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复是病残儿童改善或补偿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病残儿童是康复效果最明显、社会最关注、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病残儿童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对我国病残儿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從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和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康复体系;建设;应用
一、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
1.1主动性
治疗师在接触患儿前,要提前设定好必要的工作流程,尤其要为资料收集做好先期工作。比如制作专门的表格,以便收人患儿的完整信息,了解患儿家庭情况,熟悉患儿病情以及前期和间隔期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对各种可能发生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和预判。对于适于开展家庭训练的家长,要主动向其说明开展训练的必要性、训练的好处,并且预先准备好必要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供家长学习。
1.2区分性
工作人员根据患儿情况和医生诊疗方案,判断患儿是否适合以家庭训练为主体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要看患儿家庭承受能力,了解家长能否坚持和在康复师指导下正确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于适合对象家庭,要耐心做好家长工作,使其了解只要方法得当,家庭训练同样能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节约家庭开支和医疗资源,也可以减低患儿因频繁人院就诊可能会受到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1]。
1.3科学合理性
治疗师要抓住患儿在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目标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所提出的康复方案要有理有据,要有针对性,要符合患儿实际情况和家长理解与参与程度。切不可盲目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出于担心家长的理解力和耐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本身也对治疗师的业务水平和执业操守提出更高要求。
1.4可操作性
治疗师要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设计出让家长在患儿实际生活环境中能够进行的康复训练方案,对家长进行技术培训。所传授的技术要领,既要清楚明确,又要简明突出,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治疗1师设计的康复内容过多、过难和过于复杂,要求不明确,就会超出家长理解接受程度,2让家长难以掌握,也就无法合理有效在家进行操作。
二、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
2.1建立病残儿童早期筛查随报制度
在现有的新生儿筛查和儿童保健服务内容中明确纳人病残儿童筛查内容,建立和规范病残儿童筛查和诊断工作流程,制定儿童病残筛查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及时将病残儿童转介至相应医疗、康复机构接受医疗和康复服务。加大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力度,对专科医院医生进行病残诊断技术培训和康复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筛查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儿童病残筛查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和完善病残儿童早期筛查随报制度,建立病残儿童发现、诊断、转介、康复的完善网络,使大多数病残儿童能在被发现病残后的第一时间接受康复训练,实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训练之间的无缝衔接。
2.2提高病残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病残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指导病残儿童及其家庭开展康复训练。规范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技术标准,规范各类病残儿童康复训练流程,推进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病残儿童康复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病残儿童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康复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适应病残儿童康复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2.3机构康复与社区和家庭康复结合,发挥病残儿童家长作用
病残儿童机构康复要和社区、家庭康复有效衔接,机构康复应为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机构康复促进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带动家庭康复。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病残儿童康复服务体系。病残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和社区,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家庭康复是开展病残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一环,病残儿童康复工作必须有病残儿童亲属的配合和支持,充分调动社区的力量[2]。
充分发挥家长在病残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注重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构建交流平台,更新康复理念,传授康复知识及技能,交流康复心得,消除负面情绪,尽力解决家长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家长的康复信心,改善家庭康复环境,建立家庭康复档案,定期回访和评估。
2.4做好儿童病残预防和康复宣传
针对重点人群,如新婚育龄妇女、孕产妇、0一6岁儿童家长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病残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卫生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孕前和孕早期医疗保健,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向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宣传普及康复和辅具适配知识。利用“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防治出生缺陷日”等主题日或举办专题宣传活动,普及儿童病残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2011年,中国残联与卫生部、计生委、全国妇儿工委共同组织开展“预防病残、共享和谐”病残预防系列宣传活动,编写了《病残预防知识手册》,各省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注重宣传病残儿童康复政策和救助项目,使病残儿童家庭了解政策和项目,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营造全社会关心、宣传、帮扶病残儿童康复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结束语
病残儿童康复治疗是帮助病残儿童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早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拯救和修复生命的抢救性工程,抓得越早,效果越好,康复率越高。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病残儿童康复护理事业有待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关注和投入,才能使我国病残儿童在康复方面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琪,褚益平.残疾儿童康复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2,(2).
[2]张金明,赵悌尊.对我国残疾儿童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
作者简介:李振环,女,1971年12月出生,籍贯:河北省丰宁县大阁镇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探索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3—A28课题信息《探索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康复体系;建设;应用
一、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
1.1主动性
治疗师在接触患儿前,要提前设定好必要的工作流程,尤其要为资料收集做好先期工作。比如制作专门的表格,以便收人患儿的完整信息,了解患儿家庭情况,熟悉患儿病情以及前期和间隔期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对各种可能发生问题提前做好预案和预判。对于适于开展家庭训练的家长,要主动向其说明开展训练的必要性、训练的好处,并且预先准备好必要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供家长学习。
1.2区分性
工作人员根据患儿情况和医生诊疗方案,判断患儿是否适合以家庭训练为主体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要看患儿家庭承受能力,了解家长能否坚持和在康复师指导下正确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于适合对象家庭,要耐心做好家长工作,使其了解只要方法得当,家庭训练同样能收到良好效果,而且节约家庭开支和医疗资源,也可以减低患儿因频繁人院就诊可能会受到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1]。
1.3科学合理性
治疗师要抓住患儿在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目标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所提出的康复方案要有理有据,要有针对性,要符合患儿实际情况和家长理解与参与程度。切不可盲目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出于担心家长的理解力和耐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本身也对治疗师的业务水平和执业操守提出更高要求。
1.4可操作性
治疗师要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设计出让家长在患儿实际生活环境中能够进行的康复训练方案,对家长进行技术培训。所传授的技术要领,既要清楚明确,又要简明突出,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治疗1师设计的康复内容过多、过难和过于复杂,要求不明确,就会超出家长理解接受程度,2让家长难以掌握,也就无法合理有效在家进行操作。
二、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
2.1建立病残儿童早期筛查随报制度
在现有的新生儿筛查和儿童保健服务内容中明确纳人病残儿童筛查内容,建立和规范病残儿童筛查和诊断工作流程,制定儿童病残筛查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及时将病残儿童转介至相应医疗、康复机构接受医疗和康复服务。加大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力度,对专科医院医生进行病残诊断技术培训和康复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筛查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儿童病残筛查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和完善病残儿童早期筛查随报制度,建立病残儿童发现、诊断、转介、康复的完善网络,使大多数病残儿童能在被发现病残后的第一时间接受康复训练,实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训练之间的无缝衔接。
2.2提高病残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病残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指导病残儿童及其家庭开展康复训练。规范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技术标准,规范各类病残儿童康复训练流程,推进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病残儿童康复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病残儿童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康复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适应病残儿童康复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2.3机构康复与社区和家庭康复结合,发挥病残儿童家长作用
病残儿童机构康复要和社区、家庭康复有效衔接,机构康复应为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机构康复促进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带动家庭康复。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病残儿童康复服务体系。病残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和社区,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家庭康复是开展病残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一环,病残儿童康复工作必须有病残儿童亲属的配合和支持,充分调动社区的力量[2]。
充分发挥家长在病残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注重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构建交流平台,更新康复理念,传授康复知识及技能,交流康复心得,消除负面情绪,尽力解决家长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家长的康复信心,改善家庭康复环境,建立家庭康复档案,定期回访和评估。
2.4做好儿童病残预防和康复宣传
针对重点人群,如新婚育龄妇女、孕产妇、0一6岁儿童家长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病残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卫生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孕前和孕早期医疗保健,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向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宣传普及康复和辅具适配知识。利用“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防治出生缺陷日”等主题日或举办专题宣传活动,普及儿童病残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2011年,中国残联与卫生部、计生委、全国妇儿工委共同组织开展“预防病残、共享和谐”病残预防系列宣传活动,编写了《病残预防知识手册》,各省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注重宣传病残儿童康复政策和救助项目,使病残儿童家庭了解政策和项目,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营造全社会关心、宣传、帮扶病残儿童康复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结束语
病残儿童康复治疗是帮助病残儿童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早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拯救和修复生命的抢救性工程,抓得越早,效果越好,康复率越高。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病残儿童康复护理事业有待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关注和投入,才能使我国病残儿童在康复方面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琪,褚益平.残疾儿童康复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2,(2).
[2]张金明,赵悌尊.对我国残疾儿童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
作者简介:李振环,女,1971年12月出生,籍贯:河北省丰宁县大阁镇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探索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3—A28课题信息《探索残障儿童基层康复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