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在从事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教育著作。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悟,那就是学会将教育的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新时代;师德修养
一、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代替的,教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新时代,新的教育形式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逐渐提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对精神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片面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教育领域中一些教师产生了只认报酬的思想。在处理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时,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个别人为谋私利,做出了许多有负教师声望的不当行为,甚至触犯法律。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教师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拜金主义者有之、自私自利者有之、自我中心者有之、厚颜无耻者亦有之!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师德修养越来越重要。教师是教育之引领者,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
二、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有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在有关基础、高等教育的相关座谈以及全国性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明确理想信念对培养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提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理想信念就像是给自己指明教书育人道路方向的指明灯。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要研究学问,更主要的是研究人,尤其是研究成长过程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特色的独立个体,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感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哲学上有句话叫作“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人也是如此,没有人是改变不了的。这就让我意识到,无论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感受到的是欣慰还是苦恼,如果真的决定将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那么我们心中就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心。无可救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对于刚开始学习接触社会接触世界的他们,我们应该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所以教育者要学会包容学生的弱点,面對他们的错误不是生气,不是愤怒,而是尝试理解和教育。当然,苏霍姆林斯基也不是一味地强调容忍,而是说教育者要有处理冲突的能力,要学会判断学生犯错的原因,不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到同样的标准上看待问题。
(二)有道德情操——“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就像是娇嫩的花,它是美好的、无条件的,也是经不起摧残和伤害的。任何对学生漠不关心或出言讽刺挖苦的行为都会摧毁学生这份宝贵的信任。
“因为没收到花就口出粗鄙之语、否定学生前途、朝学生吐口水……”近日,网传视频“某学校教师谩骂学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经调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山西教育局依法对该教师做出撤销教师资格证、降低岗位等级等处理,并在全区教育系统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顿。这一处理结果,让公众信服,同时也让教育者们重新去思考师风师德的意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自身一定不能出现道德上的纰漏和问题,教育一定是先教做人做事而后传授知识技能,作为培养人、塑造人格和灵魂的教育工作者,自身不能辨别是非善恶,整日趋名逐利,又怎么能担起和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想要培养学生好的品格和素质,光依靠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教授,或让学生背熟青少年行为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用自身高标准和高要求的行为规范去影响学生,只有以自身为范,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有扎实学识——“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很多教师都会有的困惑就是工作的时间不够用。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故事来解惑。在一次优秀的历史公开课后,同行们纷纷请教主讲教师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样一节有感染力的课,这位教师说:“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样的答案让我很是触动,优秀的教师很少会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备课,因为每一刻的学习都是为上课而准备的,那怎样做到终身学习呢?答案就是读书。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师学习不只是为教某一节课而学,更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所教的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应该只是教师知识量中的一小部分,阅读和学习更多的书,才能在备课时游刃有余,而不是枯燥重复地死抠教科书。教育技巧的获得也是得益于知识量的增加,量变达到质变,基于教科书内容的知识背景板越来越大,才能打下扎实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能力基础,教师在课堂中才能更自如地分配注意力,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还能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
(四)有仁爱之心——“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
热爱儿童是做一名好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爱心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建立平等相容、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感,自然愿意打开心扉,从而接受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更有意愿并且能更努力地去改正缺点,达到教师的要求。这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理想效果。
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的爱心应是平等和深厚的,用宽阔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学生,用爱的光芒照耀和每一位学生。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教师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中,缺乏耐心,不愿意去仔细分析和发现原因,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是一味地板着脸呵斥和说教,表达对后进生的失望和厌弃;在管理班级的问题上,对于纪律较差、难以管教的学生,更多的是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和机械地教训。这种教育模式长期下去,导致学生与老师成了割裂的两个派别,使学生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桀骜不驯,让老师无从下手去管教。出现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付出情感和爱。
“要使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发自内心的深厚的感情,是一种自我牺牲却又乐在其中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或许这就是对师爱最好的阐释。
参考文献
[1]徐枫.从习近平教育思想“立德树人”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3.
[2]邵夫红.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3):105-106.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新时代;师德修养
一、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代替的,教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新时代,新的教育形式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逐渐提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对精神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片面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教育领域中一些教师产生了只认报酬的思想。在处理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时,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个别人为谋私利,做出了许多有负教师声望的不当行为,甚至触犯法律。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教师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拜金主义者有之、自私自利者有之、自我中心者有之、厚颜无耻者亦有之!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师德修养越来越重要。教师是教育之引领者,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
二、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有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在有关基础、高等教育的相关座谈以及全国性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关键;明确理想信念对培养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提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理想信念就像是给自己指明教书育人道路方向的指明灯。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要研究学问,更主要的是研究人,尤其是研究成长过程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特色的独立个体,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感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哲学上有句话叫作“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人也是如此,没有人是改变不了的。这就让我意识到,无论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感受到的是欣慰还是苦恼,如果真的决定将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那么我们心中就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心。无可救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对于刚开始学习接触社会接触世界的他们,我们应该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所以教育者要学会包容学生的弱点,面對他们的错误不是生气,不是愤怒,而是尝试理解和教育。当然,苏霍姆林斯基也不是一味地强调容忍,而是说教育者要有处理冲突的能力,要学会判断学生犯错的原因,不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到同样的标准上看待问题。
(二)有道德情操——“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就像是娇嫩的花,它是美好的、无条件的,也是经不起摧残和伤害的。任何对学生漠不关心或出言讽刺挖苦的行为都会摧毁学生这份宝贵的信任。
“因为没收到花就口出粗鄙之语、否定学生前途、朝学生吐口水……”近日,网传视频“某学校教师谩骂学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经调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山西教育局依法对该教师做出撤销教师资格证、降低岗位等级等处理,并在全区教育系统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顿。这一处理结果,让公众信服,同时也让教育者们重新去思考师风师德的意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自身一定不能出现道德上的纰漏和问题,教育一定是先教做人做事而后传授知识技能,作为培养人、塑造人格和灵魂的教育工作者,自身不能辨别是非善恶,整日趋名逐利,又怎么能担起和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想要培养学生好的品格和素质,光依靠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教授,或让学生背熟青少年行为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用自身高标准和高要求的行为规范去影响学生,只有以自身为范,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有扎实学识——“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很多教师都会有的困惑就是工作的时间不够用。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故事来解惑。在一次优秀的历史公开课后,同行们纷纷请教主讲教师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样一节有感染力的课,这位教师说:“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样的答案让我很是触动,优秀的教师很少会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备课,因为每一刻的学习都是为上课而准备的,那怎样做到终身学习呢?答案就是读书。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师学习不只是为教某一节课而学,更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所教的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应该只是教师知识量中的一小部分,阅读和学习更多的书,才能在备课时游刃有余,而不是枯燥重复地死抠教科书。教育技巧的获得也是得益于知识量的增加,量变达到质变,基于教科书内容的知识背景板越来越大,才能打下扎实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能力基础,教师在课堂中才能更自如地分配注意力,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还能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
(四)有仁爱之心——“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
热爱儿童是做一名好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爱心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建立平等相容、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感,自然愿意打开心扉,从而接受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更有意愿并且能更努力地去改正缺点,达到教师的要求。这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理想效果。
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的爱心应是平等和深厚的,用宽阔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学生,用爱的光芒照耀和每一位学生。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教师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中,缺乏耐心,不愿意去仔细分析和发现原因,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是一味地板着脸呵斥和说教,表达对后进生的失望和厌弃;在管理班级的问题上,对于纪律较差、难以管教的学生,更多的是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和机械地教训。这种教育模式长期下去,导致学生与老师成了割裂的两个派别,使学生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桀骜不驯,让老师无从下手去管教。出现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付出情感和爱。
“要使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发自内心的深厚的感情,是一种自我牺牲却又乐在其中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或许这就是对师爱最好的阐释。
参考文献
[1]徐枫.从习近平教育思想“立德树人”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3.
[2]邵夫红.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