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于是古琴的收藏也定格为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
2010年9月12日,由中国古琴学会、扬州市文物局主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承办的“胡若思旧藏古琴名家演奏会”在扬州梅花岭畔完美落幕。演奏会中的十张胡若思所藏珍稀古琴将于12月1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北京匡时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亮相。
胡若思,字遐思,号琴人,我国画坛当代山水大家、古书画鉴定大家。9岁人“大风堂”拜师张大干,14岁随师东渡日本举办画展即名震画坛。曾师从广陵琴派名家张子谦习古琴,是上海著名古琴收藏大家,一生收藏历代古琴百张之多。胡若思藏琴以明清时期的古琴为主,唐、宋古琴仅数张,先生曾云:“千金难买断纹琴,琴表面的断纹,见证了其年代久远,一般古琴五百年以上才出现断纹。”古琴数量有限,国际琴学会确认,流传于世的唐琴仅15张,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各藏若干,散落民间者寥若星辰。此次十张古琴皆为传世珍品,包括先生多年珍藏的三张唐琴及四张宋琴,均属世间罕见之物,同时亮相匡时秋拍,其难能可贵不言而喻。
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可以说古琴制琴技艺在唐代已发展到了鼎峰,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传吐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
“唐·凤势式惊涛琴”,收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胡若思画集》中。琴长122厘米。龙池上方刻有“惊涛”、“庭坚”,琴尾背部刻:“李子昭先生得此古琴于上海,时在乙未秋九月,蜀中亦道人修并记。”《胡若思画集》日:“‘惊涛’琴原为古琴家李子昭故物,李子昭为重庆人,蜀地山林派古琴名家,与九嶷派之杨宗稷,梅庵派之王宾鲁,皆一时之选。李子昭善琴外,复善绘事,工山水,梅花”。庭坚为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此琴曾是黄庭坚收藏之稀有极品,几经沧桑后,仍为迄今世存最完美的一张唐琴,琴声苍古浑厚有如浪涛,琴面有金徽十三枚,配以象牙琴珍,雁足。书中注此琴为胡若思先生1953年所得,时37岁,甚是欣喜,如跋所志,故作“得琴图”一幅,画中人携琴侧立,颇为志得意满。
“唐·神农式清风琴”,琴长126厘米,桐梓良材,通体蛇腹断纹显著,配以黄杨轸足,背有铭文“清风”、“雷威斫琴”。“清风”即为琴名,所谓:“月下瑶琴三五弄,清风生处秋水寒”。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音质高古鬆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音,随存世千年,仍音品俱佳,实属古琴收藏界之大幸。
“唐·蕉叶铭文琴”,琴长123厘米,琴背有刻文,琴腹内中间有刻字,琴配以翠玉琴岳、金徽,为唐琴中之稀罕之物。“若思贤弟藏琴百余床,予最爱此蕉叶音韻,苍古浑厚,鬆非唐代巨制不能至此,铭文耐人寻味,含意无穷,笔法园转入神,为操缦家稀有之大器也——二月五日张大千”,全文摘自张大千信札。张大千先生信札中虽数语寥寥,此琴难得之罕,得之之幸便呼之欲出。
宋乃唐以后制琴史上另一重要时代,上承唐代优良斫琴传统,加之帝王公卿重视、文人学者喜爱,渐而形成极具代表性之时代风格。较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的时代风格,宋琴体形渐趋扁平狭小,至中晚期之琴多呈肩耸而狭,尤以仲尼式为然,所以又有“唐圆宋扁”之说。
“宋·仲尼式明月琴”亦收录于《胡若思画集》中,为奇罕稀珍之物。琴长119厘米。琴体颇扁而宽,为宋琴之代表。背刻张大千“明月”题款,为张大千先生喜爱之器,鉴为北宋间物。良材双重面于秋月琴同一制作,所为唐圆宋扁之宝也。古青玉制岳山,焦尾,并配有明琴轸足,漆灰俱精,琴音苍拙劲透,实为珍贵。
琴为“四艺”之首,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古琴音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古琴文化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胡若思旧藏古琴名家演奏会”的琴界权威人士,无不对此十张古琴交口称赞。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刘善教激动道“见到如此珍贵的古琴齐聚一堂,对每一位琴人来说,都是极其幸运之事。”扬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自1994年广陵琴派举办雅集所用皆为古琴以来,这是第一次演奏会所有琴均为年代久远的古琴。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殊荣使得古琴在当今又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北京匡时继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陆续推出了“太古遗音——吴景略藏古琴”专拍和“七弦遗韵一宋元明古琴”专拍,均百分之百成交,受到古琴界专业人士一致称赞。在古琴收藏市场方兴未艾的今天,北京匡时“胡若思藏古琴专场”中的数张仅存于世的珍稀古琴尤显弥足珍贵,一亮相势必又是一场古琴热潮。就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令人振奋的古琴饕餮盛宴吧。
2010年9月12日,由中国古琴学会、扬州市文物局主办,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承办的“胡若思旧藏古琴名家演奏会”在扬州梅花岭畔完美落幕。演奏会中的十张胡若思所藏珍稀古琴将于12月1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北京匡时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亮相。
胡若思,字遐思,号琴人,我国画坛当代山水大家、古书画鉴定大家。9岁人“大风堂”拜师张大干,14岁随师东渡日本举办画展即名震画坛。曾师从广陵琴派名家张子谦习古琴,是上海著名古琴收藏大家,一生收藏历代古琴百张之多。胡若思藏琴以明清时期的古琴为主,唐、宋古琴仅数张,先生曾云:“千金难买断纹琴,琴表面的断纹,见证了其年代久远,一般古琴五百年以上才出现断纹。”古琴数量有限,国际琴学会确认,流传于世的唐琴仅15张,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各藏若干,散落民间者寥若星辰。此次十张古琴皆为传世珍品,包括先生多年珍藏的三张唐琴及四张宋琴,均属世间罕见之物,同时亮相匡时秋拍,其难能可贵不言而喻。
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可以说古琴制琴技艺在唐代已发展到了鼎峰,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传吐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
“唐·凤势式惊涛琴”,收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胡若思画集》中。琴长122厘米。龙池上方刻有“惊涛”、“庭坚”,琴尾背部刻:“李子昭先生得此古琴于上海,时在乙未秋九月,蜀中亦道人修并记。”《胡若思画集》日:“‘惊涛’琴原为古琴家李子昭故物,李子昭为重庆人,蜀地山林派古琴名家,与九嶷派之杨宗稷,梅庵派之王宾鲁,皆一时之选。李子昭善琴外,复善绘事,工山水,梅花”。庭坚为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此琴曾是黄庭坚收藏之稀有极品,几经沧桑后,仍为迄今世存最完美的一张唐琴,琴声苍古浑厚有如浪涛,琴面有金徽十三枚,配以象牙琴珍,雁足。书中注此琴为胡若思先生1953年所得,时37岁,甚是欣喜,如跋所志,故作“得琴图”一幅,画中人携琴侧立,颇为志得意满。
“唐·神农式清风琴”,琴长126厘米,桐梓良材,通体蛇腹断纹显著,配以黄杨轸足,背有铭文“清风”、“雷威斫琴”。“清风”即为琴名,所谓:“月下瑶琴三五弄,清风生处秋水寒”。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音质高古鬆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音,随存世千年,仍音品俱佳,实属古琴收藏界之大幸。
“唐·蕉叶铭文琴”,琴长123厘米,琴背有刻文,琴腹内中间有刻字,琴配以翠玉琴岳、金徽,为唐琴中之稀罕之物。“若思贤弟藏琴百余床,予最爱此蕉叶音韻,苍古浑厚,鬆非唐代巨制不能至此,铭文耐人寻味,含意无穷,笔法园转入神,为操缦家稀有之大器也——二月五日张大千”,全文摘自张大千信札。张大千先生信札中虽数语寥寥,此琴难得之罕,得之之幸便呼之欲出。
宋乃唐以后制琴史上另一重要时代,上承唐代优良斫琴传统,加之帝王公卿重视、文人学者喜爱,渐而形成极具代表性之时代风格。较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的时代风格,宋琴体形渐趋扁平狭小,至中晚期之琴多呈肩耸而狭,尤以仲尼式为然,所以又有“唐圆宋扁”之说。
“宋·仲尼式明月琴”亦收录于《胡若思画集》中,为奇罕稀珍之物。琴长119厘米。琴体颇扁而宽,为宋琴之代表。背刻张大千“明月”题款,为张大千先生喜爱之器,鉴为北宋间物。良材双重面于秋月琴同一制作,所为唐圆宋扁之宝也。古青玉制岳山,焦尾,并配有明琴轸足,漆灰俱精,琴音苍拙劲透,实为珍贵。
琴为“四艺”之首,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古琴音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古琴文化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胡若思旧藏古琴名家演奏会”的琴界权威人士,无不对此十张古琴交口称赞。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刘善教激动道“见到如此珍贵的古琴齐聚一堂,对每一位琴人来说,都是极其幸运之事。”扬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自1994年广陵琴派举办雅集所用皆为古琴以来,这是第一次演奏会所有琴均为年代久远的古琴。2003年11月,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殊荣使得古琴在当今又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北京匡时继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陆续推出了“太古遗音——吴景略藏古琴”专拍和“七弦遗韵一宋元明古琴”专拍,均百分之百成交,受到古琴界专业人士一致称赞。在古琴收藏市场方兴未艾的今天,北京匡时“胡若思藏古琴专场”中的数张仅存于世的珍稀古琴尤显弥足珍贵,一亮相势必又是一场古琴热潮。就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令人振奋的古琴饕餮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