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23日,中国嘉德隆重推出了南36位早期油画家的61件作品组成的“开拓与奠基——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先驱专场”,这场拍卖也是所知内地首次以回顾20世纪早期油画发展为主旨的一场拍卖。在天价满天飞、热炒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当下,这种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尽管这场拍卖中缺少常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郭柏川等经常在港台市场创纪录的大家作品,但是我们从其收入的36位艺术家的名单,还是可以看出,确实“涵盖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家”。60.66%的成交率和1870.96万元的成交额确实不高,甚至不及一件拍场热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但是,看完上拍的作品,我们会为一长串的名家名单而感动:徐悲鸿、朱士杰、乌叔养、周碧初、林达川、沙耆、孙云台各3件;李超士、黄养辉、余本、费以复、杨祖述、莫朴、闵希文、孙宗慰、戴泽、苏天赐各2件;关良、唐蕴玉、吕斯百、黄显之、庞熏栗、李青萍、王肇民、万吴、刘依闻、涂克、张自正、萧淑芳、艾中信、李宗津、罗工柳、刘一层、刘国枢、周大集、吴冠中各1件。虽未完全涵盖那一历史时期的油画名家,但是大部分耳熟能详的大家均已被列入其中,俨然是一部早期油画史。吴冠中绘于1959年的花卉静物《鸡冠花》题材稀少,来源明确,以604.8万元拍出。孙宗慰《驼牧》和关良《禹王庙》分别以128.8万元和123.2万元易主。
长期以来,内地油画拍卖市场都偏重于当代艺术家作品。偶有早期油画家作品上拍,也局限于几位大名头大师的作品,鲜见中国嘉德这种规模的拍卖。也就近一两年来,在当代艺术板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恶炒危机之后,重新挖掘属于中国本土的早期油画家作品才被拍卖公司提到日程上来。经过2009年的初步梳理,这种重估在2010年的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之外,北京翰海、北京华辰、北京诚轩、西泠拍卖、上海泓盛等公司也加大了早期油画的推介,且成绩菲然。
去年春拍始,早期油画的行情继续保持了上一年的上扬态势,吴冠中、赵无极、常玉、林风眠、颜文棵、潘玉良、关良甚至刘海粟作品都拍出了新高。(详见2010年《文物天地》第8期《吴冠中·赵无极》一文)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市场上的一线名家作品的好行情基本以香港、台湾市场为中心。内地市场还是以二线名家作品为主。这与港台地区较早介入挖掘、梳理早期油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台湾地区的从业者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早期油画家作品,民间收藏的上述一线名家、二线名家的作品大部分集中到了台湾,一度成为早期油画的集藏地。香港拍卖市场兴起后,早期油画随近现代书画之后,被港台收藏家、经纪人、画廊业推上了拍场,在获得丰厚回报之外,也为拍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已经快速增长的今天,估价高昂的早期油画仍以港台地区为主要交易中心,内地鲜有重要作品出现。
上述已经明证:在早期油画领域,内地与港台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绝对不是仅表现于我们表面能够看到的作品成交价格的高低!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对早期油画,内地市场在各个方面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如早期油画史的学术梳理,早期油画家个人资料、个人史的挖掘,早期美术教育、学术社团、学术期刊、油画展览等等层面的研究几十年原地踏步,很多在早期油画史、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家,甚至没有一部相对清晰的作品集,遑论专项研究的展开了。直到近年,我们才看到两部由个人完成的《中国油画史》《20世纪中国艺术史》。内地号称人才济济,吃着财政的美术教学、科研机构多如牛毛,且冠于油画研究会、油画院为名的机构在不断增多,取得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而大量画廊、拍卖公司,忽而东忽而西,忙来忙去为着眼前几个钱,十余年来,关注长线的画廊主、收藏家屈指可数。媒体紧盯着谁的画又拍了多少,创了什么什么纪录,或是有哪些花边新闻。
可喜的是,就当下行情看,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千万元级作品在内地已经常出现,赵无极的作品也成交过数件。去年北京匡时秋拍,赵无极1961年作品《5.12.61》拍出了1288万元,成为内地最贵的赵氏作品。
去年秋拍仍是赵无极、常玉、廖继春、吴冠中的作品行情最好。常玉作品价格继续高涨,全年拍出7件超千万元作品,秋拍仅出现2件——上个世纪50年代的《青花盆与菊》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5330万港币,居常玉作品价格之首。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大未来画廊是最早搜集、经营常玉作品的中国画廊,市场上流通的常玉作品,大部分曾经过他们之手,所编辑的《常玉巴黎时期重要作品集》(1992年)、《常玉油画全集》(2001年)等书是研究常玉艺术的案头必备,此画1966年是法国巴黎图欧饭店的藏品,后经巴黎的易·毕朵、尚·克劳德·希耶戴、德佛斯收藏,被帝门艺术中心寻得,1992年被携回台北展出。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上拍场时,以2924万港币易手。香港苏富比秋拍1410万港币易主的常玉上世纪30年代作品《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最早是纽约罗勃·法兰克的收藏,1997年10月在苏富比台北《罗勃·法兰克之常玉》专拍中释出,流入台湾台北画廊。
赵无极作品是去年拍场上的明星,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专场火爆程度对秋拍不无影响。秋拍两岸三地仅千万元以上的作品就拍出9件,香港佳士得推出的赵氏1951年早期作品《教堂风景》估价600万至900万港币,以1858万港币易主。此画1978年收入尚·雷玛利所著的《赵无极》一书,先后经法国、美国、亚洲著名藏家收藏。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西行后,很多展览机构推出了纪念展,拍卖公司在秋拍推出纪念专拍,虽然单件成交品的价格不及春拍北京翰海拍出的《长江万里图》(5712万元)高,但是国画、油画作品的行情走势均向好,有5件千万元级作品产生。1988年作国画《误入崂山》镜心在北京保利拍出了2128万元,1982年作国画《贵州侗家村寨》在北京匡时以超出估价3倍的1680万元易手。香港佳士得推出的1975年作油画《御花园——故宫白皮松》1410万港币成交,1974年作《北国山村》在香港苏富比以1242万港币释出。
林风眠、颜文棵、廖继春、吴大羽等大师作品全线飘红,为早期油画续写着市场价值重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林风眠的《秋山图》秋拍在上海泓盛拍出1218万元,是上海市场上首件高价拍出的林氏作品,也是首件价格超过千万元的林氏水墨作品,此画是林氏彩墨精品,1995年在台北、高雄的“林风眠水墨画展”“95林风眠个展专辑”展出。画家1977年赠画家朱禄庆的《鸡冠花》镜框在北京保利以806.4万元拍出。
颜文棵作品存世数量极少,大尺幅作品更稀,在炎黄艺术馆专题展的带动下行情日渐走高,去年春拍1947年作《夕阳艳雪图》拍出386万港币。西泠拍卖上拍的1982年作品《鸦舟》估价180万至280万元,拍至694.4万元,成为最贵的颜氏作品。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诚轩秋拍均有超百万元的颜氏作品成交,《山林清溪》278万元易手。吴大羽作品去年秋拍也拍出高价,4件作品价超300万元,上海天衡上拍的吴大羽1950年作《京韵》以638.4万元成交。
上述名家仅是早期油画家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有他们的作品,才能在拍场与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相抗衡!从价格判断作品的价值有点滑稽,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一幅徐悲鸿作品,若不是顶级品,价格不一定就能超过他创办的美术学院的徒子徒孙的作品。
早期油画精品的行情去年高达了历年之最,一方面是受艺术品市场大势向好影响,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各类艺术品价格疯涨的背景下,相比其他艺术品,早期油画所具的文物特质,不可再生性,以及未来增值空间让涉足者充满希望和想像。
试想一下,以中国嘉德秋拍的专场为例,花1870.96万元就能买到37件早期油画家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出自徐悲鸿、周碧初、沙耆、李超士、余本、孙宗慰、苏天赐、关良、吕斯百、庞熏栗、涂克、艾中信、罗工柳、吴冠中等人之手,平均每幅作品的均价仅为50.57万元!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家,着迷于中国油画,懂得欣赏油画,你对这些藏品的未来怎么看?
而这正是当下早期油画板块真实的市场行情!
尽管这场拍卖中缺少常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郭柏川等经常在港台市场创纪录的大家作品,但是我们从其收入的36位艺术家的名单,还是可以看出,确实“涵盖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家”。60.66%的成交率和1870.96万元的成交额确实不高,甚至不及一件拍场热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但是,看完上拍的作品,我们会为一长串的名家名单而感动:徐悲鸿、朱士杰、乌叔养、周碧初、林达川、沙耆、孙云台各3件;李超士、黄养辉、余本、费以复、杨祖述、莫朴、闵希文、孙宗慰、戴泽、苏天赐各2件;关良、唐蕴玉、吕斯百、黄显之、庞熏栗、李青萍、王肇民、万吴、刘依闻、涂克、张自正、萧淑芳、艾中信、李宗津、罗工柳、刘一层、刘国枢、周大集、吴冠中各1件。虽未完全涵盖那一历史时期的油画名家,但是大部分耳熟能详的大家均已被列入其中,俨然是一部早期油画史。吴冠中绘于1959年的花卉静物《鸡冠花》题材稀少,来源明确,以604.8万元拍出。孙宗慰《驼牧》和关良《禹王庙》分别以128.8万元和123.2万元易主。
长期以来,内地油画拍卖市场都偏重于当代艺术家作品。偶有早期油画家作品上拍,也局限于几位大名头大师的作品,鲜见中国嘉德这种规模的拍卖。也就近一两年来,在当代艺术板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恶炒危机之后,重新挖掘属于中国本土的早期油画家作品才被拍卖公司提到日程上来。经过2009年的初步梳理,这种重估在2010年的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之外,北京翰海、北京华辰、北京诚轩、西泠拍卖、上海泓盛等公司也加大了早期油画的推介,且成绩菲然。
去年春拍始,早期油画的行情继续保持了上一年的上扬态势,吴冠中、赵无极、常玉、林风眠、颜文棵、潘玉良、关良甚至刘海粟作品都拍出了新高。(详见2010年《文物天地》第8期《吴冠中·赵无极》一文)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市场上的一线名家作品的好行情基本以香港、台湾市场为中心。内地市场还是以二线名家作品为主。这与港台地区较早介入挖掘、梳理早期油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台湾地区的从业者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早期油画家作品,民间收藏的上述一线名家、二线名家的作品大部分集中到了台湾,一度成为早期油画的集藏地。香港拍卖市场兴起后,早期油画随近现代书画之后,被港台收藏家、经纪人、画廊业推上了拍场,在获得丰厚回报之外,也为拍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内地艺术品拍卖已经快速增长的今天,估价高昂的早期油画仍以港台地区为主要交易中心,内地鲜有重要作品出现。
上述已经明证:在早期油画领域,内地与港台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绝对不是仅表现于我们表面能够看到的作品成交价格的高低!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对早期油画,内地市场在各个方面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如早期油画史的学术梳理,早期油画家个人资料、个人史的挖掘,早期美术教育、学术社团、学术期刊、油画展览等等层面的研究几十年原地踏步,很多在早期油画史、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家,甚至没有一部相对清晰的作品集,遑论专项研究的展开了。直到近年,我们才看到两部由个人完成的《中国油画史》《20世纪中国艺术史》。内地号称人才济济,吃着财政的美术教学、科研机构多如牛毛,且冠于油画研究会、油画院为名的机构在不断增多,取得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而大量画廊、拍卖公司,忽而东忽而西,忙来忙去为着眼前几个钱,十余年来,关注长线的画廊主、收藏家屈指可数。媒体紧盯着谁的画又拍了多少,创了什么什么纪录,或是有哪些花边新闻。
可喜的是,就当下行情看,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千万元级作品在内地已经常出现,赵无极的作品也成交过数件。去年北京匡时秋拍,赵无极1961年作品《5.12.61》拍出了1288万元,成为内地最贵的赵氏作品。
去年秋拍仍是赵无极、常玉、廖继春、吴冠中的作品行情最好。常玉作品价格继续高涨,全年拍出7件超千万元作品,秋拍仅出现2件——上个世纪50年代的《青花盆与菊》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5330万港币,居常玉作品价格之首。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大未来画廊是最早搜集、经营常玉作品的中国画廊,市场上流通的常玉作品,大部分曾经过他们之手,所编辑的《常玉巴黎时期重要作品集》(1992年)、《常玉油画全集》(2001年)等书是研究常玉艺术的案头必备,此画1966年是法国巴黎图欧饭店的藏品,后经巴黎的易·毕朵、尚·克劳德·希耶戴、德佛斯收藏,被帝门艺术中心寻得,1992年被携回台北展出。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上拍场时,以2924万港币易手。香港苏富比秋拍1410万港币易主的常玉上世纪30年代作品《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最早是纽约罗勃·法兰克的收藏,1997年10月在苏富比台北《罗勃·法兰克之常玉》专拍中释出,流入台湾台北画廊。
赵无极作品是去年拍场上的明星,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专场火爆程度对秋拍不无影响。秋拍两岸三地仅千万元以上的作品就拍出9件,香港佳士得推出的赵氏1951年早期作品《教堂风景》估价600万至900万港币,以1858万港币易主。此画1978年收入尚·雷玛利所著的《赵无极》一书,先后经法国、美国、亚洲著名藏家收藏。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西行后,很多展览机构推出了纪念展,拍卖公司在秋拍推出纪念专拍,虽然单件成交品的价格不及春拍北京翰海拍出的《长江万里图》(5712万元)高,但是国画、油画作品的行情走势均向好,有5件千万元级作品产生。1988年作国画《误入崂山》镜心在北京保利拍出了2128万元,1982年作国画《贵州侗家村寨》在北京匡时以超出估价3倍的1680万元易手。香港佳士得推出的1975年作油画《御花园——故宫白皮松》1410万港币成交,1974年作《北国山村》在香港苏富比以1242万港币释出。
林风眠、颜文棵、廖继春、吴大羽等大师作品全线飘红,为早期油画续写着市场价值重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林风眠的《秋山图》秋拍在上海泓盛拍出1218万元,是上海市场上首件高价拍出的林氏作品,也是首件价格超过千万元的林氏水墨作品,此画是林氏彩墨精品,1995年在台北、高雄的“林风眠水墨画展”“95林风眠个展专辑”展出。画家1977年赠画家朱禄庆的《鸡冠花》镜框在北京保利以806.4万元拍出。
颜文棵作品存世数量极少,大尺幅作品更稀,在炎黄艺术馆专题展的带动下行情日渐走高,去年春拍1947年作《夕阳艳雪图》拍出386万港币。西泠拍卖上拍的1982年作品《鸦舟》估价180万至280万元,拍至694.4万元,成为最贵的颜氏作品。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诚轩秋拍均有超百万元的颜氏作品成交,《山林清溪》278万元易手。吴大羽作品去年秋拍也拍出高价,4件作品价超300万元,上海天衡上拍的吴大羽1950年作《京韵》以638.4万元成交。
上述名家仅是早期油画家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有他们的作品,才能在拍场与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相抗衡!从价格判断作品的价值有点滑稽,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一幅徐悲鸿作品,若不是顶级品,价格不一定就能超过他创办的美术学院的徒子徒孙的作品。
早期油画精品的行情去年高达了历年之最,一方面是受艺术品市场大势向好影响,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各类艺术品价格疯涨的背景下,相比其他艺术品,早期油画所具的文物特质,不可再生性,以及未来增值空间让涉足者充满希望和想像。
试想一下,以中国嘉德秋拍的专场为例,花1870.96万元就能买到37件早期油画家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出自徐悲鸿、周碧初、沙耆、李超士、余本、孙宗慰、苏天赐、关良、吕斯百、庞熏栗、涂克、艾中信、罗工柳、吴冠中等人之手,平均每幅作品的均价仅为50.57万元!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家,着迷于中国油画,懂得欣赏油画,你对这些藏品的未来怎么看?
而这正是当下早期油画板块真实的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