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初中数学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诱发学生思考和诠释数学内涵,同时还要注意适度、合理和科学的原则,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想学、乐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文仅两个方面度谈一点个人浅见。
一、创设教学情境所要注意的原则
1.创设情境要适度
所谓过犹不及,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利用情境是为了给更好的课堂教学服务,但如若教师总是刻意地制造过多的情境,不仅不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目的,还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无法突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堂也许看起来很精彩,教学情境不断,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从一个情境跳到另一个情境,但是兴趣盎然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混乱的知识结构,课堂华而不实。
2.教学情境要科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不得有任何一点马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要十分注意科学性原则,绝对不能随便引入一个漏洞百出的情境,对所需要的条件不加以具体说明和限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在一次教学交流活动中,我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位于在海上A、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 处遇难船只的报警,已知∠A=∠B,如果这两艘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 能否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尽管这个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但是显然它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首先,教师并没有说明∠A和∠B是如何测得的,此处,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其次,两艘船的运动轨迹并不清楚,只有在两艘船分别沿0A、OB这两条线段行进的时候,才能应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要多花心思,多加注意,一定要做到严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以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题 上对新知识的引入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一整章知识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起到了“知识预热”的作用,让他们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个大致的感受,也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对课堂新知识的引入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引入新课,在课堂伊始便给知识注入了趣味的成分,甚至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奠定基础,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其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和各个内角的角度。经过自己动手和体验,学生沉浸于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自主探索中,不仅很快对其性质有了直观的了解,还通过自主探索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以情境诱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进行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动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基础,它能够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个体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培养学习情趣,激起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的讲解和训练时,我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投下影子,已知在某一时刻,阳光恰好于教学楼成30°角,此时影子的长度为5米,问教学楼有多高?这一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学中,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3.以情境诠释内涵,便抽象为具体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虽然不如高中数学那样高,但是对于仍然习惯以感性思维来考虑问题的初中生来说,数学仍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多数学名词和术语都让学生感到费解,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尽量让自己的表述更能加通俗易懂,但是学生仍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创设一个直观、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频数”的概念,我在课前统计了全班学生的身高,事先做好了统计表。在课堂上,我邀请学生和我一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作一个统计。由于教学内容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于是他们个个都积极参与。在按照计划作好了统计表后,我带领学生分析所作的统计表,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频数的概念,学生也在这样的情境下轻松理解了这一个概念,省去了过多枯燥的语言解释。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情境教学,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燕飞;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年24期
[2]潘燏;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 陕西教育 1995年08期
[3]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尝试[J]. 数学通讯 2003年11期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想学、乐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文仅两个方面度谈一点个人浅见。
一、创设教学情境所要注意的原则
1.创设情境要适度
所谓过犹不及,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利用情境是为了给更好的课堂教学服务,但如若教师总是刻意地制造过多的情境,不仅不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目的,还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无法突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堂也许看起来很精彩,教学情境不断,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从一个情境跳到另一个情境,但是兴趣盎然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混乱的知识结构,课堂华而不实。
2.教学情境要科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不得有任何一点马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要十分注意科学性原则,绝对不能随便引入一个漏洞百出的情境,对所需要的条件不加以具体说明和限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在一次教学交流活动中,我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位于在海上A、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 处遇难船只的报警,已知∠A=∠B,如果这两艘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 能否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尽管这个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但是显然它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首先,教师并没有说明∠A和∠B是如何测得的,此处,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其次,两艘船的运动轨迹并不清楚,只有在两艘船分别沿0A、OB这两条线段行进的时候,才能应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要多花心思,多加注意,一定要做到严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以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题 上对新知识的引入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一整章知识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起到了“知识预热”的作用,让他们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个大致的感受,也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对课堂新知识的引入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引入新课,在课堂伊始便给知识注入了趣味的成分,甚至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奠定基础,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其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和各个内角的角度。经过自己动手和体验,学生沉浸于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自主探索中,不仅很快对其性质有了直观的了解,还通过自主探索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以情境诱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进行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动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基础,它能够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个体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培养学习情趣,激起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的讲解和训练时,我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投下影子,已知在某一时刻,阳光恰好于教学楼成30°角,此时影子的长度为5米,问教学楼有多高?这一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学中,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3.以情境诠释内涵,便抽象为具体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虽然不如高中数学那样高,但是对于仍然习惯以感性思维来考虑问题的初中生来说,数学仍具有很大的难度,很多数学名词和术语都让学生感到费解,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尽量让自己的表述更能加通俗易懂,但是学生仍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创设一个直观、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频数”的概念,我在课前统计了全班学生的身高,事先做好了统计表。在课堂上,我邀请学生和我一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作一个统计。由于教学内容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于是他们个个都积极参与。在按照计划作好了统计表后,我带领学生分析所作的统计表,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频数的概念,学生也在这样的情境下轻松理解了这一个概念,省去了过多枯燥的语言解释。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情境教学,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燕飞;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年24期
[2]潘燏;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 陕西教育 1995年08期
[3]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尝试[J]. 数学通讯 2003年11期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