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些“秋”事儿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从不错过花期,在枝头恣意绽放并弥散沁人香气;大雁舞动丰盈羽翼,激情擦过高远天空,执着飞向南方;庄稼金灿灿、黄澄澄绵延一片,近乎炫耀地向我们宣告,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风儿穿过树林,杏叶片片飞落,像黄色的蝴蝶在旋转、翻飞、起舞……秋,如此美丽,又怎能与之擦肩而过?让我们的孩子和“秋”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在童心里晕开涟漪、翻起浪花……

眼眸里的秋——欣赏秋之美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秋天,无论是都市的公园,还是乡村的农田,都抹上了一层浓浓的秋色。我们不仅可以带幼儿赏秋景,还可以帮助幼儿思考、分析季节更迭所带来的万物变化,产生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1.做好赏景准备
  外出欣赏秋景,我们最好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变“牵手”为“放手”,鼓励其大胆尝试。如:让幼儿自行设计赏景路线,用绘画的方式表征景点所在的位置,了解平面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空间方位;通过对“外出赏景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幼儿准备好旅游鞋、运动服、太阳镜、帽子、望远镜、水、食物、餐巾纸、背包等物品。
  2.注重赏景过程
  赏秋之前,我们要“未雨绸缪”,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了解沿途景点相关知识。如,大多数幼儿对 “带刺的苍耳”“会飞的蒲公英”“成熟后的大豆会弹射”十分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储備和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为什么银杏的叶子是扇形的?而桂树的叶片是卵形的?”秋天的落叶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赏景时,可引导幼儿捡拾不同树木的落叶,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叶片结构由叶形、叶端、叶基、叶纹组成,观察 “菊花”“一串红”等秋季花卉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它们的特性。沿途鼓励幼儿向果农了解柿子、苹果、桔子等水果的栽种方法、生长条件、管理要领等。在这过程中,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探索。比如,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绘制调查表记录树叶的形状等。

  3.学会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要和幼儿一起梳理赏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幼儿持续深入探究问题。如,通过访问成人、同伴,了解叶子形状的种类,并通过查找资料对获取的结果进行验证。另外,要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记录自己探究的过程及结果,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鼓励幼儿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结果。这样的总结和评价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取认知经验、拓展认知空间,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舌尖上的秋——品尝秋之美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中,唯有秋季是个鼓胀得圆滚滚的季节,枝头的果实摇摇欲坠,地上的庄稼金黄一片……蒸制桂花糕、油炸南瓜饼、酿葡萄酒、烤山芋、冰糖银耳梨汤、红枣莲子羹、榛子饼干、玉米松子……光是听着这些秋季美食,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秋季有其他季节无法企及的丰富食材,那就和幼儿做一做、尝一尝吧!
  1.收集食材
  做一道秋季美食,应将收集食材的过程当作幼儿最好的学习机会。以做桂花饼为例,需要准备桂花、面粉、蜂蜜、酵母。摘桂花(学习采摘的方法),晾晒桂花(晾晒过程中,仔细观察桂花颜色的前后变化),购买面粉(知道面粉的单价,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收集酵母(了解酵母的发酵作用),等等。
  2.学习制作
  和面时,鼓励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了解面粉、水之间的比例,探索等量的两盆面粉兑进不等量的水、不等量的两盆面粉兑进等量水的不同结果,观察放酵母后面团的变化。调制蜂蜜桂花馅儿,感知蜂蜜的粘稠、甘甜等,探索在面团里放蜂蜜桂花馅儿的最佳方法(运用揉、压、拍、搓的方法将面团变成面皮儿,在中间放上适量的桂花蜂蜜馅儿,拎起面皮四周合拢在一块,用手团一团、压一压)。烘焙时,掌握烤箱的火候和时间等。
  3.分享美食
  将烘焙好的桂花饼送给长辈尝一尝,也可鼓励幼儿将桂花饼送给邻居、亲戚品尝。成人可对制作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如,饼的口感是否松软、馅儿的口味是否香甜可口、烘焙时间是否适中等,以便于幼儿在下次操作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善。另外,教会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如,你们会做桂花饼了,猜测一下芝麻馅儿饼、萝卜丝儿饼的制作方法?待幼儿积累一些制作经验后,可鼓励幼儿自行准备相应的食材,动手做一做、尝一尝。

喉咙里的秋——吟唱秋之诗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古人赞秋、感秋、伤秋、悲秋的诗歌不胜枚举。在秋季里,和幼儿应时应景地学习、吟诵相关题材的诗歌,可以促进幼儿对诗歌的热爱,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1.吟诵古诗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杜牧所作的《山行》是一首七言唐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几个元素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秋之画面。
  开始,我们可和幼儿一起反复欣赏古诗,接着提出“在古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词语和句子”等问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根据幼儿的表现,可将诗句变成故事进行讲述,在讲述的同时运用ppt逐一出示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画面。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直观具体的画面能促进幼儿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最后学习吟诵诗歌,重点了解1、2、4句押韵的特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可尝试再找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通过诗歌与诗歌之间的横向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异同。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2.唱响歌谣
  现代幼儿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秋游时,可带幼儿去农村走一走,近距离地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认识水稻、棉花、高粱等农作物,了解农民的辛劳,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就餐习惯。《秋天多么美》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歌中描绘了秋天庄稼成熟的美好景象。另外,还有《秋风起来了》《小树叶》等歌曲也适合幼儿歌唱。

指尖上的秋——创意秋之妩媚


  秋天是个让人产生遐想的季节,也是个让人涌动创作欲望的季节。《指南》中强调:“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绘画——表现秋天
  幼儿在感受和欣赏秋天的景色之后,就会产生表达与创造的欲望,而绘画活动恰恰契合了幼儿这一心理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棉签、排笔、毛笔、丙烯颜料、炫彩棒、蜡笔、水粉、水彩笔、记号笔、报纸、卡纸、素描纸等绘画材料,用品种、数量充足的材料保证幼儿画面的饱满和丰富。如,幼儿用记号笔表现树林的轮廓后,可鼓励其用棉签涂小面积的叶片,排笔涂大面积的叶片;在“彩绘葫芦”活动中,探究丙烯颜料的特点,一开始,幼儿在刚涂好底色的葫芦上作画,发现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很“糟糕”。通过思考与反复验证,他们发现只有等葫芦上的丙烯颜料风干后,才可以在上面画图案。这种等待正是幼儿对法则与规律的严格遵守,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具体体现。
  2.手工——创意秋天
  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稻壳、花生壳、稻草、玉米秸秆、枯树枝、落叶、芦苇花等材料,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造型设计、材料搭配统统由幼儿自己決定,成人不要过多干涉。对幼儿制作的“种子贴画”“花生风铃”“稻草人秀”“芦苇插花”“树桩大咖秀”等美工作品进行点评时,以正面的积极评价为主。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自主意识并让其获得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可鼓励幼儿用这些手工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也可将这些作品带到幼儿园布置班级的美工区,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创造。
  《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活动中,通过“观赏秋”“品尝秋”“吟诵秋”“创意秋”等直接经验的学习形成多元立体映照,丰富、拓展了幼儿对秋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情感。
其他文献
夏天要走了,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大海?冷饮?冰块?有没有想过,冰块不只可以用来降温,还能用来画画?  任天赐(两岁半):我……七彩地球!  在伊甸园儿童美术活动基地,萍萍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冰块画画。看,只有两岁半的天赐,已经在纸上铺满自己喜欢的色彩,手握冰塊做画笔,抡着小胳膊画圆呢。在与纸张的摩擦中,冰块逐渐化成水,融合了不同的颜料,留下迷人的痕迹。等待底色变干后,孩子们再自由选取颜料,用画
期刊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天是一个追思怀乡的季节,陌上百草枯黄,落木萧萧而下,易让人伤感,更易触发羁旅对往昔的追忆、对故园的思念,确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此刻,我凝望着窗外如练的一江秋水、依旧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如碧簪的远山,不禁怀念起童年时故乡的秋,正所谓“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童年,故乡的秋是明快的。只记得,一阵飒飒凉风吹来,一夜之间便消去酷暑迎
期刊
秋天是柚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幼儿园里也有柚子树,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们进行探索发现,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柚子主题活动。在结合《指南》以及分析主题特性之后,我们主要梳理了以下两条目标:  1.了解柚子树及柚子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主要品种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用猜测、验证、记录、艺术等多种方法表现对柚子的认识,能积极互动并交流自己的探索。  围绕主题目标,我们主要安排了以下活动。比如
期刊
荣获2018年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山西省一等奖 国家三等奖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此项目属于科学类,利用廢旧电动车后轮、电动车把手(开关转速控制)、镀锌方管等材料。  创新点:实现快速播放多幅画面。让静态的事物动起来,跑起来,利用这个原理,让本来不连续的物体图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视觉后会产生连续动作的视觉体验。改变图像显示的速度,还可以体验动作的快慢。  安全性:节约环保的原
期刊
学龄前期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其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应携手共同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师生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品质,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名这样的孩子——他们由于
期刊
印度电影,一个独特的存在。一提起它,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令人炫目的歌舞场景。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其中探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探讨僵化的教育理念问题,《起跑线》探讨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地球上的星星》探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探讨女性社会地位和教育问题等,它们都极具现实意义。  最近,我又看了一部探讨儿童性教育的印度迷你剧《父与子的性教尬聊》。
期刊
秋天到了,从山脚下望上去,虞山上的树木都变成黄黄红红的,不像夏天那么碧绿碧绿的。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三(3)班 李可炀
期刊
在一条宠物街上有一只大鱼缸,鱼缸里有许多金鱼。其中的红金鱼和黑金鱼们看到同伴们陆续被新主人带走,纷纷与他们告别:“再见,拉拉!”“再见,贝贝!”  在一次次期待中,终于,欢欢、泡泡和小小被鱼网捞起装进一个花边小鱼缸里,被主人带回了家,放置在舒适安静的凉台上。  可是,没过几天,泡泡就心烦意乱、怏怏不快起来了。欢欢关心地问:“泡泡,你怎么了?生病了吗?”泡泡撅着嘴烦躁地说:“这里空间太小,朋友太少,
期刊
妈妈快过生日了,今年我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她。送什么呀?送一只发卡?一张贺卡……對了,每次妈妈过生日爸爸都会送给妈妈一束漂亮的花,妈妈收到后特别的开心。今年,我要自己种花送给我最爱的妈妈,她一定会超级开心的。  于是我跑到隔壁爱种花的奶奶家,跟她说明了情况,要了一些花的种子种到了院子里。奶奶还教了我怎么养护花。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来看我的小花,我有时会给他们浇水,有时会给他们施肥,还会坐下来跟他
期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秋天到了,孩子们的周围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孩子们散步时会捡起一片树叶好奇地问:“咦?为什么它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看,田里的麦子也黄了!”“小树叶在操场上跳舞了。”……  中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他们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充分认识秋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