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尝试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教学、生产、实训等需求,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和数字化资源,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保障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模式改革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 创新 人才培养 项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24-02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IT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要大量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了“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第一学年,以实训室为载体,学习项目课程;第二学年,以实训和工作室为载体,完成真实工作项目,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原有的实训环境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很好地支撑“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机实训室设备的功能不足,企业情境缺乏,不利于工作项目的实施;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项目要求不相符,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是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能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项目设计和实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施过程
  (一)工作思路
  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教学产训”一体化实训场所,改革教学内容,开发项目课程与综合实训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室团队,提高教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过程
  1.建设“教学产训”一体化实训场所。一是引企入校,建设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平面设计制作”工作室,新增实训室1间,改造实训室12间,引入企业“7S”管理,营造企业文化,按照企业岗位布置实训设备,建设能满足教学、生产、实训等需求的教学场所。二是建设涵盖专业岗位群的校外工作室(实训基地),如签约“九天网络联合数据有限公司”,成为校外“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室,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起到支撑作用。
  2.开发项目课程和数字化资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改革。一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开发项目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二是以技能比武的方式,把文字录入、图像处理、影视后期等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开发《技能比武手册》;三是开发数字化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信息化。
  3.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项目为学习载体,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评价的教学模式,它有三种实施方式:一是在工作室(或实训室)实施虚拟的工作项目。二是校内实施真实工作项目。三是校外顶岗实习。其教学实施过程,是企业技术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阶段特点,灵活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引入、项目分析与分工、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拓展五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如图1所示。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们介绍着项目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职业岗位规范要求,现场操作示范。
  (2)“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学生组建工作室(工作组)团队,明确岗位职责与项目要求,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多方评价,拓展练习,学生形成职业能力。
  (3)“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改革。关注了多元化评价及过程评价,强调“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修”。不同类型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评方法,实训室内授课的教学项目课程以专任教师组织考评为主,学生、兼职教师或企业技术员评价为辅;在校内外的综合实训课程或生产性实训授课时,以实习以企业技术员或兼职教师组织考核为主,教师或学生评价为辅。把竞赛机制渗透于技能考核中,每年聘请企业专家入校参与校技能竞赛,开展教学评价,以评促学。
  图1 工作室教学模式
  4.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一是建章立制,组建工作室团队,规范管理,实施梯队建设,打造教改核心力量。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企业实践、技能考证、教师竞赛、科研项目等培训途径,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三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和指导实训,与教师能力“互补”。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开发教改成果。
  三、条件保障
  第一,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工作,鼓励改革创新,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对教学改革实践起到指导与帮助、协调工作、考核的作用。
  第二,制度保障。专业严格执行了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制定《工作室建设方案》《工作室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科学性。
  第三,资金保障。建设期间,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资金投入280万。其中,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共98万,教学模式改革22万。财政局与学校共建共用无纸化考场,为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投入了价值30多万的设备,为教学改革模式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第四,师资保障。遴选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团队;遴选企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组成立2个校内工作室团队,共建共管工作室,参与教改。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与管理、评价。
  第五,企业保障。示范校建设前,校外实训基地6家,建设后达11家,拓宽了学生实习实训范围。计算机应用专业长期与ATA等公司合作,能提供真实的工作项目。   四、主要成果与主要成效
  (一)主要成果
  1.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工作室”教学工作机制,建设了教学产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面积 2500多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达505.6万;新增校外顶岗实习合作企业5家,共达12家,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完善,确保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校内外实施,成为有职业特色的育人场所。
  2.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教程和综合实训项目,丰富了数字资源。一是研发了“Potoshop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办公软件项目教程》《影视后期制作综合实训教程》《学生技能比武手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4门项目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二是建设了12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大量的企业工作项目素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形成了丰硕的教改成果。立足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问题,开展了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课题“基于‘工作室’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广西二级立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出版教材2本,发表论文5篇,形成《教学设计集》、《学生作品集》、优质课堂实录、课件等,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建立了一支校企合作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达88%,聘请了企业兼职教师9人。
  (二)主要成效
  1.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过程即是企业工作过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关注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改革,有效地发挥了评价导向、激励作用,使学生逐步达到培养目标:学生参加区技能竞赛获奖6人次,文明风采竞赛41人次;毕业生“双证率”达95.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3%,合作企业领导认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强。
  2.实现了“校企”互动双赢。学校方面,“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带动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招生人数明显增多。企业方面,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每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1050人,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409名毕业生,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教师到企业实践及企业挂职300多人天,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或生产;专业承接了银行、ATA等行企业的无纸化考试技术支持与考务服务,2年达15000多人次,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提高,实现校企双赢。
  3.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工作室成为了教师交流、合作共进、研究与实践的平台,教师的教学、教学研究、专业等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建设期间,教师获各类综合荣誉25人次,教师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奖13人次;新增省级科研课题4项,结题获奖4项;新增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9人次;晋升高级讲师2名,晋升讲师3名。
  (三)成果推广情况
  建设期间,“工作室”教学模式首先在学校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进行了推广并获得了成功。对口帮扶城乡职校,送教上门、赠送教改成果,扩大专业改革宣传示范作用。开展了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公开课堂,吸引了10所兄弟学校20多名教师到场观摩、听评课,他们一致认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价值。
  五、体会与思考
  第一,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关键。由于IT技术更新较快,教师仍需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从担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转向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管理项目设计和实践。因此,学校仍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的变化,需要增加相应的工作项目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学校仍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基于‘工作室’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包之明,女,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育。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南宁学院为例,从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验教材、建立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大学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满足应用技术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动物微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分析高职热动类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对高职热动类专业岗位顶岗实习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 热动类专业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75-02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深入行业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综合泰语课程实习系列课程为例,根据本科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兴趣导向法及其在本科泰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基于兴趣导向法,对综合泰语实习课程系列课程进行项目设计。  【关键词】本科 泰语专业 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综合泰语课程 实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28-03  随着2010年中国—
期刊
【摘 要】分析中职应用文与专业结合的必要性,以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探索中职应用文写作与专业相结合,提出中职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 专业结合 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98-02  中职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按照相关专业特色及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要
期刊
【摘 要】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调查对象,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中职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2-02  为了解广西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下是该
期刊
【摘 要】以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为例,探讨文本细读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87-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通过古诗词能够感受到一词一字之间浓郁的感情、深远的意蕴。在当代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古诗词在其
期刊
【摘 要】分析国内外老年护理及其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人才专业建设问题,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老年护理 培养现状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5-0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
期刊
【摘 要】阐述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矢量化图形的操作方法,分析flash技术矢量化高中地理教学图形的效果。  【关键词】Flash技术 矢量图输出 高中地理教学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12-02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形有机地
期刊
【摘 要】以高教版中职心理健康“做情绪的主人”教学为例,从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特色与反思等方面探讨中职护理专业心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护理专业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66-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
期刊
【摘 要】通过一个案例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这种心理特点的原因,提出生命教育的方向是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孩子寻找终身幸福。阐述帮助留守学生找到学习动力,树立生活信心的具体方法,让“野百合”找到他们的春天,有一个幸福、阳光的明天。  【关键词】留守学生 自我管理 自我规划 志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69-02  每一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