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各项教学策略给出了详细分析,对语文古诗词的日常授课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教学的创新性,要求在语文日常授课中,要移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应用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诗歌授课中,诗歌本身承载了诗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和追求等,当诗人将这些思想情感都寄托在了简单的诗词中,如果对其没有浓厚 的学习兴趣,会感觉诗歌的学习非常枯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应用各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深层次的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从诵读出发,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从诵读出发,在多次朗读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注重读在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古诗词中会含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哲理,学生在有感情进行朗读过程中可提升对古诗韵味的感受,深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因此,在对诗歌进行详细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有良好的把握,在阅读中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力求做到感受诗人的主要内心情感,并将之融入朗诵中。在学生多次进行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为儒雅,神态极为悠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样子等。这样的授课过程,不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作者的内心,更提升了古诗词的体验。
二、从兴趣出发,体会诗词中的美感
诗词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跨度,有时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如果缺乏了兴趣,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兴趣,体会诗词中的美感,从而喜欢学习诗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琵琶行》的学习中,需要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能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教学前,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布置学习探究的任务,其中小组成员要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琵琶行》时的年代背景,以及通过《琵琶行》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境。学生在自行探究过程中,会了解年代背景,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之后,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对其有什么理解。小组成员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希望能够对作者和这首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带领学生分析诗时,由于学生对年代背景有所了解,不会与作者有年代的距离感,更能感知作者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感受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明白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三、从情境出发,体会诗词中的心境
古诗词当中,能够以最简练的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怀,其诗中的场景可以古朴典雅,也可以气势磅礴。有些诗词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陆游的《示儿》、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有些诗词体现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老将行》等。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作者的心境和含义的理解有时会不透彻,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归园田居》教学时,需要学生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首诗中描绘的场景播放出来,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羅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平淡和美好。并提问学生,为什么陶渊明不做官,要过如此平淡的生活呢?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对每一个场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明白《归园田居》描写的是诗人为了摆脱污浊的官场,自愿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更能明白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失望,也明白作者追寻朴实的心境,不要荣华富贵的潇洒,追求真实、正直、不虚伪的人的本性。从情境出发,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境。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由于生活的年代、文化背景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感和心境等,使学生喜欢学习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海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6 (5).
[2]聂瑞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
[3]邱宗林.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编辑:张驰)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教学的创新性,要求在语文日常授课中,要移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应用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诗歌授课中,诗歌本身承载了诗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和追求等,当诗人将这些思想情感都寄托在了简单的诗词中,如果对其没有浓厚 的学习兴趣,会感觉诗歌的学习非常枯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应用各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深层次的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从诵读出发,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从诵读出发,在多次朗读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注重读在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古诗词中会含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哲理,学生在有感情进行朗读过程中可提升对古诗韵味的感受,深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因此,在对诗歌进行详细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有良好的把握,在阅读中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力求做到感受诗人的主要内心情感,并将之融入朗诵中。在学生多次进行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为儒雅,神态极为悠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样子等。这样的授课过程,不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作者的内心,更提升了古诗词的体验。
二、从兴趣出发,体会诗词中的美感
诗词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跨度,有时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如果缺乏了兴趣,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兴趣,体会诗词中的美感,从而喜欢学习诗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琵琶行》的学习中,需要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能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教学前,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布置学习探究的任务,其中小组成员要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琵琶行》时的年代背景,以及通过《琵琶行》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境。学生在自行探究过程中,会了解年代背景,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之后,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对其有什么理解。小组成员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希望能够对作者和这首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带领学生分析诗时,由于学生对年代背景有所了解,不会与作者有年代的距离感,更能感知作者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感受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明白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三、从情境出发,体会诗词中的心境
古诗词当中,能够以最简练的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怀,其诗中的场景可以古朴典雅,也可以气势磅礴。有些诗词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陆游的《示儿》、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有些诗词体现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老将行》等。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作者的心境和含义的理解有时会不透彻,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归园田居》教学时,需要学生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首诗中描绘的场景播放出来,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羅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平淡和美好。并提问学生,为什么陶渊明不做官,要过如此平淡的生活呢?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对每一个场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明白《归园田居》描写的是诗人为了摆脱污浊的官场,自愿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更能明白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失望,也明白作者追寻朴实的心境,不要荣华富贵的潇洒,追求真实、正直、不虚伪的人的本性。从情境出发,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境。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由于生活的年代、文化背景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感和心境等,使学生喜欢学习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海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6 (5).
[2]聂瑞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
[3]邱宗林.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