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很多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和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谈话” 是依据
  通过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课,为什么?如果喜欢体育课,那么喜欢体育课的哪些项目,为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能告知教师以后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使教学达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
  二、“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愿学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做玩具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方法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歡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针对中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制作的特点,我在教《投掷实心球》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硬卡纸,让他们制作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得又高又远。这一下,学生不但叠得非常认真,掷得也非常起劲和卖力。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还可以用脚代替手做《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有选择性的教学,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四、“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xx同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弄丢别人的东西。有一次在操场上玩游戏,他又故意捡起小石子把一位同学的头投破了,顿时一群学生跑来告他的状。这个时候我也没心思听同学们的告状了,我飞快跑去领起受伤同学到医务室进行包扎,然后把那个“惯犯”叫到办公室,真想把一肚子“火”发泄出来。看到他垂头丧气得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是任凭处置,可是我话峰一转:“你说谁在班里最调皮,你班是全校最差的班,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让你们班变得优秀吗?”我看他的表情有些疑惑。我又说:“原来的体育委员身体不太好,你来担任体育委员吧。”话音刚落他皱起眉头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怀疑老师是不是弄错了,我立刻点点头。看到他要张口推脱,我赶紧说:“老师相信你,你先试试吧。”就让他回教室了,过了几天我发现这个班的纪律好多了,告他的学生也少多了。一系列的事例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这也更加强了我要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和关爱的举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他文献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介绍近年来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同时分析城市道路缺陷对道路交通安全多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交通事故有效措施。
【摘要】普通中学学生生源差、教学方式陈旧,但如果卓有成效地搞好普通中学的高三复习工作,同样也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明确复习的范围,控制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宏观把握方向,做到复习不偏不移。只要我们正视普通中学的实际,加上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优势,教师若能务实严谨地进行治教,就能大面积提高高三数学的复习质量。  【关键词】复习 质量 循序渐进 控制分化  普通中学学生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节节攀升,为此,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教学质量不仅仅包括老师的教学水准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学习的渴望
【摘 要】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成为衡量人才的另一个新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中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学会掌握基本的技术。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职高信息技术 兴趣激发 实践能力 网络  职高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目的:对治疗足月胎膜早破和过期妊娠使用微量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把待产期间发生胎膜早破或者过期妊娠的30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的人数是150例。其中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