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青春的高潮,那么高中应当是青春的前奏,轻快的开场。比初中多了一份自由,比大学多了一些管束,这就是我们人生只可追忆,不可再来的高中。
高中三年里,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三点经验。
第一点我适合什么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正申请省重点,我们这一届的高考成绩将直接关系到学校能不能申请成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学率,学校在高一就让我们选择了文理科,并设一个重点班。因为讨厌背历史,我毅然地选择了理科。分班成绩出炉时,我的名字却在文科班的前列。我又是奇怪,又是失望,恰巧碰见初中语文老师,她笑眯眯地说:“恭喜你啊,分班成绩考得挺好啊,我都和老师们说了,你的文科是特别好的。”我的眼泪立马奔涌而出——老师我当时真不希望你这样关照我。
我找高中的老师和年纪组长要求换班,哭了两天,老师只是劝我:“先读着,慢慢换好不好?”就这样不情不愿地读了三年文科,慢慢地我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我确实是适合学文科的:我喜欢背古文也善于背古文;爱看历史书,虽然对年代总是记得有一些混淆;最重要的是,我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已经从99分逐步下跌到了70分,化学方程式那样拗口,物理公式那样晦涩,我的脑袋活生生成了浆糊。老师们早就知道了我适合学文科,我却哭着闹着一直要换回理科。十五六岁的小孩,很多时候其实根本认不清楚自己,总是先从感性出发考虑“讨厌什么”,而从来不想“适合什么”。多多听取周围人的意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理智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第二点学习就是生活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思想政治是一门相当难的功课。对于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质为什么是永恒运动的,什么情况下适用矛盾的特殊性什么情况下又适用矛盾的普遍性?太复杂!
在高二以前,我的政治成绩永远是低空飞过。不是不愿意去背,是因为背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那时候每堂政治课,我们都三五成群地在下边画“正”字,计算着这一堂那个爱加语气助词的政治老师又说了几个“啊”字。高二上半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同学憋不住了,上书教务处,说这老师说的课我们实在是听不懂了,请求换一个,我也在那信上签了个名。高二下半期的时候,新的政治老师来了。就是这位老师,不仅把全班的政治成绩提高了20分不止,更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政治,也适用于大学乃至工作后的所有学习。
这经验说起来简单,不过六个字:“学习就是生活”。政治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学科,如果和生活中常见的事联系起来,就好懂得多了。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见识他的魅力是在讲解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上。他举了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例子——打麻将。内因是什么?是你的牌技,你得决定怎么打。什么是外因?是别人怎么打,有没有喂你牌吃,有没有打乱整个摸牌顺序。老师好像真的非常喜欢麻将,后来上课提问的时候如果回答错了,他也会大喝一声:“小心我把你打成妖鸡(一条)!”满堂哄笑。
麻将里有哲学,买菜看电视自然也有哲学,一点通了,其他的也就容易通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点滴,不止看出了哲学的味道,也为写作文奠定了好的基础,学习可不就是生活么?
第三点越是难越要玩
到了高三的时候,体育课已经全部停了,美术音乐之类的更加不用说。每天都有试卷要做,晚上都得在教室里陪着蚊子晚自习。可是当时的生活却也并不是很难熬,因为我们有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当班主任。高三的那段时间里,每到上完第六节课的时候,班主任就会让小组轮流搞卫生,其他人不许留在教室,全部都赶去操场。第一天,我们站在操场旁不知所措;第二天,调皮的男同学带来了篮球;第三天,我也参与了,奔跑、投篮,用力掷球,出了满身的汗,回家洗个澡晚上再来晚自习。
我小学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假小子,初中的时候开始羞涩,不爱和异性接触;到了高三,却又和男孩子们打成一片,抛开了青春期的敏感,重新变得乐天起来。脑袋憋闷得慌,记不清楚历史事件年份的时候,索性拿来考一下朋友们,在他们答不出来的时候嘲笑一番,最后反而奇异地成为了记忆里的书签;试卷碰到了解不开的数学题的时候,索性丢橡皮擦来选择ABCD,不对只说明我不会,对了却是大大的惊喜,多好。
高三的这些娱乐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调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在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记忆里充斥的不是满满的题山题海和严肃寡言的同伴。我会想起来我暗恋过一起打篮球的男孩,一个劲儿地向他示好;在老师拖堂之后干脆逃课出门去吃早餐,却假装是在厕所拉肚子。小小的情绪,小小的恶作剧,很多年后再和同学们回忆起来,鲜活如昨,如此珍贵。
编辑/姚晟
高中三年里,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三点经验。
第一点我适合什么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正申请省重点,我们这一届的高考成绩将直接关系到学校能不能申请成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学率,学校在高一就让我们选择了文理科,并设一个重点班。因为讨厌背历史,我毅然地选择了理科。分班成绩出炉时,我的名字却在文科班的前列。我又是奇怪,又是失望,恰巧碰见初中语文老师,她笑眯眯地说:“恭喜你啊,分班成绩考得挺好啊,我都和老师们说了,你的文科是特别好的。”我的眼泪立马奔涌而出——老师我当时真不希望你这样关照我。
我找高中的老师和年纪组长要求换班,哭了两天,老师只是劝我:“先读着,慢慢换好不好?”就这样不情不愿地读了三年文科,慢慢地我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我确实是适合学文科的:我喜欢背古文也善于背古文;爱看历史书,虽然对年代总是记得有一些混淆;最重要的是,我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已经从99分逐步下跌到了70分,化学方程式那样拗口,物理公式那样晦涩,我的脑袋活生生成了浆糊。老师们早就知道了我适合学文科,我却哭着闹着一直要换回理科。十五六岁的小孩,很多时候其实根本认不清楚自己,总是先从感性出发考虑“讨厌什么”,而从来不想“适合什么”。多多听取周围人的意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理智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第二点学习就是生活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思想政治是一门相当难的功课。对于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质为什么是永恒运动的,什么情况下适用矛盾的特殊性什么情况下又适用矛盾的普遍性?太复杂!
在高二以前,我的政治成绩永远是低空飞过。不是不愿意去背,是因为背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那时候每堂政治课,我们都三五成群地在下边画“正”字,计算着这一堂那个爱加语气助词的政治老师又说了几个“啊”字。高二上半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同学憋不住了,上书教务处,说这老师说的课我们实在是听不懂了,请求换一个,我也在那信上签了个名。高二下半期的时候,新的政治老师来了。就是这位老师,不仅把全班的政治成绩提高了20分不止,更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政治,也适用于大学乃至工作后的所有学习。
这经验说起来简单,不过六个字:“学习就是生活”。政治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学科,如果和生活中常见的事联系起来,就好懂得多了。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见识他的魅力是在讲解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上。他举了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例子——打麻将。内因是什么?是你的牌技,你得决定怎么打。什么是外因?是别人怎么打,有没有喂你牌吃,有没有打乱整个摸牌顺序。老师好像真的非常喜欢麻将,后来上课提问的时候如果回答错了,他也会大喝一声:“小心我把你打成妖鸡(一条)!”满堂哄笑。
麻将里有哲学,买菜看电视自然也有哲学,一点通了,其他的也就容易通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点滴,不止看出了哲学的味道,也为写作文奠定了好的基础,学习可不就是生活么?
第三点越是难越要玩
到了高三的时候,体育课已经全部停了,美术音乐之类的更加不用说。每天都有试卷要做,晚上都得在教室里陪着蚊子晚自习。可是当时的生活却也并不是很难熬,因为我们有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当班主任。高三的那段时间里,每到上完第六节课的时候,班主任就会让小组轮流搞卫生,其他人不许留在教室,全部都赶去操场。第一天,我们站在操场旁不知所措;第二天,调皮的男同学带来了篮球;第三天,我也参与了,奔跑、投篮,用力掷球,出了满身的汗,回家洗个澡晚上再来晚自习。
我小学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假小子,初中的时候开始羞涩,不爱和异性接触;到了高三,却又和男孩子们打成一片,抛开了青春期的敏感,重新变得乐天起来。脑袋憋闷得慌,记不清楚历史事件年份的时候,索性拿来考一下朋友们,在他们答不出来的时候嘲笑一番,最后反而奇异地成为了记忆里的书签;试卷碰到了解不开的数学题的时候,索性丢橡皮擦来选择ABCD,不对只说明我不会,对了却是大大的惊喜,多好。
高三的这些娱乐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调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在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记忆里充斥的不是满满的题山题海和严肃寡言的同伴。我会想起来我暗恋过一起打篮球的男孩,一个劲儿地向他示好;在老师拖堂之后干脆逃课出门去吃早餐,却假装是在厕所拉肚子。小小的情绪,小小的恶作剧,很多年后再和同学们回忆起来,鲜活如昨,如此珍贵。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