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戏剧活动”是我园近两年来尝试开展的一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根据各班多次的活动经历,我们整理并提炼出七大环节的活动内容。
一、确定故事,创编剧本
剧本是戏剧工作的开端,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首先,寻找一个合适的内容作为剧本创作的来源。可以在优秀绘本或经典儿童故事中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简单有趣、戏剧冲突明显,易于幼儿表现的内容,例如:《拔萝卜》、《丑小鸭》、《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来建构剧本,比如在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随着对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各班创作出与主题密切关联的剧本,如《十二生肖的传说》、《中秋节的故事》、《小武松上山》等。
在幼儿熟悉理解了故事内容后,教师让幼儿参与剧本的讨论和台词的创编。在设计台词时要注意角色的出场顺序,弄清楚“谁先出场,接着是谁”,还要注意对话间的关联,以情境式的提问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语言强调形象化和动作化,还可运用相同的句式,简短易懂、琅琅上口,让幼儿一听就明白。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讨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表情,并借助贴纸、简笔画进行记录。经过讨论、修改,最初的剧本便成型了。引导幼儿创编剧本时,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是最简洁、清晰的,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二、讨论角色,统计人数
有了脚本的提示,幼儿就可以模仿人物的对话、动作了。这时,确定角色人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各有几个,一些数量不明确的角色可以是几个,还有小朋友没有角色怎么办?角色确定后,教师用一张大表将幼儿讨论的角色人数记录下来。
三、选择音乐,设计动作
音乐在儿童戏剧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幼儿对剧情熟悉、掌握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象,选择适合剧情的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幼儿零散的音乐经验与剧情的需要相结合,让幼儿明白,在选择音乐时,不仅要注意是否动听,更要注意是否与剧情相吻合,能否恰当地表达剧情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音乐想象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创编动作则根据“创设故事情境-提炼动作元素-与音乐相匹配-创造性表现”的基本过程。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教师帮助幼儿丰富、迁移生活经验非常重要。由于探究性戏剧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创意表达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弱化了动作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跟音乐一起玩”。音乐是预设的,但动作是可以生成的。
四、竞争角色,排练动作
当幼儿熟悉了剧本,掌握了对话,了解了音乐动作后都跃跃欲试想扮演角色了。为了尊重幼儿的扮演意愿,加深对角色的情感体验,竞争角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先让幼儿根据意愿自主选择,这样就会引发矛盾——有的角色少,想演的人多或是有的角色没人愿意扮演。针对这些矛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办法,通常幼儿会选择现场较量,展示自己的优势,然后由大家投票决定胜负。经过一系列的竞演PK,确定角色的背后是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角色的特点、要求,加深了大家对这一角色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每个幼儿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当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幼儿表现出退缩或不自信时,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给他们一个机会,或许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排练是在幼儿熟悉台词和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利用集中教学时间进行排练,抓住区域活动尤为重要。利用有表演材料的区域(表演区),让少数幼儿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戏剧练习。在这里师幼、幼幼互动的机会增多,彼此交流想法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开展戏剧活动,创设适宜的表演空间是必要条件,每班安排形式各样的表演区,投放演出服装、道具、场景,供幼儿选择使用;投放图文并茂的大剧本、排练记录本、表演提示图等帮助幼儿自主排练。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晨间、餐后、起床、离园等活动时间练习动作,体验不同角色的动作、对话。当然,亲子活动也不要忽视。给家长一份脚本,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表演,帮助练习。
五、服装道具,分工制作
制作服装道具前需要统计各角色需要的服装道具有哪些,各需要几件;背景道具需要哪些;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收集各种做道具的材料的办法:材料库里找,去别的班级借,自己制作,请家长帮忙做等等。最后,大家分工合作,有个性的独特服饰请家长帮助制作;大背景由老师完成轮廓,幼儿分组装饰;数量较多的小道具安排在美工区制作完成。教师让幼儿全程参与材料收集、设计制作,既独立创作又相互学习。这些道具服装虽然很稚拙,但整个过程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既有独立创作又有相互学习,幼儿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六、制作海报,邀请观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演,孩子们不满足于在班级小剧场的排练演出了,想要邀请观众来看演出。用什么办法吸引别人来看演出呢?大家想到了打电话通知、寄信、送请柬、家园栏贴通知等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了解了“海报”的作用,萌发了制作海报进行宣传的想法。于是,教师组织幼儿欣赏海报,讨论海报上需要有什么内容,怎样体现剧情、角色等内容,怎样排版好看?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各种不同的图案、文字条、装饰物和相关美工工具。制作完成后“张贴在哪里合适”孩子们还会讨论一番。当幼儿将绘画、手工、类文字的方式设计的海报张贴在班级门口或幼儿园门口时,总能吸引到众多的大、小观众。
七、正式演出,交换角色
成功邀请到观众后,大家就要做演出前的准备了。为了防止幼儿在演出前忘记角色或演出时忘记台词,教师召集幼儿梳理出“演员的注意事项”和“观众的注意事项”。表演结束后,安排观众和演员互动,观众选出最喜欢的演员,为演员提出建议。教师要提醒观众,不以表演得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演员的标准,不要只关注表演的结果;而要关注表演的过程,以幼儿获得成长、享受表演的快乐为最终目标。
再次演出前,幼儿可以交换角色,将自己的标记取下来重新放在新角色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意愿。由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已经获得了不同角色的表演经验,交换角色后稍作排练很快就能流畅顺利地进行表演。
探究性戏剧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宽松的。从创编剧本到选择音乐,从讨论角色到竞争角色,从制作服装到制作海报,从分组排练到正式演出,幼儿都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了自主参与的空间。在戏剧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共同接受困难的挑战,共同享受表演的快乐。
一、确定故事,创编剧本
剧本是戏剧工作的开端,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首先,寻找一个合适的内容作为剧本创作的来源。可以在优秀绘本或经典儿童故事中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简单有趣、戏剧冲突明显,易于幼儿表现的内容,例如:《拔萝卜》、《丑小鸭》、《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来建构剧本,比如在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随着对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各班创作出与主题密切关联的剧本,如《十二生肖的传说》、《中秋节的故事》、《小武松上山》等。
在幼儿熟悉理解了故事内容后,教师让幼儿参与剧本的讨论和台词的创编。在设计台词时要注意角色的出场顺序,弄清楚“谁先出场,接着是谁”,还要注意对话间的关联,以情境式的提问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语言强调形象化和动作化,还可运用相同的句式,简短易懂、琅琅上口,让幼儿一听就明白。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讨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表情,并借助贴纸、简笔画进行记录。经过讨论、修改,最初的剧本便成型了。引导幼儿创编剧本时,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是最简洁、清晰的,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二、讨论角色,统计人数
有了脚本的提示,幼儿就可以模仿人物的对话、动作了。这时,确定角色人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各有几个,一些数量不明确的角色可以是几个,还有小朋友没有角色怎么办?角色确定后,教师用一张大表将幼儿讨论的角色人数记录下来。
三、选择音乐,设计动作
音乐在儿童戏剧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幼儿对剧情熟悉、掌握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象,选择适合剧情的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幼儿零散的音乐经验与剧情的需要相结合,让幼儿明白,在选择音乐时,不仅要注意是否动听,更要注意是否与剧情相吻合,能否恰当地表达剧情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音乐想象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创编动作则根据“创设故事情境-提炼动作元素-与音乐相匹配-创造性表现”的基本过程。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教师帮助幼儿丰富、迁移生活经验非常重要。由于探究性戏剧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创意表达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弱化了动作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跟音乐一起玩”。音乐是预设的,但动作是可以生成的。
四、竞争角色,排练动作
当幼儿熟悉了剧本,掌握了对话,了解了音乐动作后都跃跃欲试想扮演角色了。为了尊重幼儿的扮演意愿,加深对角色的情感体验,竞争角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先让幼儿根据意愿自主选择,这样就会引发矛盾——有的角色少,想演的人多或是有的角色没人愿意扮演。针对这些矛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办法,通常幼儿会选择现场较量,展示自己的优势,然后由大家投票决定胜负。经过一系列的竞演PK,确定角色的背后是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角色的特点、要求,加深了大家对这一角色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每个幼儿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当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幼儿表现出退缩或不自信时,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给他们一个机会,或许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排练是在幼儿熟悉台词和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利用集中教学时间进行排练,抓住区域活动尤为重要。利用有表演材料的区域(表演区),让少数幼儿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戏剧练习。在这里师幼、幼幼互动的机会增多,彼此交流想法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开展戏剧活动,创设适宜的表演空间是必要条件,每班安排形式各样的表演区,投放演出服装、道具、场景,供幼儿选择使用;投放图文并茂的大剧本、排练记录本、表演提示图等帮助幼儿自主排练。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晨间、餐后、起床、离园等活动时间练习动作,体验不同角色的动作、对话。当然,亲子活动也不要忽视。给家长一份脚本,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表演,帮助练习。
五、服装道具,分工制作
制作服装道具前需要统计各角色需要的服装道具有哪些,各需要几件;背景道具需要哪些;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收集各种做道具的材料的办法:材料库里找,去别的班级借,自己制作,请家长帮忙做等等。最后,大家分工合作,有个性的独特服饰请家长帮助制作;大背景由老师完成轮廓,幼儿分组装饰;数量较多的小道具安排在美工区制作完成。教师让幼儿全程参与材料收集、设计制作,既独立创作又相互学习。这些道具服装虽然很稚拙,但整个过程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既有独立创作又有相互学习,幼儿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六、制作海报,邀请观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演,孩子们不满足于在班级小剧场的排练演出了,想要邀请观众来看演出。用什么办法吸引别人来看演出呢?大家想到了打电话通知、寄信、送请柬、家园栏贴通知等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了解了“海报”的作用,萌发了制作海报进行宣传的想法。于是,教师组织幼儿欣赏海报,讨论海报上需要有什么内容,怎样体现剧情、角色等内容,怎样排版好看?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各种不同的图案、文字条、装饰物和相关美工工具。制作完成后“张贴在哪里合适”孩子们还会讨论一番。当幼儿将绘画、手工、类文字的方式设计的海报张贴在班级门口或幼儿园门口时,总能吸引到众多的大、小观众。
七、正式演出,交换角色
成功邀请到观众后,大家就要做演出前的准备了。为了防止幼儿在演出前忘记角色或演出时忘记台词,教师召集幼儿梳理出“演员的注意事项”和“观众的注意事项”。表演结束后,安排观众和演员互动,观众选出最喜欢的演员,为演员提出建议。教师要提醒观众,不以表演得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演员的标准,不要只关注表演的结果;而要关注表演的过程,以幼儿获得成长、享受表演的快乐为最终目标。
再次演出前,幼儿可以交换角色,将自己的标记取下来重新放在新角色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意愿。由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已经获得了不同角色的表演经验,交换角色后稍作排练很快就能流畅顺利地进行表演。
探究性戏剧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宽松的。从创编剧本到选择音乐,从讨论角色到竞争角色,从制作服装到制作海报,从分组排练到正式演出,幼儿都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了自主参与的空间。在戏剧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共同接受困难的挑战,共同享受表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