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物流资源都进入市场,通过物流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如国有运输、储运企业;二是合资物流企业;三是民营物流企业;四是从货主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独立出来的新型物流企业。传统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外运、中储、中海物流、中邮物流,它们借助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逐步放开,最近几年以UPS、FEDEX、TNT、DHL等国际快递巨头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范围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以宝供物流、宅急送为代表的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并逐步成为国内物流企业的主导力量。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货主企业自己的物流企业在企业自身物流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也都有较快的发展。以上这些类型的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参与市场竞争。2004年,中国物流市场增长超过20%,重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物流市场活跃,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物流企业的特征
1.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
中国物流需求的多样化自然造就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供应企业。但是,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外,绝大多数还是单纯的运输公司。其中“一人一车”式的企业为数不少。这种散兵游勇的行业状况,导致了中国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不高。
2.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经济区域
3.物流企业提供的业务内容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
另外,根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数据,如下图,也反映出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目前仍以干线运输为主。
外资物流企业的特征
1.内外资物流企业的两重网络关系
外资物流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物流市场重点不同,形成业务上的互补。外资物流企业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70%;其次是服务于外资的第三方物流。其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而本土物流企业更注重国内物流市场,如公路铁路干线运输业务,国内业务占总收入的88%。其服务客户以本土企业为主。因此,中国物流市场形成了内外资两重网络,内外资物流企业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都在各自的领域参与竞争。
2.外资物流企业加速进入中国,业务领域不断丰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之际,各大牌外资物流企业频频动作,尤其是近两年,他们更是加紧在中国的谋划布局,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中国香港特区则利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物流企业纷纷赴内地发展。目前,已在上海申报的独资物流企业有60家,28家已获商务部批准。由于外资企业目前还主要关注国际物流市场,因此其投资大都集中在口岸城市,特别是机场、港口和保税区。
除了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DHL、FedEX、TNT、UPS等国际物流巨头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在中国动辄上亿美元的手笔,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加快独自步伐外,其他外资物流企业也都纷至沓来,在中国物流市场上跃跃欲试。
2005年2月26日,LG(中国)物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也使LG成为自2004年12月11日,中国涉及物流等大部分服务业全面开放后,首家将专业的物流系统引进中国的外资企业。据悉,LG早在6年前已在韩国创立了自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2004年5月开始,LG又将韩国物流专家大批派遣至中国,全面调查分析中国市场的物流结构,专门构建了适合中国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德国SCHENKER继2003年在北京首都机场设立面积达16 5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后,2004年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了面积达15 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可以处理的物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化学品和机械产品等。
瑞士的K&N(Kuehne & Nagel)公司通过内地与香港的CEPA合作,已经获得了在2005年底全面开放之前建立全资子公司的许可,并在2004年4月获得了交通部的甲级许可。K&N在中国18个沿海城市建立起了代表处网络,同时利用与胜科物流的交叉持股关系,通过新科安达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以在上海宝山和外高桥的两个物流中心为基础,K&N打算在2005年底前结束与中方的合作关系,还计划在内地如武汉、成都以及长春开设新的办事处和配送中心。
2004年11月1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陈广才携该国东南集团高层代表团来到无锡,与无锡市北塘区签约扩大物流领域的投资。该集团将投资1亿美元,与无锡金南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无锡交通汽车厂,并创办无锡市首家中外合资驾校——无锡金南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几乎与东南集团进军无锡同时,深圳最大的外资物流项目——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将投资26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原料供应基地。
物流地产巨头美国普洛斯计划在未来5-7年内,投资20亿美元在中国打造沿海仓储网络。对于这一物流外资“巨无霸”项目落户深圳,有关专家认为,建设大型工业原料交易市场,已成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积极应对加入WTO、构筑世界级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迫切要求。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本地制造业成本,同时还可以在成本、信息、采购、销售、出口等方面增强深圳对制造业的吸引力,从而使本地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3.外资物流企业聚集中国
从地域分布看,外资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大经济区域,其中约半数企业选择长三角地区。以日本企业为例,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调查,截止到2003年底已有14 000个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其分布如下: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外资企业投资已由沿海地区开始逐渐向内陆城市转移,必然要刺激内地物流市场的发育。
4.外资物流抢滩中国制造领域
外资企业主要选择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日本企业为例,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调查,上述14 000个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其进入领域如下:
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复杂,物流产业则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带。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存在的市场,没有市场,产业便没有了依托,所以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就要大力培养物流市场。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如国有运输、储运企业;二是合资物流企业;三是民营物流企业;四是从货主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独立出来的新型物流企业。传统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外运、中储、中海物流、中邮物流,它们借助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逐步放开,最近几年以UPS、FEDEX、TNT、DHL等国际快递巨头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范围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以宝供物流、宅急送为代表的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并逐步成为国内物流企业的主导力量。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货主企业自己的物流企业在企业自身物流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也都有较快的发展。以上这些类型的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参与市场竞争。2004年,中国物流市场增长超过20%,重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物流市场活跃,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物流企业的特征
1.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
中国物流需求的多样化自然造就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供应企业。但是,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外,绝大多数还是单纯的运输公司。其中“一人一车”式的企业为数不少。这种散兵游勇的行业状况,导致了中国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不高。
2.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经济区域
3.物流企业提供的业务内容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
另外,根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数据,如下图,也反映出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目前仍以干线运输为主。
外资物流企业的特征
1.内外资物流企业的两重网络关系
外资物流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物流市场重点不同,形成业务上的互补。外资物流企业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70%;其次是服务于外资的第三方物流。其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而本土物流企业更注重国内物流市场,如公路铁路干线运输业务,国内业务占总收入的88%。其服务客户以本土企业为主。因此,中国物流市场形成了内外资两重网络,内外资物流企业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都在各自的领域参与竞争。
2.外资物流企业加速进入中国,业务领域不断丰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之际,各大牌外资物流企业频频动作,尤其是近两年,他们更是加紧在中国的谋划布局,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中国香港特区则利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物流企业纷纷赴内地发展。目前,已在上海申报的独资物流企业有60家,28家已获商务部批准。由于外资企业目前还主要关注国际物流市场,因此其投资大都集中在口岸城市,特别是机场、港口和保税区。
除了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DHL、FedEX、TNT、UPS等国际物流巨头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在中国动辄上亿美元的手笔,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加快独自步伐外,其他外资物流企业也都纷至沓来,在中国物流市场上跃跃欲试。
2005年2月26日,LG(中国)物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也使LG成为自2004年12月11日,中国涉及物流等大部分服务业全面开放后,首家将专业的物流系统引进中国的外资企业。据悉,LG早在6年前已在韩国创立了自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2004年5月开始,LG又将韩国物流专家大批派遣至中国,全面调查分析中国市场的物流结构,专门构建了适合中国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德国SCHENKER继2003年在北京首都机场设立面积达16 5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后,2004年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了面积达15 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可以处理的物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化学品和机械产品等。
瑞士的K&N(Kuehne & Nagel)公司通过内地与香港的CEPA合作,已经获得了在2005年底全面开放之前建立全资子公司的许可,并在2004年4月获得了交通部的甲级许可。K&N在中国18个沿海城市建立起了代表处网络,同时利用与胜科物流的交叉持股关系,通过新科安达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以在上海宝山和外高桥的两个物流中心为基础,K&N打算在2005年底前结束与中方的合作关系,还计划在内地如武汉、成都以及长春开设新的办事处和配送中心。
2004年11月1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陈广才携该国东南集团高层代表团来到无锡,与无锡市北塘区签约扩大物流领域的投资。该集团将投资1亿美元,与无锡金南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无锡交通汽车厂,并创办无锡市首家中外合资驾校——无锡金南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几乎与东南集团进军无锡同时,深圳最大的外资物流项目——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将投资26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原料供应基地。
物流地产巨头美国普洛斯计划在未来5-7年内,投资20亿美元在中国打造沿海仓储网络。对于这一物流外资“巨无霸”项目落户深圳,有关专家认为,建设大型工业原料交易市场,已成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积极应对加入WTO、构筑世界级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迫切要求。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本地制造业成本,同时还可以在成本、信息、采购、销售、出口等方面增强深圳对制造业的吸引力,从而使本地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3.外资物流企业聚集中国
从地域分布看,外资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大经济区域,其中约半数企业选择长三角地区。以日本企业为例,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调查,截止到2003年底已有14 000个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其分布如下: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外资企业投资已由沿海地区开始逐渐向内陆城市转移,必然要刺激内地物流市场的发育。
4.外资物流抢滩中国制造领域
外资企业主要选择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日本企业为例,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调查,上述14 000个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其进入领域如下:
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复杂,物流产业则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带。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存在的市场,没有市场,产业便没有了依托,所以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就要大力培养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