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愈来愈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相应地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不能将文学作品中的引申含义同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借用先贤的智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3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古人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一、让学生养成吟诵的习惯,提高学习体验
中国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既能体会到诗词内容的美感,也能感受到诗词形式的乐感,实在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经常吟诵中国古诗词,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提升小学生的内在气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诗词的不同意境,教会学生用不同声调来吟诵,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审美过程,提高审美体验。
比如,在学习杜牧的《江南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想象在风中飘舞的酒旗,想象隐没于烟雨中的佛寺,同时,教师应让学生诵出向往之情,让听者感觉出吟诵者对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找来适合的音乐,为学生的吟诵配上音乐,这样能让学生胸中的激情得到鼓舞,吟诵起来效果会更好。如果经常对学生进行类似训练,学生就会渐渐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学习体验会大大提升。
二、将古诗词的引申含义同生活实际相结合
古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往往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向读者透露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作者创作背景,向学生详细讲解诗词内涵,这样学生会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当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内涵同当下的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时候,就会对祖国文化充满无限崇敬之情,教学目的就此实现。
比如,在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讲此诗的创作背景。当时,孟浩然曾经在鹿门一带隐居。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要为国出力。结果,诗人没有高中。于是,他带着失意,孤身一人踏上返乡征途。一天傍晚,他停宿在建德江畔,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略生理想幻灭之感,暗起前途暗淡之忧,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中的中心句提出来。通过对比,无疑“日暮客愁新”是中心句。如果再压缩,可以变成“日暮客愁”;再压缩,则变成“客愁”;再压缩,就剩一个“愁”字。通过类似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会显著提高。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今在外打工和创业的青年,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的心理感受会是什么样子。通过想象,学生会体味年轻人创业的艰辛,也会从更深层次上体味到孟浩然的不容易。
三、让学生借用先贤的智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小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应注意借用先贤的智慧,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墨梅》一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假设某人由于在单位取得了成绩而不被领导认可因此感到有些懊丧,这时,教师让小学生写封书信,要求用《墨梅》反映的思想劝慰一下这个人。通过创作,学生会认识到古人的智慧是能够缓解当代人的精神压力的。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找到傳统文化同现实生活的关联点,根据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奋点所在,适时开展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小学生情感提升,让小学生变得学识渊博,气质如兰。
参考文献:
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考试周刊》2013年第7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3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古人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一、让学生养成吟诵的习惯,提高学习体验
中国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既能体会到诗词内容的美感,也能感受到诗词形式的乐感,实在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经常吟诵中国古诗词,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提升小学生的内在气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诗词的不同意境,教会学生用不同声调来吟诵,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审美过程,提高审美体验。
比如,在学习杜牧的《江南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想象在风中飘舞的酒旗,想象隐没于烟雨中的佛寺,同时,教师应让学生诵出向往之情,让听者感觉出吟诵者对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找来适合的音乐,为学生的吟诵配上音乐,这样能让学生胸中的激情得到鼓舞,吟诵起来效果会更好。如果经常对学生进行类似训练,学生就会渐渐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学习体验会大大提升。
二、将古诗词的引申含义同生活实际相结合
古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往往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向读者透露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作者创作背景,向学生详细讲解诗词内涵,这样学生会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当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内涵同当下的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时候,就会对祖国文化充满无限崇敬之情,教学目的就此实现。
比如,在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讲此诗的创作背景。当时,孟浩然曾经在鹿门一带隐居。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要为国出力。结果,诗人没有高中。于是,他带着失意,孤身一人踏上返乡征途。一天傍晚,他停宿在建德江畔,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略生理想幻灭之感,暗起前途暗淡之忧,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中的中心句提出来。通过对比,无疑“日暮客愁新”是中心句。如果再压缩,可以变成“日暮客愁”;再压缩,则变成“客愁”;再压缩,就剩一个“愁”字。通过类似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会显著提高。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今在外打工和创业的青年,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的心理感受会是什么样子。通过想象,学生会体味年轻人创业的艰辛,也会从更深层次上体味到孟浩然的不容易。
三、让学生借用先贤的智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小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应注意借用先贤的智慧,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墨梅》一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假设某人由于在单位取得了成绩而不被领导认可因此感到有些懊丧,这时,教师让小学生写封书信,要求用《墨梅》反映的思想劝慰一下这个人。通过创作,学生会认识到古人的智慧是能够缓解当代人的精神压力的。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找到傳统文化同现实生活的关联点,根据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奋点所在,适时开展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小学生情感提升,让小学生变得学识渊博,气质如兰。
参考文献:
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考试周刊》2013年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