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张爱萍在国统区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让他在上海郊区组织游击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后的一天,毛泽东召见在延安抗大任教的张爱萍,要他迅速前往上海,担任由刘晓任书记的江苏省委军委书记。毛泽东分析上海可能会沦陷,张爱萍的任务就是组织武装民众,在郊区开展游击战,以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数天后,张爱萍告别延安。随同他一起到上海开展工作的,有原红一方面军师参谋长吴克华,原红二方面军师政委余立金、彭林,原红四方面军师政委曾广泰等。就在张爱萍一行逗留西安期间,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根据总部要求,张爱萍等人换上了国民党军装,稍有区别的是左臂上有个布制的八路军臂章。张爱萍被授予上校军衔。
  张爱萍一行首先来到南京。从西安出发时,张爱萍等即被告知,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已经在南京设立了办事处,他们去上海工作的具体事宜,到办事处商定。在南京傅厚岗66号,张爱萍见到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办事处领导同志。周恩来向张爱萍等人扼要地介绍了上海与南京方面的形势,同时交代了任务,要他们到上海迅速去找刘晓同志,主要任务是设法组织流亡到上海的工人、学生、难民到郊区开展游击战争。之后叶剑英还与张爱萍商谈了在江浙一带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等重要问题。由于战事发展很快,周恩来要求张爱萍一行立即动身。
  告别了周恩来,张爱萍等人就匆匆登上了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此时,上海战事已起,京沪火车也因此受到影响,到了苏州火车再也无法前行,张爱萍一行只好绕道嘉兴,然后再由嘉兴转浙赣铁路的列车到沪西的龙华镇,在这见到了专门开车前来接他们的李克农。
  在上海办事处,张爱萍见到了刘晓。刘晓告诉他:“毛主席已经把对你的任命电发到我这儿了。现在就由你们几位为主,组成江苏省委军委。你任书记,我再给你安排一个熟悉情况的陈家康为军委秘书。”上海战事越来越严重,省委对于“八·一三”抗战的前景作了充分估计,认为国民党军队一定会从上海撤退,日军一定会占领上海。上海一旦沦陷,军委隐蔽在市区来指挥农村的游击战肯定不方便,因此张爱萍着手筹划将军委迁到农村去。同时考虑将来在农村开展游击战的需要,张爱萍组织开办了3期游击训练班约40人,主要对象是学生党员,训练内容主要是如何组织游击队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张爱萍
  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苏省委军委正准备撤出上海到郊区开展工作时,在南京的中央代表团指示:以省委军委为主组织外县工作委员会,张爱萍兼任书记,吴仲超为副书记。然而时间不长,中央代表团又电召张爱萍和吴仲超立即来南京接受新任务。张爱萍、吴仲超、陈家康匆匆赶往南京傅厚岗66号,但中共代表团已经撤到武汉。在南京,张爱萍看到国民党军队在溃退时遗弃了大批枪支弹药,不禁眼前一亮,对大家说:“把这些枪集中起来,就地组织打游击。”于是,他派陈家康去武汉向中央代表团汇报和请示,自己和吴仲超则坐镇收枪。陈家康到武汉后立即通知张爱萍:“中央代表团要你们立刻撤到武汉。”

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高级参谋


  武汉,当时已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中心。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的军政机关大部分迁到这里。周恩来和王明、博古等率中共中央代表团也抵武汉。张爱萍抵达武汉已是12月24日。
  见到张爱萍,周恩来很高兴。在张爱萍简要汇报了上海、南京之行的情况后,周恩来叫来了叶剑英。随后,周恩来对张爱萍说:“你就在参谋处工作,为少将高级参谋。剑英同志是你的直接领导,他是参谋处的参谋长。”周恩来还向张爱萍介绍了其他有关情况。之后,叶剑英将张爱萍带到三楼参谋处。参谋处分为作战组、军务组、教务组、友军工作组。张爱萍分在友军工作组,负责对桂系的联络工作。
  当时新四军成立不久,急需培养人才。而很多青年人不知道新四军,只提出要去延安。为了说服他们到新四军,张爱萍就请周恩来出面做工作。面对这些热血青年,周恩来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耐心和细致,他与青年们推心置腹,释疑解难。根据周恩来的介绍,许多青年学生由武汉到南昌参加了新四军。
  1938年初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师以上的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会议。张爱萍作为八路军方面的代表,与罗瑞卿、谭政、彭雪枫等参加会议。这是张爱萍第一次参加这样高级别的会议。其时,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在武昌蛇山抱冰堂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白崇禧对中共的游击战术非常有兴趣,而且与八路军办事处联系较多,所以他特地请周恩来安排教官前来执教。周恩来知道张爱萍此前在抗大讲过军事战术理论课,所以点将张爱萍前往授课。在抱冰堂训练班,张爱萍负责主讲游击战术和部队的政治工作。由于他有红军作战的实践,又有抗大的教学经验,加上他热情爽朗,直率坦诚,谈吐不凡,青年学员们都乐意接近他,尤其喜欢听他的课。

周恩来点将他到徐州“帮李宗仁打一仗”


  此時,日军占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济南等铁路沿线主要城市之后,正欲攻占徐州,窥视武汉。对此,周恩来、叶剑英认为应设法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阻滞其进程。而眼下最佳办法就是争取说服和支持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打一仗,振奋国人的抗战热情。正巧这时蒋介石派白崇禧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行前,他特意向周恩来请教对敌作战的指导方针。周恩来分析了日军进攻态势和其南北合围的战略目的,希望李宗仁集中优势兵力在鲁南重镇台儿庄阻击日军,打一场徐州战役。同时强调,谋划的好,必能制胜。白崇禧表示向李宗仁转达。可白崇禧到徐州数日不见动静。而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正在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企图合围徐州。对此,周恩来、叶剑英极为焦虑和关切,为避免贻误战机,决定从武汉办事处派一人去徐州,当面向李宗仁转述他们的建议。派谁去呢?他们首先想到张爱萍。就这样,张爱萍又一次肩负起特殊使命。
  李宗仁在五战区司令长官公署接见了张爱萍。张爱萍转达了周恩来、叶剑英对李宗仁的问候,向他通报了对有关敌情的分析。接着张爱萍说:“周恩来、叶剑英此前曾请白崇禧先生转达给司令长官一个建议,此建议白先生也甚表赞同。目前形势紧迫,故特派我前来聆听司令长官的高见。”
  “周公所言极是,对时局把握真是高屋建瓴,我和健生(白崇禧字)均感受益匪浅,只是具体实施方案尚在考虑之中。”李宗仁说道。
  张爱萍说:“司令长官,请恕我直言。以我之见,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张爱萍在详细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以及在济南、徐州问同日军打一仗的有利条件后说:“具体条件归纳有三:一是日军占领济南后南下,几乎是长驱直入,非常嚣张。但骄兵必败,且孤军深入乃兵家所忌,正是予以打击之良机;二是从济南到徐州多是山区,地形复杂,乃伏兵之地。尤其是台儿庄、张庄一带地形对我有利;三是广西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在国军中是赫赫有名的,还有川军协同,北边有我八路军在战略上的配合,应该说在这样有利的地形和敌情下,司令长官统率的兵力在此布阵,集中兵力打一个大仗,定能获得胜利,既可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又可以提高广西军队在整个民众中、特别是在国民党中的威信,真可谓歼敌寇、扬国威、振民心、垂青史,万望勿失此良机。”
  见李宗仁听得很认真,张爱萍趁热打铁:“自抗战以来,蒋介石一直采取不抵抗政策,只想保存实力,置国土沦陷、人民涂炭于不顾,失去了民心。司令长官崇尚民族气节,广西军队又以雄武善战名扬四海。现在是钧座和桂系提高众望的天赐良机。”
  张爱萍的一席话令李宗仁十分感慨,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竟有如此超凡的见解,且对战略战术十分精通,真是难得。李宗仁最终下定决心,他对张爱萍说:“请转禀周主任和叶参谋长,让他们尽管放心,候我佳音”。不久,在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台儿庄大捷这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已回武汉的张爱萍有一种不辱使命般的自豪。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张爱萍也不停地被赋予新的任务。9月,长江局电示张爱萍前往豫东,与彭雪枫部会师。至此,张爱萍结束了在国统区的经历。11月,张爱萍任“中共豫皖边工作委员会”书记。次年2月,时年29岁的张爱萍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领导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亦开始了他的全新工作。
其他文献
1943年,在日伪清乡最严峻的时期,汤景延将军为了配合苏中地区的反清乡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忍辱负重,带领整整一个团600多人假附敌,打入日伪内部“潜伏”,在虎穴中与敌巧妙周旋,利用日伪之间和汪伪内部的矛盾,勇敢机智地为党工作。160多天后,根据上级命令,他率部在一夜之间从200里战线上“破腹”而出,胜利归来,演绎了一部“特洛伊木马计”经典传奇,谱写了14年抗战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篇章。    
期刊
张云逸同叶挺等人在武汉  张云逸与叶挺是黄埔陆军小学的同学,北伐战争时期,他俩都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工作,张云逸任第四军第十二师参谋长,叶挺任该师独立团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叶挺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张云逸则在积极掩护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李硕勋和第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张发奎部南下广东。1927年底,叶挺和张云逸都参加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海外,张云逸到广西做兵运工
期刊
本刊从今年第4期开始,新开设了《新四军百岁老寿星》专栏,一经刊出就受到很多读者、尤其是老同志的欢迎。我们每到一地,每拍摄一位新四军百岁老战士,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那就是,革命者的生命之树何以能够长青?  理想信念是生命之基。这些新四军老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党的信念坚如磐石。104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王寿廷,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是福建省厦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的党委书记,以后长期在省交通
期刊
为人当随时代。人的思想意识是客观实际的反映。时代发展了,客观实际变化了,人的思想要随之变化。新时代,新方位,新常态,思想观念如果不跟上,就会落伍。进入新时代以后,人们各有各的表现,有领跑者,有跟进者,也有落伍者,我们总不能当落后分子吧!  要有强国意识。所谓新时代,首先是我们国家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旧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低三下四,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可以昂首挺胸走路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期刊
本刊讯 海棠花正艳,垂首思伟人。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周恩来与新四军”学术研讨会于3月28日在上海召开。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原会长、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见今年《铁军》第4期)。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副主任童世平上将、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
期刊
吳佩之,1919年6月生,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人,就读于安徽省立职业学校。1940年初进入新四军五支队教导大队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莱芜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南下,历任区委书记、县长、温州地委农工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离休,时任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今温州大学)党委书记。  吴佩之近影(2017年)  子女们欢聚祝贺父亲吴佩之百岁  吴佩之和妻子刘波早年合影。上世纪50年代,两人作为
期刊
5月16日,江苏省海安县老促会及教育局分会领导赴南莫中学观摩“铁军·红刊园”暨“红刊进校园”专题调研,参与师生读用《铁军》体会交流、演讲比赛,高度评价南莫中学打造“铁军·红刊园”专属阵地,让“铁军精神”永駐校园的创新举措。    南莫中学“铁军·红刊园”面积60平米,专设《铁军》杂志库、阅览室和“铁军史诗”“铁军人物”“铁军故事”图书架及师生读红刊、学红刊优秀诗作、心得体会,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成
期刊
王宝霞,安徽合肥人,1920年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曾就读于合肥女子职业学校。她生性活泼,待人诚恳,做事认真,深得家长、亲友和同学的喜爱。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刚满17岁王宝霞随全家迁移到安徽省临时省会六安,在那里她参加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省动委会)。在父亲的支持下,王宝霞和她的大姑姑、小姑姑、姐姐等都一起参加了省动委会下的妇女战地服务团。服务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抗日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在日军师团的番号前面加上师团长的名字,以示强调,例如“板垣第五师团”,甚至干脆简称为“板垣师团”。而日本国内的报道在这方面则显得比较混乱,大部分情况下日本报道不会出现“师团”字眼,偶尔出现时一般会在师团番号上加上一些地名,例如“广岛第五师团”,1939年之前,直接将“第五师团”称为“广岛师团”的情况也不少见。  与“师团”“旅团”等鲜有出现相对应的,是日本的
期刊
从码头工人到黄麻起义,穷孩子接受了革命思想  京剧《沙家浜》可谓家喻户晓,剧中勇敢机智的共产党员、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剧中郭建光的原型之一,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刘飞。他曾在阳澄湖上带领40多名伤病员打击敌伪,还拉起了一支有两三千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成功扭转了江南的抗日局面。中华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