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很多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和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谈话” 是依据
通过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课,为什么?如果喜欢体育课,那么喜欢体育课的哪些项目,为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能告知教师以后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使教学达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
二、“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愿学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做玩具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方法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歡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针对中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制作的特点,我在教《投掷实心球》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硬卡纸,让他们制作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得又高又远。这一下,学生不但叠得非常认真,掷得也非常起劲和卖力。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还可以用脚代替手做《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有选择性的教学,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四、“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xx同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弄丢别人的东西。有一次在操场上玩游戏,他又故意捡起小石子把一位同学的头投破了,顿时一群学生跑来告他的状。这个时候我也没心思听同学们的告状了,我飞快跑去领起受伤同学到医务室进行包扎,然后把那个“惯犯”叫到办公室,真想把一肚子“火”发泄出来。看到他垂头丧气得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是任凭处置,可是我话峰一转:“你说谁在班里最调皮,你班是全校最差的班,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让你们班变得优秀吗?”我看他的表情有些疑惑。我又说:“原来的体育委员身体不太好,你来担任体育委员吧。”话音刚落他皱起眉头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怀疑老师是不是弄错了,我立刻点点头。看到他要张口推脱,我赶紧说:“老师相信你,你先试试吧。”就让他回教室了,过了几天我发现这个班的纪律好多了,告他的学生也少多了。一系列的事例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这也更加强了我要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和关爱的举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谈话” 是依据
通过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课,为什么?如果喜欢体育课,那么喜欢体育课的哪些项目,为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能告知教师以后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使教学达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
二、“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愿学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做玩具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方法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歡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针对中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制作的特点,我在教《投掷实心球》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硬卡纸,让他们制作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得又高又远。这一下,学生不但叠得非常认真,掷得也非常起劲和卖力。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还可以用脚代替手做《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有选择性的教学,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四、“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xx同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弄丢别人的东西。有一次在操场上玩游戏,他又故意捡起小石子把一位同学的头投破了,顿时一群学生跑来告他的状。这个时候我也没心思听同学们的告状了,我飞快跑去领起受伤同学到医务室进行包扎,然后把那个“惯犯”叫到办公室,真想把一肚子“火”发泄出来。看到他垂头丧气得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是任凭处置,可是我话峰一转:“你说谁在班里最调皮,你班是全校最差的班,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让你们班变得优秀吗?”我看他的表情有些疑惑。我又说:“原来的体育委员身体不太好,你来担任体育委员吧。”话音刚落他皱起眉头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怀疑老师是不是弄错了,我立刻点点头。看到他要张口推脱,我赶紧说:“老师相信你,你先试试吧。”就让他回教室了,过了几天我发现这个班的纪律好多了,告他的学生也少多了。一系列的事例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这也更加强了我要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和关爱的举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