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爱”的对象,能否是“木叶”?
“林文”开头一段是这样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6年6月安徽第19次印刷)
这段文字在不同版次的新旧教材上一直没变,其尾句用了“钟爱”,说的是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个形象。不过,读者不免生疑:“钟爱”的对象,能否是“木叶”?
“钟爱”是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之为“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例证是“祖母钟爱小孙子”。据此判断,“钟爱”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为“物”,而“木叶”是“物”,那么“钟爱”的对象自然不能是“木叶”。
真是这样的吗?笔者以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钟爱”的解释还是不够全面。下面试以实例说说“钟爱”的几种用法。
“钟爱”最为常见的用法,正如《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确是表示“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如《晏子春秋·谏上》:“为子之道,导父以钟爱其兄弟。”《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穆公钟爱其女,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氏先亡无子,貂蝉亦无所出,维严氏生一女,布最钟爱。”《红楼梦》第十五回:“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此类用例比比皆是。
“钟爱”还有另一种用法,也可表示“特别爱(某一物)”,这正是《现代汉语词典》所漏。如魏继新《定风珠》:“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郭沫若《阳春别》:“我所有的家具也卖了,一架钢琴卖了两百块钱。那是我爱妻所钟爱的钢琴。今年正月她病了,我们几天没米下锅的时候,便想变卖它,但她总不肯。可怜她竟至死了。”前例说的是屠夫“钟爱”“案桌”,后例说的是爱妻“钟爱”“钢琴”。由这两例可知,“钟爱”的对象也可为“物”。
其实,“钟爱”“某一物”的用法在现代媒体上也很常见,如“重拾对自行车的钟爱激发绿色出行的动力”(《西安日报》2016年04月26日),“总统‘心腹’钟爱中国古诗词”(《南京日报》2017年10月11日),“愿白鹿原长存在人们对这位文坛巨匠的记忆里,旁边还摆放着他所钟爱的足球与奥运火炬”(光明网2016年04月29日),“小米、苹果、海尔钟爱的智能家居,为何会被看好?”(搜狐网2017年10月12日)等。此类用例不胜枚举。
必须补充的是,语言在不断发展,“钟爱”也出现了新的用法。(1)“钟爱”的对象为“人”时,还可表示“特别爱(情人或夫妻中的某一方)”。如“钟爱一生婚纱摄影是拥有12年品牌积淀的著名摄影品牌”(360百科),“女人,你在平淡而又琐碎的生活中,是否会重现神奇,让你的男人钟爱你一生?”(新华网2011年09月22日)等。(2)“钟爱”的对象还可为“事”,表示“特别爱(某一事)”。如“105岁的杨绛钟爱读书”(今晚网-中老年时报2015年07月20日),“看着就疼!为啥你们都那么钟爱后空翻?”(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2日)等。类似说法也常见常闻。
综上所述,“钟爱”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为“物”,还可为“事”。“钟爱”的含义应是“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情人或夫妻中的某一方),特别爱(某一物,某一事)”。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对“钟爱”的解释能及时作出如此的修订。
“一字千里”,能否改为“一字千金”?
“林文”结尾一段是这样的: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3年5月安徽第13次印刷)
而同版不同次印刷的新教材卻将这段文字作了如下改动: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6年6月安徽第19次印刷)
两相比较,新教材将原文中的“一字千里”改成了“一字千金”。其因或是编者未见“一字千里”这个词目,将它视为生造词了。对此,笔者不禁生疑:“一字千里”,能否改为“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即一字值千金。原指增减一字,赏赐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人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如南朝·钟嵘《诗品》:“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序》:“汉臣之笔墨泉海,陈其令名;秦相之一字千金,叙其嘉应。”也有用“一字千金”形容书法价值珍贵的,如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很显然,“一字千金”作为成语是肯定诗文或书法有极高价值的。而“林文”的结尾所说的是“木叶”与“树叶”的差别,此“差别”与彼“价值”风马牛不相及,岂能以“一字千金”来形容?
“一字千里”,诚然未被《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收录,但笔者以为它可谓是个新造词。此词虽还不是成语,但表意却是非常明确的,它极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字差千里”或“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如“‘订金’‘定金’一字差千里”(人民网2017年03月27日),“借条≠欠条!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不懂小心吃大亏!”(搜狐网2017年09月30日)等,其意就是“相差一个字,意思却差得很远”。再看“林文”的结尾:前一句以“不过”说“木叶”与“树叶”字面上仅有“一字之差”,后一句以“然而”“几乎”说“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相去甚远。为了强调这种差别很大,作者使用“一字千里”无疑是切合语境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教材配套的同版不同次印刷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林文”结尾一段的内容的概括也不一样: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2007年4月第2版,2014年5月第17次印刷)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2007年4月第2版,2017年7月第23次印刷)
试问:前者用“一字千里”来概括差别,是不是对“林文”使用“一字千里”的正确性的认可?而后者改“一字千里”为“一字千金”,是不是受了新教材影响在以讹传讹?
综上所述,“一字千金”与“一字千里”也仅有一字之差,但在强调差别之大时,还是使用“一字千里”好。建议新教材新教参尽快恢复原文,改“一字千金”为“一字千里”;也建议《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增收“一字千里”,并视之为成语。
“林文”开头一段是这样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6年6月安徽第19次印刷)
这段文字在不同版次的新旧教材上一直没变,其尾句用了“钟爱”,说的是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个形象。不过,读者不免生疑:“钟爱”的对象,能否是“木叶”?
“钟爱”是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之为“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例证是“祖母钟爱小孙子”。据此判断,“钟爱”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为“物”,而“木叶”是“物”,那么“钟爱”的对象自然不能是“木叶”。
真是这样的吗?笔者以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钟爱”的解释还是不够全面。下面试以实例说说“钟爱”的几种用法。
“钟爱”最为常见的用法,正如《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确是表示“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如《晏子春秋·谏上》:“为子之道,导父以钟爱其兄弟。”《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穆公钟爱其女,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氏先亡无子,貂蝉亦无所出,维严氏生一女,布最钟爱。”《红楼梦》第十五回:“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此类用例比比皆是。
“钟爱”还有另一种用法,也可表示“特别爱(某一物)”,这正是《现代汉语词典》所漏。如魏继新《定风珠》:“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郭沫若《阳春别》:“我所有的家具也卖了,一架钢琴卖了两百块钱。那是我爱妻所钟爱的钢琴。今年正月她病了,我们几天没米下锅的时候,便想变卖它,但她总不肯。可怜她竟至死了。”前例说的是屠夫“钟爱”“案桌”,后例说的是爱妻“钟爱”“钢琴”。由这两例可知,“钟爱”的对象也可为“物”。
其实,“钟爱”“某一物”的用法在现代媒体上也很常见,如“重拾对自行车的钟爱激发绿色出行的动力”(《西安日报》2016年04月26日),“总统‘心腹’钟爱中国古诗词”(《南京日报》2017年10月11日),“愿白鹿原长存在人们对这位文坛巨匠的记忆里,旁边还摆放着他所钟爱的足球与奥运火炬”(光明网2016年04月29日),“小米、苹果、海尔钟爱的智能家居,为何会被看好?”(搜狐网2017年10月12日)等。此类用例不胜枚举。
必须补充的是,语言在不断发展,“钟爱”也出现了新的用法。(1)“钟爱”的对象为“人”时,还可表示“特别爱(情人或夫妻中的某一方)”。如“钟爱一生婚纱摄影是拥有12年品牌积淀的著名摄影品牌”(360百科),“女人,你在平淡而又琐碎的生活中,是否会重现神奇,让你的男人钟爱你一生?”(新华网2011年09月22日)等。(2)“钟爱”的对象还可为“事”,表示“特别爱(某一事)”。如“105岁的杨绛钟爱读书”(今晚网-中老年时报2015年07月20日),“看着就疼!为啥你们都那么钟爱后空翻?”(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2日)等。类似说法也常见常闻。
综上所述,“钟爱”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为“物”,还可为“事”。“钟爱”的含义应是“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情人或夫妻中的某一方),特别爱(某一物,某一事)”。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对“钟爱”的解释能及时作出如此的修订。
“一字千里”,能否改为“一字千金”?
“林文”结尾一段是这样的: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3年5月安徽第13次印刷)
而同版不同次印刷的新教材卻将这段文字作了如下改动: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必修5,2006年11月第2版,2016年6月安徽第19次印刷)
两相比较,新教材将原文中的“一字千里”改成了“一字千金”。其因或是编者未见“一字千里”这个词目,将它视为生造词了。对此,笔者不禁生疑:“一字千里”,能否改为“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即一字值千金。原指增减一字,赏赐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人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如南朝·钟嵘《诗品》:“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序》:“汉臣之笔墨泉海,陈其令名;秦相之一字千金,叙其嘉应。”也有用“一字千金”形容书法价值珍贵的,如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很显然,“一字千金”作为成语是肯定诗文或书法有极高价值的。而“林文”的结尾所说的是“木叶”与“树叶”的差别,此“差别”与彼“价值”风马牛不相及,岂能以“一字千金”来形容?
“一字千里”,诚然未被《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收录,但笔者以为它可谓是个新造词。此词虽还不是成语,但表意却是非常明确的,它极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字差千里”或“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如“‘订金’‘定金’一字差千里”(人民网2017年03月27日),“借条≠欠条!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不懂小心吃大亏!”(搜狐网2017年09月30日)等,其意就是“相差一个字,意思却差得很远”。再看“林文”的结尾:前一句以“不过”说“木叶”与“树叶”字面上仅有“一字之差”,后一句以“然而”“几乎”说“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相去甚远。为了强调这种差别很大,作者使用“一字千里”无疑是切合语境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教材配套的同版不同次印刷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林文”结尾一段的内容的概括也不一样: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2007年4月第2版,2014年5月第17次印刷)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2007年4月第2版,2017年7月第23次印刷)
试问:前者用“一字千里”来概括差别,是不是对“林文”使用“一字千里”的正确性的认可?而后者改“一字千里”为“一字千金”,是不是受了新教材影响在以讹传讹?
综上所述,“一字千金”与“一字千里”也仅有一字之差,但在强调差别之大时,还是使用“一字千里”好。建议新教材新教参尽快恢复原文,改“一字千金”为“一字千里”;也建议《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增收“一字千里”,并视之为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