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设计说明
  美的鉴赏是中学生文学课的灵魂,是语文灵性教育的一个领域。教师要特殊重视这一点。这首诗的教授过程,讲授是重要的。但是美的传播主要不是口授的,而是感染的,是以教师的感染启动学生的感染。教师,绝不只是听、说、读、写的教士,而应该是美的感染的导师。所以教师首先能否被诗的美质所陶冶,所陶醉,这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授的途径:朗诵,有表情地朗诵,陶醉诗意中的朗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在的旋律和节奏美,仔细地品味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2.教学内容分析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探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睡”字面而来。所以,这“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亡而下,—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美好的环境。在第—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蝙蝠夜飞。这都是诗人想象之词。但这—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闪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映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时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别之意相协调。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品味诗人复杂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能力,力求有所感悟。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朗读—点评—感悟—赏析—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深沉、复杂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闻一多诗歌“三美”主张。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也许》是作者闻一多悼念女儿立的哀歌,诗中蕴涵诗人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种感情。
  5.教学多媒体使用
  (1)对诗人闻一多的简单的介绍。
  (2)运用幻灯片展示周国平的《女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6.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6.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的民族的英雄气概。然而爱女立瑛的夭折,给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以无情的打击,所以,为了表达他对女儿剪不断、挥不去的思念之情,写下了《也许》这首诗。唱出了内心的悲愤、孤苦、企盼之情,今天我们一同感受作者深沉、凝重而又复杂的情感,走进性情中人——闻一多的心灵世界。
  6.2 作者介紹(幻灯片)。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号友三。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开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巴金先生说“民族的良心,青年的挚友、一多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光辉的榜样。”
  闻一多有三首怀念早夭的女儿立瑛的诗:即《死水》里的《也许》,《忘掉她》,《我要回来》。这三首诗写得异常舒缓平静,丧女的悲哀几乎完全被诗人对死亡境界的精心描绘所洗净。
  6.3 书声琅琅。有的学者评价:闻一多的《也许》一诗是包着一团火的诗,在诗人的冷眼冷笔下,却是一汪平静的水,你能想象一下这诗的平静中蕴藏着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诵读指导 注意词的基调、节奏的顿挫、读出低沉的声情。
  (1)、个人朗读
  (2)、分小组读
  (3)、全班齐读
  (明确:要把握好低沉、后悔、 心疼、 愤怒、 怜爱、 痛苦、 欣慰。)   6.4 “悟”里看花。
  6.4.1 标题示有这首诗是一首葬歌,那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悼念诗呢?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地飞。”
  6.4.2 你能结合诗句猜测一下这是闻一多写给谁的葬歌?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6.4.3 作者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的什幺思想感情?
  “也许”一词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想象女儿只是睡着了,没有死去。诗人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6.4.4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女儿为什么总哭呢?
  因病痛的折磨,咒骂声的打扰,社会的黑暗。
  哭——累——“睡”
  6.4.5 诗中大多数笔墨写睡,只有两句隐含着“死”,这两句诗是: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这种写法叫做虚笔与实笔,两种笔法对照。诗人要写的是“葬歌”,是悼念死亡者的,如果直接写死亡,写送葬,就是实笔,未免直白,呆板,缺乏诗味,落入一般笔法的俗套。此处,诗人偏不写死,而是写睡,这是虚笔(虚拟的笔法)。这种虚笔写的是那样逼真。请问诗中借助哪些意象表象这一特点的?
  诗中重复以“睡”字暗示女儿的死去。以夜鹰、青蛙、蝙蝠、松阴等景物作培衬,暗示女儿睡在郊野的墓地里。写女儿睡在阳光、清风都照不到的地方,显示女儿长眠于地下,与地面世界完全隔绝。写女儿可以听到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的声音,暗示女儿埋在泥土中。作者给女儿盖上黄土,烧纸钱,这是下葬时的情景,显示女儿已逝世的事实。
  夜鹰 青蛙 蝙蝠 蚯蚓 阳光 清风 松荫 小草
  6.4.6 第一节的第二行,“你要睡一睡”中的“要”改成了“该”。行不行?这一改动对全诗有怎样的影响?
  这一改把原来的意思和神韵给改丢了。“要”是从对方作眼,把对方仍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意志的活人,爱女已死,却仍然把她当作有情感有意志的活人,这正与全诗中那迷乱的思绪相协调;而“该”则是从另一角度,即从“我”的理智推想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应该睡一睡,这就破坏了这首诗的基调──迷乱的思绪。而且,用“要”,能见出主观的情感色彩,而“该”则显得过于客观,过于理性化了。
  6.4.7 这是此笔法的作用,给安眠者创设了怎样的一种环境或者氛围?
  安静、 祥和、 宁静、 温馨、 清新、 自然。
  6.4.8 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是用生命来写的。”现实不尽人意,军阀割据,内战频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世太浑浊,离开也好,人世不值得留恋。哪些诗句传达了这种感情呢?我们来具体分析。需要意象来承载情感,如那一枚饱蘸乡情的邮票,本诗在写诗人为爱女制造安静的熟睡环境时写了几个不要与不许,你品味这几句诗的妙处。
  咳嗽、号、飞起后的声音,都是缺少美感的噪音,而仅鹰、蛙、蝙蝠也都是缺少柔和令人爱意难生的小动物。它们的出现只会打破夜的美好与宁静。阳光本是温暖灿烂的,清风拂面也是温柔清爽的,但一个“拨”得强制,一个“刷”“攒”得太痛,就显出了阳光与清风的不合时宜。不要、不许态度十分坚决,诗人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是禁止任何打扰的,爱意自然流出。黄土轻轻盖着你,生怕压着,还要给一丝温暖,纸钱缓缓地飞,也莫要惊了你的梦。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青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处处流露出他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
  6.5 归纳特点。闻一多的这首《也许》与其他的诗作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也许》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夜鹰、青蛙、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构造一幅宁静的图画。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外型整齐美观,极具建筑的美。
  6.5.1 音节:全诗音节均匀,每行四个音尺,使诗歌产生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加上作者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法,显得音韵抑扬顿挫,起落有致。
  6.5.2 押韵:全诗隔句押韻,韵脚是:累、睡、飞;眉、睡;水、美;睡、飞。
  这就是闻一多主张新诗须“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指诗的节奏、旋律和押韵。节奏是重音节和非重音节有规律的排列,旋律是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有音乐感的运动。押韵是把韵母相同的字,安排在诗中特定的位置上,使诗句产生音调和谐的效果。新诗的押韵比较宽松,声音相近的便算押韵,而押韵的位置,多在诗句最后一字。“绘画美”是指诗的辞藻包含了色彩美和形象美。“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意思是每一节的诗句组织要相同或相近,诗句的长短也要整齐。
  6.6 课堂总结。拍案而起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炽热滚烫的岩浆被表面板结的地壳束缚了,只能在地下运动着,这就是闻一多的精神世界。因此对真挚情爱的表达,感情潜能的突发和沉着的自持的统一,就形成了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风,因为“诗是用生命来写的”。
  6.7 作业设计。
  (1)背诵和默写《也许》。
  (2)背诵周国平的《女儿》并与闻一多的《也许》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1.案例主题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为学生今后进入高等学府乃至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探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
期刊
【摘 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女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初中毕业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测验中紧张焦虑,成绩不理想还影响其他学科,之后时刻担心要面临的中考。经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不合理观念和认知错误,帮助她解决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在人口学资料上,15岁,初三女学生
期刊
2011年10月份,我很幸运地又成为国培学习的学员,再次参加国培,我既高兴、兴奋、又娇傲自豪,因为这是给我弥补的机会,提高自我的一个途径,作为年青的我,太需要这样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了!曾在2010年11月份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广西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培训班的研修,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了学习时间,学校的组织配合、硬件设施等各种原因,我并没有认真的对待,而是应付式地完成任
期刊
【摘 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适度、适时的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版图设计;创新研究    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引入新理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类似于理化生课程中的实验,它能将深
期刊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准确定位已不容置疑。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数学理念中,教师就应该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之相关而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后续学习乃至终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学基础。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然预示着现实生活中蕴含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性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
期刊
基于网络运用的中学作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淡化密集细碎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1.基于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1.1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日益突出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主义积极发展的时代趋势,是现代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获得发展,提高全面素质。我认为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恩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
期刊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主要场所在阅读教学课堂,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依靠文本,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五品”的教学活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品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除包含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口语交际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