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被嘲笑到随处可见,如今的扁平化设计已经成为炙手可热设计风格,它是UI设计师们对拟物化设计的繁重工作量的一种申诉,同时也是用户希望关注设计所传递的信息本身的诉求。扁平化设计在UI设计领域掀起了一阵狂潮,并逐渐对其它领域的设计风格产生了影响。本文将探讨扁平化设计的理念、根源、设计原则和技巧,并探求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扁平化设计;拟物化设计;理念;根源
自从微软推出了Windows phone手机系统之后,类似于Metro风格的设计不仅在手机界面的领域,其它诸如网页界面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也争相效仿。在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将iOS7的应用图标从拟物化风格设计改成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之后,便确立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在UI设计中的地位。而Metro风格可以说是扁平化设计的起源,但并不等同于扁平化设计。
一、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
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这个概念在2008年由Google提出,尽管概念(flat design)上业界仍存在争议,但是其主要设计特征是公认的,即去除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装饰效果,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用户关注,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强调简洁、符号化,在色彩上采用鲜明的颜色,同时更加注重排版的效果。
所谓扁平化设计,就是摒弃了所有能够作出3D效果的元素,可以说扁平化设计完全属于二维,属于平面,它是与拟物化设计相对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设计首先出现在安卓系统中,大行其道是在苹果公司的IOS7.0系统中,此前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大部分UI都使用拟物化设计。
拟物化设计(Skeuomorphic)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真实感”,其主要特征是模拟现实物品的造型和质感,通过各种叠加高光、纹理、材质、阴影等效果对实物进行模拟再现,模拟设计会让你在第一时间就辨别出图标的功能是什么。其交互方式也模拟现实生活的交互方式。与之相对的,扁平化完全属于二次元世界,一个简单的形状加没有景深的平面。它摒弃了拟物化设计惯用的高光、阴影等能造成透视感、立体感的效果,通过抽象、简化、符号化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界面上极简抽象、现代感十足,让你去会意这是个什么东西。其交互核心在于功能本身的使用,所以去掉了冗余的界面和效果。
二、扁平化理念的设计根源
众所周知,微软推出的Windows phone(下称WP)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参考了2006年著名的Zune播放器使用的UI设计风格,而Zune播放器采用的正是类似Metro的设计。Metro风格大量采用硕大突兀的字体,以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追根溯源,Metro风格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扁平化设计从设计理念来看,是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的理念的延续,而在表现形式上,它则与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 ismore)”的理念,他提倡简化设计,反对过度装饰,希望人们能从“功能主导形式”中找回设计的初衷,让设计成为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设计。尽管设计的对象不同,但扁平化设计的理念却是“少即是多”理念的传承。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家居设计领域内兴起了一个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致的艺术派系,即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在感官上比较简约整洁,且在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从表现形式与目的上来看,极简主义与扁平化设计不谋而合。
三、扁平化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扁平化设计凭借其设计特点和审美优势正在成为设计领域的新宠儿,引领手机UI设计并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扁平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些技巧。其设计原则和技巧如下:
(1)去掉特效和不必要的装饰(如纹理、高光、阴影、羽化等),使得整个界面变得一目了然。
(2)大量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圆形等,当今的手机UI中有便有大量的圆角矩形组合。
(3)增加颜色数量,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增强图标的视觉冲击力,由原来的三种颜色,发展到六到八种颜色,并加入了如浅蓝色、橙色、玫瑰红等在之前设计中不多见的颜色。
(4)字体与排版方式在UI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扁平化设计中,尽量不使用生僻字体,排版方式要注重形式和色彩的搭配,呈现出简洁、清新、素雅的美感。
(5)简化交互方式。重视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审美,结合人类心理和行为特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并让用户愉悦的设计。
(6)可适当使用伪扁平化设计,在扁平化设计中适当加入特效,形成比单纯扁平化更具适用性和灵活性的设计风格。
四、扁平化设计的桎梏和未来发展
回顾扁平化设计在UI领域的发展历程,其实并不一帆风顺,直到苹果公司推出了IOS7.0系统,扁平化才大行其道,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动扁平化设计的流行,原因是以拟物化风格的iPhone4的广泛流行,广大用户对苹果系统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减轻了用户学习负担,同时,伴随着操作系统的更新,苹果公司也适时的推出了革命性的硬件作为支撑。如果单纯过分注重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升华的过程,用户必然无法拥有完整的审美过程,从而使设计不具备审美耐性。视觉上的感官刺激的反复叠加将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扁平化设计巧妙地绕过了这一问题,更注重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并非繁琐的纹理与装饰。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一种设计风格统治UI市场后,其同质性也会逐渐使用户厌倦,比如锤子科技推出的T1手机,就重新回归了拟物化设计,并受到广泛好评。尽管目前除了手机系统UI之外,扁平化设计的浪潮席卷了其它诸如网页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但如果止步不前,将来依然会被摒弃。如何深度的开发设计的功能性,更好的将设计与产品相结合,开发出UI的独特设计理念,将是未来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畅.浅析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优势与成因[J].艺术与设计,2010(9).
[2]陶薇薇、张晓玲. UI界面中扁平化设计的原则与技巧[J].应用技术,2013(3).
[3]赵慧.浅析手机UI风格的差异化设计[J].信息技术,2012(12).
关键词:扁平化设计;拟物化设计;理念;根源
自从微软推出了Windows phone手机系统之后,类似于Metro风格的设计不仅在手机界面的领域,其它诸如网页界面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也争相效仿。在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将iOS7的应用图标从拟物化风格设计改成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之后,便确立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在UI设计中的地位。而Metro风格可以说是扁平化设计的起源,但并不等同于扁平化设计。
一、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
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这个概念在2008年由Google提出,尽管概念(flat design)上业界仍存在争议,但是其主要设计特征是公认的,即去除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装饰效果,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用户关注,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强调简洁、符号化,在色彩上采用鲜明的颜色,同时更加注重排版的效果。
所谓扁平化设计,就是摒弃了所有能够作出3D效果的元素,可以说扁平化设计完全属于二维,属于平面,它是与拟物化设计相对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设计首先出现在安卓系统中,大行其道是在苹果公司的IOS7.0系统中,此前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大部分UI都使用拟物化设计。
拟物化设计(Skeuomorphic)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真实感”,其主要特征是模拟现实物品的造型和质感,通过各种叠加高光、纹理、材质、阴影等效果对实物进行模拟再现,模拟设计会让你在第一时间就辨别出图标的功能是什么。其交互方式也模拟现实生活的交互方式。与之相对的,扁平化完全属于二次元世界,一个简单的形状加没有景深的平面。它摒弃了拟物化设计惯用的高光、阴影等能造成透视感、立体感的效果,通过抽象、简化、符号化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界面上极简抽象、现代感十足,让你去会意这是个什么东西。其交互核心在于功能本身的使用,所以去掉了冗余的界面和效果。
二、扁平化理念的设计根源
众所周知,微软推出的Windows phone(下称WP)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参考了2006年著名的Zune播放器使用的UI设计风格,而Zune播放器采用的正是类似Metro的设计。Metro风格大量采用硕大突兀的字体,以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追根溯源,Metro风格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扁平化设计从设计理念来看,是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的理念的延续,而在表现形式上,它则与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 ismore)”的理念,他提倡简化设计,反对过度装饰,希望人们能从“功能主导形式”中找回设计的初衷,让设计成为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设计。尽管设计的对象不同,但扁平化设计的理念却是“少即是多”理念的传承。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家居设计领域内兴起了一个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致的艺术派系,即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在感官上比较简约整洁,且在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从表现形式与目的上来看,极简主义与扁平化设计不谋而合。
三、扁平化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扁平化设计凭借其设计特点和审美优势正在成为设计领域的新宠儿,引领手机UI设计并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扁平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些技巧。其设计原则和技巧如下:
(1)去掉特效和不必要的装饰(如纹理、高光、阴影、羽化等),使得整个界面变得一目了然。
(2)大量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圆形等,当今的手机UI中有便有大量的圆角矩形组合。
(3)增加颜色数量,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增强图标的视觉冲击力,由原来的三种颜色,发展到六到八种颜色,并加入了如浅蓝色、橙色、玫瑰红等在之前设计中不多见的颜色。
(4)字体与排版方式在UI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扁平化设计中,尽量不使用生僻字体,排版方式要注重形式和色彩的搭配,呈现出简洁、清新、素雅的美感。
(5)简化交互方式。重视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审美,结合人类心理和行为特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并让用户愉悦的设计。
(6)可适当使用伪扁平化设计,在扁平化设计中适当加入特效,形成比单纯扁平化更具适用性和灵活性的设计风格。
四、扁平化设计的桎梏和未来发展
回顾扁平化设计在UI领域的发展历程,其实并不一帆风顺,直到苹果公司推出了IOS7.0系统,扁平化才大行其道,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动扁平化设计的流行,原因是以拟物化风格的iPhone4的广泛流行,广大用户对苹果系统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减轻了用户学习负担,同时,伴随着操作系统的更新,苹果公司也适时的推出了革命性的硬件作为支撑。如果单纯过分注重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升华的过程,用户必然无法拥有完整的审美过程,从而使设计不具备审美耐性。视觉上的感官刺激的反复叠加将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扁平化设计巧妙地绕过了这一问题,更注重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并非繁琐的纹理与装饰。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一种设计风格统治UI市场后,其同质性也会逐渐使用户厌倦,比如锤子科技推出的T1手机,就重新回归了拟物化设计,并受到广泛好评。尽管目前除了手机系统UI之外,扁平化设计的浪潮席卷了其它诸如网页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但如果止步不前,将来依然会被摒弃。如何深度的开发设计的功能性,更好的将设计与产品相结合,开发出UI的独特设计理念,将是未来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畅.浅析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优势与成因[J].艺术与设计,2010(9).
[2]陶薇薇、张晓玲. UI界面中扁平化设计的原则与技巧[J].应用技术,2013(3).
[3]赵慧.浅析手机UI风格的差异化设计[J].信息技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