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对这一课题,许多教师在理论上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中却感到不好把握。素质教育不是空乏而时髦的口号,它应该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是实在的。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一下如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发挥阅读教学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以审美的眼光看,阅读课文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情感。阅读教学中的“情”应由“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种因素构成。三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学中,我注意掌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寻找恰当的契机,将其点化出来,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如:教《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必须同时使他们深深地受到情感的熏染。为此,我在抓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十分重视发掘情感内涵。这篇课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味美、色美,还写出了形美。如:课文中写道:“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让学生模仿老师读出“朵朵皆美”的荷花,从而感受到不同姿态的荷花之美。课文第四段是作者看荷花如痴如醉,与荷花融为一体而进行的合理想象。文中写道:“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作者通过闻、看、想,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爱荷花之情。在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学生对荷花的美感受很深。“爱”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这就激发了学生爱荷花的情感,把“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种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感情的共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到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语言的感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读想”的好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习惯。但有不少学生读书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有的学生读书象打机关枪,读完以后并不明白意思。老师虽再三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但什么地方想、怎样想,他们还是摸不着头脑。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是讲西沙群岛景色奇异?哪些地方是讲西沙群岛物产丰富?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在什么地方想的、怎样想的告诉学生,使他们受到启发,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练。其次,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全文,圈出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字典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再次,在阅读时画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最后,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要对阅读素质差的后进生进行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阅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担任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扎实有效地、全身心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21世纪。
一、发挥阅读教学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以审美的眼光看,阅读课文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情感。阅读教学中的“情”应由“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种因素构成。三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学中,我注意掌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寻找恰当的契机,将其点化出来,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如:教《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必须同时使他们深深地受到情感的熏染。为此,我在抓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十分重视发掘情感内涵。这篇课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味美、色美,还写出了形美。如:课文中写道:“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让学生模仿老师读出“朵朵皆美”的荷花,从而感受到不同姿态的荷花之美。课文第四段是作者看荷花如痴如醉,与荷花融为一体而进行的合理想象。文中写道:“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作者通过闻、看、想,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爱荷花之情。在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学生对荷花的美感受很深。“爱”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这就激发了学生爱荷花的情感,把“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种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感情的共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到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语言的感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读想”的好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习惯。但有不少学生读书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有的学生读书象打机关枪,读完以后并不明白意思。老师虽再三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但什么地方想、怎样想,他们还是摸不着头脑。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是讲西沙群岛景色奇异?哪些地方是讲西沙群岛物产丰富?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在什么地方想的、怎样想的告诉学生,使他们受到启发,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练。其次,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全文,圈出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字典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再次,在阅读时画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最后,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要对阅读素质差的后进生进行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阅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担任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扎实有效地、全身心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