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至,这一杯互联网咖啡能热多久?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驚人的增长与“烧钱”的速度


  回顾瑞幸一年多的发展历程,成长速度确实惊人。从2017年10月,瑞幸第一家门店在银河SOHO开业开始,到2018年11月底,瑞幸官方数据显示已经在全国21大城市,开设了超过1 700家门店。这样疯狂增长的背后,各方看到的无外乎是国内咖啡饮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以及破坏式创新对原有市场带来的冲击。
  所谓巨大潜力,无外乎来自于一些第三方数据,例如我国的年人均咖啡消费不足5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年人均消费为20杯。而北美以及欧洲国家的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就连同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年人均咖啡消耗也分别达到了360杯和140杯。而对此的判断,就是从5杯到几百杯之间,必定会孕育巨大的商机。于是乎,我们曾经在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市场看到的火热场景,再次出现。互联网咖啡品牌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少不了资本的助推以及疯狂地“烧钱”。
  优惠和补贴似乎成了一众互联网咖啡身上比“口感”更重要的标签。连咖啡的分享好友免费喝、瑞幸的买二赠一、买五赠五,以及全国门店轻食一律5折,实际上都透出一个热词——补贴。
  同行业竞争对手定价30元人民币左右一杯的拿铁,在互联网咖啡品牌的各种补贴后只需要十几元人民币甚至更低。这样的“大方举措”也让一众互联网咖啡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无数用户,开拓了大批门店。
  除了补贴之外,跟其他互联网风口项目一样,大面积、重资金的广告轰炸也出现在互联网咖啡品牌身上。张震和汤唯等大牌明星代言,电梯间、公交站和社交网络等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广告,屡见不鲜。瑞幸创始人钱治亚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7月之前已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做营销推广 。

“烧”出来的繁荣都势必要经历回归和重整


  当然,互联网咖啡头部品牌不屑于同门相残,而是剑指传统的咖啡连锁品牌。因为新物种要“代替”老物种。
  瑞幸一直“剑指”星巴克。从之前的各项声明到供应链“之争”,外界一度认为星巴克确实受到了互联网咖啡新势力的冲击。但冷静分析一下,星巴克和瑞幸、连咖啡等销售的本就不是一类“商品”。星巴克首先卖的是“第三方环境”,其次才是与之匹配的咖啡饮品。而互联网咖啡卖的主要是咖啡,至于环境就无法提及了。而卖产品,首先是咖啡的口感、味道能打动人心,并非补贴换来的一时兴起。当然,星巴克或许会受到冲击。根据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区同店销量下降了2%,要低于2017年同期的上涨7%。不过,在2018年的经济环境下,这2%的下滑与互联网咖啡的进击有多大关联,恐怕很难作出判断。
  客观来看,瑞幸和连咖啡等品牌的兴起,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市场培育作用。但是送券、连杯或免费等补贴,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在获得用户的同时也为其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烧钱”换来的规模和成长,可持续吗?对此,一位投资银行的分析人士表示:“今年(2018年)几乎所有投资人花钱都变得非常谨慎,互联网咖啡能够获得一系列重大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其他的(项目)都投完了,而那些相对成熟的项目想要继续跟进的成本太大。互联网咖啡是目前剩下的新项目中,数据表现相对不错的。”
  冷静的媒体,开始关注互联网咖啡与共享出行以及共享单车市场的共性问题。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对比,在那些堆积成山的废弃共享单车面前,更多人产生的反应是警醒。
  舆论对于“烧钱”换市场的模式一直心有余悸,但这种思维模式曾一度在共享出行和共享单车领域盛行,ofo背后的推动者,著名天使投资人朱啸虎的这句话听来值得玩味:“好的需求,完全是靠用户自发以及口碑产生出的病毒式传播。靠‘烧钱’起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
  或许是处于成本的压力,一直疯狂“烧钱”的瑞幸在近日也放缓了狂奔的脚步。近日,瑞幸在外卖方面调整了运费规则。此前,用户单笔订单满35元人民币就能免除配送费。调整之后,用户需要单笔订单满55元人民币,才能享受免费配送服务。据悉,这项标准已在北京和上海的门店开始实施。
  中国咖啡行业需要本土的优秀品牌,但太多例子也告诉市场,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对于如今疯狂奔跑的互联网咖啡品牌而言,高补贴以及大量门店扩张的重资产模式,意味着它们必须时刻保证资金链的稳定。重压之下,容易让初心跑偏。资本要的,原本就不是情怀,而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当初培育市场、赢得忠诚用户的目标,也往往会因为资本的助推跑偏。而目前的状态,是互联网咖啡品牌越扩张、越赔钱,必须要依靠海量用户数据、市场数据去获得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加持,继续为自己“输血”。
  写在最后
  每一次融资到手,创业者都会说要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上,但我们看到的仍是大打促销牌,用钱买流量和拉新。如今,火爆的互联网咖啡能否通过“烧钱”获得用户的忠诚度,又能否用“烧钱”培育出一个有情怀、有底蕴和有生命力的咖啡消费市场?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有一句话很值得琢磨:“100个铁粉比10 000个觉得你还可以的用户要好很多。”
其他文献
地产商的求生之路  今年5月,“京东自营房产”由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与中骏执行总裁王勐一同在直播间“接生”,400多万人共同见证它呱呱坠地的一刻。  实际上,中骏并非第一个在疫情防控期间借助互联网东风的地产企业。早在2月16日,恒大就宣布全面实施网上销售。之后仅三天的时间,恒大各项销售数据就呈暴发式增长,客户认购房屋47 540套,总价值约580亿元。  之后,3月中旬万科深圳星城线上直播卖房,
2019年年底,国内智能手机迎来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5G手机概念炒得火热,可5G网络何时能用上却是个行业未知数,加上年底换机潮来了,很多消费者迷茫了:这手机换还是不换?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吹捧”5G网络,昨天还是“小甜甜”的4G网络,今天就成了“牛夫人”。眼看春节就要来了,你说消费者究竟要不要去买个5G手机呢?“华米OV”(即华为、小米、OPPO和vivo)联着手把5G手机热度推到了“无与
智能语音输入渐成主流  几年前,输入法市场还是另一番光景,用户依赖拼音输入,嫌弃语音输入。因为,当时的语音输入功能在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存在漏洞,输出错别字多、特殊语句识别不了,而拼音输入准确性高,更加靠谱。  而今,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精进让语音输入法脱胎换骨,用户体验更佳。而用户在尝试了智能语音输入功能之后,也开始改观。其实,人工智能语音输入法被誉为办公“神器”、懒人“福音”的原
自走棋确实需要竞技化  回望过去,从2019年1月初《刀塔自走棋》出现,到后来众多厂商的纷纷效仿,短暂的时间里,自走棋已经诞生出无数变种,成了各个厂商“人手一份”的标配。随着自走棋的过度普及,它的势头已经不复当初,现在,可以说自走棋进入了一个更加平缓发展的时期。  “平缓发展”是个比较好听的说法,它可能有多种意思。往坏了说,热度冷却,也就是要“凉了”,一旦开始“平缓”可能就缓不过来;往好了说,冷却
《闲鱼》“变味”?  《闲鱼》本是个“卖闲置,淘二手”的二手物品交易APP,淘宝或支付宝账号直接登录之后,就能一键转卖淘宝账号中的二手物品,广受用户喜爱。2020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闲鱼》实现了2 000亿元GMV(成交金额),增速超过100%。  然而在优秀的GMV成绩之下,却有一些东西在悄然“变味”。《闲鱼》流量巨大、门槛不高,被一批职业卖家盯上,不少个人代销、厂家直销、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RTS品类为何沉寂?  《全球行动》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地方在于,《全球行动》并不是“红色警戒”IP改编的手游,暂时也没有特别大规模的买量推广 。虽然邀请了SKY和星际老男孩来做宣传,情怀满满,但RTS品类作为已是“时代眼泪”的游戏类型,导致很多人一开始不看好它的成绩。  而让我们认为是情理之中的,则是在于这款产品在移动端几乎是“最具RTS原味儿
增长趋缓,早教机器人市场开启精细化运营  2010年,火火兔首先在市场推出早教故事机,凭借新颖的讲故事功能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当年销量就突破了30万台;2015年,火火兔系列故事机销量更是超过了150万台,相当于2010年的5倍。而火火兔故事机销量暴涨的背后,是父母对幼儿教育重视的加深。  早教机器人市场爆火,自然引来了更多企业入局。早在2014年,早教机器人赛道的玩家就开始迅速增长,并逐渐在和早
二手车市场回暖  走过2020年的至暗时刻,国内二手车市场正在回暖。  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累计交易二手车达843.42万辆,同比增幅为52.89%,相较于新车1 289.1万辆的销量还有一些差距,但二手车的增长率比新车高出了近27%。即便是在6月这样的汽车行业销售淡季,二手车的交易量依然有着4.43%的环比增长。  对照2020年二手车市场整体下滑3.9%的数
登峰造极的“缝合怪”游戏  看完《创世理想乡》2分钟的宣传视频后,相信不少玩家的心理活动都是一个“蠢”字,强烈而荒诞的戏剧冲击感迎面而来。  你能在《创世理想乡》短短2分钟的宣传视频中看到至少10款以上知名游戏的各种经典要素,如果你再逐帧去分析这个2分钟的视频,甚至还能再挖出10款以上的其他游戏的经典要素。  可以说这款游戏对得起它“终极缝合怪”的称号,在视频中的每一秒都能看到“某某游戏”既视感,
“硬核”的  同样是“模拟器”游戏,品质也是千差万别,有追求高度拟真、寓教于乐的,也有“胡乱欢脱”,只为博君一笑的。  “硬核”模拟方面,微软旗下工作室 Aces Game Studio开发的“微软模拟飞行”(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系列算得上佼佼者。这个系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且一向以与真实飞行相媲美的繁复操作著称:从机翼控制到发动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