用完餐,还可以到SPA做个皮肤护理,正好这段时间,丈夫和儿子可以到球场打球。
“我们一家人来观澜湖不一定非得打高尔夫,网球、足球、台球、游泳、射箭、骑车、遥控飞机、儿童城堡,甚至在租来的土地上种菜,有时父子俩会报名参加球会举办的亲子赛,观摩世界杯、费度亚洲杯比赛,我也会参加一些插花沙龙、燕窝虫草品鉴等活动,可以说观澜湖的生活太精彩了,我们一家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
跟以往相比,林太太觉得现在家庭变化太大了。现在的子淦仪态大方,谦虚礼让,自律自爱,诚实勇敢。她相信是高尔夫球的优雅氛围细细打磨着儿子性格气质上的突兀棱角,高深复杂的球路技巧训练他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纵横上下的全局观,高尔夫球特有的礼仪训练更让他变得儒雅大方。而才10岁的小儿子林子琦觉得哥哥挥杆的时候“超级无敌帅”,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哥哥的厉害,但子琦似乎更喜欢象棋,但天资聪颖的他在QQ空间上“即席挥毫”作诗一首,向高球哥哥致敬:
“哥哥打球不怕苦,
我打一下就怕苦。
哥哥运动真是苦,
我一运动就怕苦。
哥哥一点不觉得苦,
哎呀哎呀就是苦。
可是我就就是怕苦。”
TIPS
布什父子喜欢“快打”风格
布什家族近百年的高尔夫传统是一部传奇。以布什曾祖父乔治·赫尔伯特·沃克(George Herbert Walker)名义创办的著名的沃克杯(Walker Cup)延续至今,成为美国和英国的业余球队之间对抗的顶级赛事。
小布什秉承了父亲在球场上的“快打”风格,他把这个称做“PoloGolf”、“CartGolf”或者“Electric Golf”,既打完球就走,从来不等待,也不慢条斯理地前进,有时候甚至坐球车,蹦着、跳着地打完18洞。老布什在自传中透露,当年他竞选总统的时候,曾邀请所有候选人打一场18洞的高尔夫,结果只用了1小时42分钟,他还洋洋得意地说:“也许我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我肯定是打得最快的。”
老虎伍兹 高尔夫父子情缘
2006年,老虎伍兹的父亲厄罗伍兹辞世。厄罗伍兹对老虎的影响不在于挥杆,他更专注在老虎的人格培养,与锻炼他的坚毅力。这一部分像是导师的角色,但不是以父亲的命令来加以教诲,有时候像是朋友一样地身体力行,互相勉励。这就是厄罗伍兹培养老虎最成功的地方。
高尔夫的父子情缘是一种父子沟通的方式,而不是单向的培养职业球员,如同厄罗伍兹所说的:“我只想培养他是个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尔夫球员。”
杜瓦尔:父子同日赢冠军
1999年3月28日,这一天让鲍勃-杜瓦尔终生难忘。当时他在Emerald Coast精英赛场上,一记精妙推杆让他赢得了冠军,这时有人走上来对他说:“祝贺你,顺便告诉你,你儿子大卫刚刚赢得了PGA球员锦标赛。”父子同日赢得PGA赛事的冠军,这在高尔夫历史上还从未发生过。他们同时创下了高尔夫父子档最高奖金纪录:一年43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