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设计说明
美的鉴赏是中学生文学课的灵魂,是语文灵性教育的一个领域。教师要特殊重视这一点。这首诗的教授过程,讲授是重要的。但是美的传播主要不是口授的,而是感染的,是以教师的感染启动学生的感染。教师,绝不只是听、说、读、写的教士,而应该是美的感染的导师。所以教师首先能否被诗的美质所陶冶,所陶醉,这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授的途径:朗诵,有表情地朗诵,陶醉诗意中的朗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在的旋律和节奏美,仔细地品味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2.教学内容分析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探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睡”字面而来。所以,这“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亡而下,—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美好的环境。在第—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蝙蝠夜飞。这都是诗人想象之词。但这—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闪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映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时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别之意相协调。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品味诗人复杂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能力,力求有所感悟。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朗读—点评—感悟—赏析—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深沉、复杂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闻一多诗歌“三美”主张。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也许》是作者闻一多悼念女儿立的哀歌,诗中蕴涵诗人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种感情。
5.教学多媒体使用
(1)对诗人闻一多的简单的介绍。
(2)运用幻灯片展示周国平的《女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6.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6.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的民族的英雄气概。然而爱女立瑛的夭折,给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以无情的打击,所以,为了表达他对女儿剪不断、挥不去的思念之情,写下了《也许》这首诗。唱出了内心的悲愤、孤苦、企盼之情,今天我们一同感受作者深沉、凝重而又复杂的情感,走进性情中人——闻一多的心灵世界。
6.2 作者介紹(幻灯片)。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号友三。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开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巴金先生说“民族的良心,青年的挚友、一多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光辉的榜样。”
闻一多有三首怀念早夭的女儿立瑛的诗:即《死水》里的《也许》,《忘掉她》,《我要回来》。这三首诗写得异常舒缓平静,丧女的悲哀几乎完全被诗人对死亡境界的精心描绘所洗净。
6.3 书声琅琅。有的学者评价:闻一多的《也许》一诗是包着一团火的诗,在诗人的冷眼冷笔下,却是一汪平静的水,你能想象一下这诗的平静中蕴藏着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诵读指导 注意词的基调、节奏的顿挫、读出低沉的声情。
(1)、个人朗读
(2)、分小组读
(3)、全班齐读
(明确:要把握好低沉、后悔、 心疼、 愤怒、 怜爱、 痛苦、 欣慰。) 6.4 “悟”里看花。
6.4.1 标题示有这首诗是一首葬歌,那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悼念诗呢?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地飞。”
6.4.2 你能结合诗句猜测一下这是闻一多写给谁的葬歌?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6.4.3 作者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的什幺思想感情?
“也许”一词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想象女儿只是睡着了,没有死去。诗人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6.4.4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女儿为什么总哭呢?
因病痛的折磨,咒骂声的打扰,社会的黑暗。
哭——累——“睡”
6.4.5 诗中大多数笔墨写睡,只有两句隐含着“死”,这两句诗是: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这种写法叫做虚笔与实笔,两种笔法对照。诗人要写的是“葬歌”,是悼念死亡者的,如果直接写死亡,写送葬,就是实笔,未免直白,呆板,缺乏诗味,落入一般笔法的俗套。此处,诗人偏不写死,而是写睡,这是虚笔(虚拟的笔法)。这种虚笔写的是那样逼真。请问诗中借助哪些意象表象这一特点的?
诗中重复以“睡”字暗示女儿的死去。以夜鹰、青蛙、蝙蝠、松阴等景物作培衬,暗示女儿睡在郊野的墓地里。写女儿睡在阳光、清风都照不到的地方,显示女儿长眠于地下,与地面世界完全隔绝。写女儿可以听到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的声音,暗示女儿埋在泥土中。作者给女儿盖上黄土,烧纸钱,这是下葬时的情景,显示女儿已逝世的事实。
夜鹰 青蛙 蝙蝠 蚯蚓 阳光 清风 松荫 小草
6.4.6 第一节的第二行,“你要睡一睡”中的“要”改成了“该”。行不行?这一改动对全诗有怎样的影响?
这一改把原来的意思和神韵给改丢了。“要”是从对方作眼,把对方仍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意志的活人,爱女已死,却仍然把她当作有情感有意志的活人,这正与全诗中那迷乱的思绪相协调;而“该”则是从另一角度,即从“我”的理智推想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应该睡一睡,这就破坏了这首诗的基调──迷乱的思绪。而且,用“要”,能见出主观的情感色彩,而“该”则显得过于客观,过于理性化了。
6.4.7 这是此笔法的作用,给安眠者创设了怎样的一种环境或者氛围?
安静、 祥和、 宁静、 温馨、 清新、 自然。
6.4.8 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是用生命来写的。”现实不尽人意,军阀割据,内战频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世太浑浊,离开也好,人世不值得留恋。哪些诗句传达了这种感情呢?我们来具体分析。需要意象来承载情感,如那一枚饱蘸乡情的邮票,本诗在写诗人为爱女制造安静的熟睡环境时写了几个不要与不许,你品味这几句诗的妙处。
咳嗽、号、飞起后的声音,都是缺少美感的噪音,而仅鹰、蛙、蝙蝠也都是缺少柔和令人爱意难生的小动物。它们的出现只会打破夜的美好与宁静。阳光本是温暖灿烂的,清风拂面也是温柔清爽的,但一个“拨”得强制,一个“刷”“攒”得太痛,就显出了阳光与清风的不合时宜。不要、不许态度十分坚决,诗人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是禁止任何打扰的,爱意自然流出。黄土轻轻盖着你,生怕压着,还要给一丝温暖,纸钱缓缓地飞,也莫要惊了你的梦。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青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处处流露出他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
6.5 归纳特点。闻一多的这首《也许》与其他的诗作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也许》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夜鹰、青蛙、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构造一幅宁静的图画。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外型整齐美观,极具建筑的美。
6.5.1 音节:全诗音节均匀,每行四个音尺,使诗歌产生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加上作者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法,显得音韵抑扬顿挫,起落有致。
6.5.2 押韵:全诗隔句押韻,韵脚是:累、睡、飞;眉、睡;水、美;睡、飞。
这就是闻一多主张新诗须“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指诗的节奏、旋律和押韵。节奏是重音节和非重音节有规律的排列,旋律是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有音乐感的运动。押韵是把韵母相同的字,安排在诗中特定的位置上,使诗句产生音调和谐的效果。新诗的押韵比较宽松,声音相近的便算押韵,而押韵的位置,多在诗句最后一字。“绘画美”是指诗的辞藻包含了色彩美和形象美。“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意思是每一节的诗句组织要相同或相近,诗句的长短也要整齐。
6.6 课堂总结。拍案而起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炽热滚烫的岩浆被表面板结的地壳束缚了,只能在地下运动着,这就是闻一多的精神世界。因此对真挚情爱的表达,感情潜能的突发和沉着的自持的统一,就形成了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风,因为“诗是用生命来写的”。
6.7 作业设计。
(1)背诵和默写《也许》。
(2)背诵周国平的《女儿》并与闻一多的《也许》进行比较。
美的鉴赏是中学生文学课的灵魂,是语文灵性教育的一个领域。教师要特殊重视这一点。这首诗的教授过程,讲授是重要的。但是美的传播主要不是口授的,而是感染的,是以教师的感染启动学生的感染。教师,绝不只是听、说、读、写的教士,而应该是美的感染的导师。所以教师首先能否被诗的美质所陶冶,所陶醉,这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授的途径:朗诵,有表情地朗诵,陶醉诗意中的朗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在的旋律和节奏美,仔细地品味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2.教学内容分析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探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睡”字面而来。所以,这“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亡而下,—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美好的环境。在第—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蝙蝠夜飞。这都是诗人想象之词。但这—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闪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映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时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别之意相协调。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品味诗人复杂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能力,力求有所感悟。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朗读—点评—感悟—赏析—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深沉、复杂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闻一多诗歌“三美”主张。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也许》是作者闻一多悼念女儿立的哀歌,诗中蕴涵诗人复杂、深沉、凝重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种感情。
5.教学多媒体使用
(1)对诗人闻一多的简单的介绍。
(2)运用幻灯片展示周国平的《女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6.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6.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的民族的英雄气概。然而爱女立瑛的夭折,给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以无情的打击,所以,为了表达他对女儿剪不断、挥不去的思念之情,写下了《也许》这首诗。唱出了内心的悲愤、孤苦、企盼之情,今天我们一同感受作者深沉、凝重而又复杂的情感,走进性情中人——闻一多的心灵世界。
6.2 作者介紹(幻灯片)。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号友三。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开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巴金先生说“民族的良心,青年的挚友、一多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光辉的榜样。”
闻一多有三首怀念早夭的女儿立瑛的诗:即《死水》里的《也许》,《忘掉她》,《我要回来》。这三首诗写得异常舒缓平静,丧女的悲哀几乎完全被诗人对死亡境界的精心描绘所洗净。
6.3 书声琅琅。有的学者评价:闻一多的《也许》一诗是包着一团火的诗,在诗人的冷眼冷笔下,却是一汪平静的水,你能想象一下这诗的平静中蕴藏着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诵读指导 注意词的基调、节奏的顿挫、读出低沉的声情。
(1)、个人朗读
(2)、分小组读
(3)、全班齐读
(明确:要把握好低沉、后悔、 心疼、 愤怒、 怜爱、 痛苦、 欣慰。) 6.4 “悟”里看花。
6.4.1 标题示有这首诗是一首葬歌,那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悼念诗呢?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地飞。”
6.4.2 你能结合诗句猜测一下这是闻一多写给谁的葬歌?
闻一多1922年与高真结婚。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6.4.3 作者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的什幺思想感情?
“也许”一词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想象女儿只是睡着了,没有死去。诗人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6.4.4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女儿为什么总哭呢?
因病痛的折磨,咒骂声的打扰,社会的黑暗。
哭——累——“睡”
6.4.5 诗中大多数笔墨写睡,只有两句隐含着“死”,这两句诗是: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这种写法叫做虚笔与实笔,两种笔法对照。诗人要写的是“葬歌”,是悼念死亡者的,如果直接写死亡,写送葬,就是实笔,未免直白,呆板,缺乏诗味,落入一般笔法的俗套。此处,诗人偏不写死,而是写睡,这是虚笔(虚拟的笔法)。这种虚笔写的是那样逼真。请问诗中借助哪些意象表象这一特点的?
诗中重复以“睡”字暗示女儿的死去。以夜鹰、青蛙、蝙蝠、松阴等景物作培衬,暗示女儿睡在郊野的墓地里。写女儿睡在阳光、清风都照不到的地方,显示女儿长眠于地下,与地面世界完全隔绝。写女儿可以听到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的声音,暗示女儿埋在泥土中。作者给女儿盖上黄土,烧纸钱,这是下葬时的情景,显示女儿已逝世的事实。
夜鹰 青蛙 蝙蝠 蚯蚓 阳光 清风 松荫 小草
6.4.6 第一节的第二行,“你要睡一睡”中的“要”改成了“该”。行不行?这一改动对全诗有怎样的影响?
这一改把原来的意思和神韵给改丢了。“要”是从对方作眼,把对方仍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意志的活人,爱女已死,却仍然把她当作有情感有意志的活人,这正与全诗中那迷乱的思绪相协调;而“该”则是从另一角度,即从“我”的理智推想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应该睡一睡,这就破坏了这首诗的基调──迷乱的思绪。而且,用“要”,能见出主观的情感色彩,而“该”则显得过于客观,过于理性化了。
6.4.7 这是此笔法的作用,给安眠者创设了怎样的一种环境或者氛围?
安静、 祥和、 宁静、 温馨、 清新、 自然。
6.4.8 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是用生命来写的。”现实不尽人意,军阀割据,内战频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世太浑浊,离开也好,人世不值得留恋。哪些诗句传达了这种感情呢?我们来具体分析。需要意象来承载情感,如那一枚饱蘸乡情的邮票,本诗在写诗人为爱女制造安静的熟睡环境时写了几个不要与不许,你品味这几句诗的妙处。
咳嗽、号、飞起后的声音,都是缺少美感的噪音,而仅鹰、蛙、蝙蝠也都是缺少柔和令人爱意难生的小动物。它们的出现只会打破夜的美好与宁静。阳光本是温暖灿烂的,清风拂面也是温柔清爽的,但一个“拨”得强制,一个“刷”“攒”得太痛,就显出了阳光与清风的不合时宜。不要、不许态度十分坚决,诗人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是禁止任何打扰的,爱意自然流出。黄土轻轻盖着你,生怕压着,还要给一丝温暖,纸钱缓缓地飞,也莫要惊了你的梦。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青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处处流露出他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
6.5 归纳特点。闻一多的这首《也许》与其他的诗作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也许》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夜鹰、青蛙、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构造一幅宁静的图画。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外型整齐美观,极具建筑的美。
6.5.1 音节:全诗音节均匀,每行四个音尺,使诗歌产生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加上作者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法,显得音韵抑扬顿挫,起落有致。
6.5.2 押韵:全诗隔句押韻,韵脚是:累、睡、飞;眉、睡;水、美;睡、飞。
这就是闻一多主张新诗须“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指诗的节奏、旋律和押韵。节奏是重音节和非重音节有规律的排列,旋律是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有音乐感的运动。押韵是把韵母相同的字,安排在诗中特定的位置上,使诗句产生音调和谐的效果。新诗的押韵比较宽松,声音相近的便算押韵,而押韵的位置,多在诗句最后一字。“绘画美”是指诗的辞藻包含了色彩美和形象美。“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意思是每一节的诗句组织要相同或相近,诗句的长短也要整齐。
6.6 课堂总结。拍案而起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炽热滚烫的岩浆被表面板结的地壳束缚了,只能在地下运动着,这就是闻一多的精神世界。因此对真挚情爱的表达,感情潜能的突发和沉着的自持的统一,就形成了闻一多的凝重、沉郁、略带一些苦涩味的诗风,因为“诗是用生命来写的”。
6.7 作业设计。
(1)背诵和默写《也许》。
(2)背诵周国平的《女儿》并与闻一多的《也许》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