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就必须采取既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选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启发式教学为思想核心.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情境谈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认识.
一、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设置适宜的情境,则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情感激发的学习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心情,满怀信心,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近年来,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厌学.数学教学如果不改革教法,增强趣味性和可接受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那么学生将会因乏味而不能投入,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思路.因此,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是数学启发教学的关键.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教师再因势诱导,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并积极地思考,步步深入地认识,以获新知.
二、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导入.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全心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边边定理”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实验情境:把各组分别相等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木棒,发给若干组学生,指导他们把三根小木棒的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然后让各组比较所拼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从而得出新结论,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情境,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是实验情境,几何教学中更实用,学生在参与操作情境中很快地投入.另一种则是问题情境,它的应用广泛,更适合数学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疑”引起“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时,让学生练习:计算(1)(1a) (xa)-(2a);(2)(x y2x 3y)-(4y-x2x 3y);(3)(1x3y2) (1x2y3)-(1xy4).学生能很快、很顺利地完成(1)(2)题,(3)题则很多学生遇到困难.这样,就设下了问题障碍,留下了“悬念”.在这种问题情境下讲新课,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2.情境新授.知识的新授,单靠教师向学生下达思维的导入指令,多提问,多让学生议论,不一定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时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能连导入被激起的情感也会随之减弱,降低学习兴趣.在新授过程中,如果设置适宜的情境,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冲突,有成功,时而享受解决问题的喜悦,时而出现疑问.这样,使学生的情绪有困感,有疑问,有激情,有欢乐,也有迷惑,思维自始至终地保持积极的状态,对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例如,在讲“三角形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时,我准备了刻有长分别为:5cm,4cm,10cm; 5cm,4cm,9cm;5cm,4cm,8cm的三组木棒.指定三个学生拼成三角形.当其中两个学生迟迟不能拼成时,下面的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结果他们都失败了.在这样的情境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于搞清原因,教师趁机诱导,总结定理,学生的印象深刻.
3.情境巩固.新知识形成后,就需巩固和应用.为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巩固新知识,教师要设置游戏、竞赛、问题等情境.例如,在讲“完全平方公式(乘法公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说出个位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这样的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1.提问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问题的设计要有铺垫,由易到难.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使学生在层层设问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知识.
2.提问要把握时机.适时提问,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巧妙点拨,能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要精心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①关键处点拨.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时,遇到困难之处,教师应及时提问,切中要害,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②在模糊处巧问.當遇到学生模糊,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对诸如概念性的知识等有所了解.③在重点、难点处追问.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设置适宜的情境,则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情感激发的学习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心情,满怀信心,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近年来,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厌学.数学教学如果不改革教法,增强趣味性和可接受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那么学生将会因乏味而不能投入,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思路.因此,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是数学启发教学的关键.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教师再因势诱导,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并积极地思考,步步深入地认识,以获新知.
二、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导入.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全心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边边定理”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实验情境:把各组分别相等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木棒,发给若干组学生,指导他们把三根小木棒的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然后让各组比较所拼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从而得出新结论,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情境,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是实验情境,几何教学中更实用,学生在参与操作情境中很快地投入.另一种则是问题情境,它的应用广泛,更适合数学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疑”引起“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时,让学生练习:计算(1)(1a) (xa)-(2a);(2)(x y2x 3y)-(4y-x2x 3y);(3)(1x3y2) (1x2y3)-(1xy4).学生能很快、很顺利地完成(1)(2)题,(3)题则很多学生遇到困难.这样,就设下了问题障碍,留下了“悬念”.在这种问题情境下讲新课,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2.情境新授.知识的新授,单靠教师向学生下达思维的导入指令,多提问,多让学生议论,不一定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时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能连导入被激起的情感也会随之减弱,降低学习兴趣.在新授过程中,如果设置适宜的情境,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冲突,有成功,时而享受解决问题的喜悦,时而出现疑问.这样,使学生的情绪有困感,有疑问,有激情,有欢乐,也有迷惑,思维自始至终地保持积极的状态,对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例如,在讲“三角形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时,我准备了刻有长分别为:5cm,4cm,10cm; 5cm,4cm,9cm;5cm,4cm,8cm的三组木棒.指定三个学生拼成三角形.当其中两个学生迟迟不能拼成时,下面的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结果他们都失败了.在这样的情境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于搞清原因,教师趁机诱导,总结定理,学生的印象深刻.
3.情境巩固.新知识形成后,就需巩固和应用.为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巩固新知识,教师要设置游戏、竞赛、问题等情境.例如,在讲“完全平方公式(乘法公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说出个位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这样的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1.提问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问题的设计要有铺垫,由易到难.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使学生在层层设问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知识.
2.提问要把握时机.适时提问,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巧妙点拨,能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要精心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①关键处点拨.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时,遇到困难之处,教师应及时提问,切中要害,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②在模糊处巧问.當遇到学生模糊,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对诸如概念性的知识等有所了解.③在重点、难点处追问.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