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加强学生提问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主动提问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思维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针对目前学生提问能力较弱的情况,本文尝试从四方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加强学生提问训练。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提问训练 提高方法
  爱因斯坦曾提到:“问题的提出相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更为重要的。”[1]提问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需要突破旧知的勇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研究发现,自我提问可以使学生在问题上保持相对积极的思维状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但是课堂上很多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愿与想法,却不知从何提问,即使提出问题,经常感觉言不达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提问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是教师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提问。
  一、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等有广泛联系的科学。学生运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需要发展的科学素养。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家庭制作葡萄酒的视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作时,为什么容器要加盖?”“隔一段时间要将瓶内的葡萄汁搅动一下的目的是什么?”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近感,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达到学生自觉提问和迫切探究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提出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例如,探索“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的问题时,笔者通过课前提问的小环节收集很多学生的问题,矛盾集中在“如何证明葡萄糖中含有能量”、“葡萄糖分解后,生成的产物是什么”、“葡萄糖在细胞内如何释放能量”这几个问题上。随后,笔者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释疑,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要有意识、有目标,做有心人,从特殊中找到一般规律,从实验的异常现象中分析原因。如蛋白质的鉴定试验中,学生滴加双缩脲试剂时,未注意Na0H和CuS0的用量,没有出现预期的紫色溶液,结果呈蓝色。学生很自然地提出疑问,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找出问题的原因。原来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需要形成紫色络合物必需的碱性环境。若CuS0过量,就会产生蓝色絮状氢氧化铜,且氨或铵盐与铜盐反应会生成深蓝色的Cu(NH),影响正常颜色的观察。
  三、引导学生从科学史的学习中提出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关科学史的内容,科学史不仅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其中蕴含的学生探究素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据科学史提供的材料,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中,教师通过材料展示科学探索过程: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不久,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认识到,在豌豆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遗传因子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精确的平行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提出问题:什么行为特征被称为平行关系?遗传因子和染色体的行为有哪些平行关系?通过对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类比,可以做出什么假设?
  四、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
  学生学习生物学之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学习背景,对生物学形成一些个人看法或结论,这些被称之为前概念。在学生的前概念中,有些可能正确,更多的可能是含糊不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绿色植物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和性别相关的遗传病都叫伴性遗传等。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错误的前概念,那么有这些想法的学生就会将这些前概念转变为不科学的概念,从而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反,教师在教学前若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或思维方式,弄清楚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相融和相悖的地方,充分利用这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既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纠正偏差观念,树立正确的概念体系。
  例如,在学习“多倍体育种——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示,说出培育无子西瓜的流程,但是图中还蕴藏一些隐含信息,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继续挖掘。如学生提出培育无子西瓜不用培育无子番茄的方法?学生以往学到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强烈的思维冲突,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很快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请学生再次读图思考,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用四倍体作为父本,二倍体作为母本,能否获得无子西瓜?要获得三倍体西瓜需要每年制种吗?为什么?若用生长素获得的无子西瓜与三倍体西瓜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和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应该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出发,在教学中把教学和引导学生提问相结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进展特点。 方法:参考Gilman诊断标准,分析了我院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拟诊MSA(probableMSA)患者的临床资
摘 要: 合作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大重要前提。本文以化学学科为接口,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进行一系列归纳和阐述。  关键词: 合作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含有多重素养的综合性课程,不仅具有知识性特征,还兼有启蒙性和思维性,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有显著价值。然而,这样一门课程却由于中考压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过
目的:  炎症因子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生成,而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钙化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作为一种炎症因子
摘 要: 在自主探究理念下,课前先给学生自学时间,课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部分探究过程,课堂上则围绕核心问题在互动基础上从学生真正需要出发进行更深刻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课堂自然生成。  关键词: 自主探究 自然生成 盐类水解  一、设计思路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原生态互动”的教育形态。本案例在学生自主探究引领下,以核心问题驱动创新思维,促成课堂自然生成。  二、教
摘 要: 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被生动、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吸引。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锻炼自己的观察、动手、思维、综合分析等各方面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的必做实验。在实
摘 要: 新课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化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计算和探究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化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大部分老师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要地位,一些高中老师依旧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以此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点,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欠缺。高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这时候老师可以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减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