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里就小学阶段文字叙述题的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和、差、积、商的来源
初入学堂的小朋友,接触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在这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相加的结果,名称叫和,而两个数相减的结果叫差。进入二年级以后,学生开始学乘法和除法,这时候要让学生了解:相乘的结果叫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商。知道和、积、差、商的来源,就为我们学文字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由浅入深,口述算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要让学生在了解和、差、积、商的基础上,得知两数相加,这两个数的名称是加数,即:加数+加数=和。针对一个算式又如何口述呢?下面举例说明。比如:3+4口述为“3加4的和是多少”。两个数相减,其名称就是被减数和减数,即:被减数-减数=差。例如:18-5口述为“18减去5的差是多少”。两数相乘,这两个数的名称为因数,即:因数×因数=积。如:8×15叙述为“8乘以15的积是多少”。两个数相除,名称是被除数和除数,即:被除数÷除数=商。如:72÷9叙述为“72除以9(或9除72)的商是多少”。以上这些只是最简单的算式,如果进入两步或两步计算上的混合试题,又该怎么口述呢?
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一般口述的顺序和试题的计算顺序基本相一致。因而,对于一个算式,先理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样就容易口述这道题了。下面举几个实例:
①35+38-10
这道题是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口述:35加上38的和减去10,差是多少?
②35+(38-10)
这道题又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可以让学生对比思考:它与35+18-10有什么不同?这道题计算时先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先出现差,后出现和)
口述:35加上38减去10的差,和是多少?
③25×(32-5)
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是在一起的。
口述:25乘以35和5的差积是多少?也可叙述为32和5的差乘25的积是多少?
④205×3-1220×1/4
口述:从3个205里减去1220的1/4,差是多少?
教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经常要求学生把一道算式用文字叙述出来。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引导,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能为学习文字题铺路搭桥。
三、由口述算式转入正确的解答文字题
在学生能口述算式的基础上教学文字题,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举例来引导学生解文字题。比如:3+4口述为“3加4的和是多少”,假如先口述“3加4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倒过来分析,写出算式,学生就会知道是3+4。又以25×(32-5)为例:口述是“25乘以32减去5的差是多少”,假如只出现文字又怎么列式呢?学生可能会列成25×32-5——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出积,再算出差,不符合题意。教师可以提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了要达到先算这步的目的,应该怎么办?学生会想到用小括号。
总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举一反三地对比教学,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部分内容,同时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解题的技巧。
一、了解和、差、积、商的来源
初入学堂的小朋友,接触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在这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相加的结果,名称叫和,而两个数相减的结果叫差。进入二年级以后,学生开始学乘法和除法,这时候要让学生了解:相乘的结果叫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商。知道和、积、差、商的来源,就为我们学文字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由浅入深,口述算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要让学生在了解和、差、积、商的基础上,得知两数相加,这两个数的名称是加数,即:加数+加数=和。针对一个算式又如何口述呢?下面举例说明。比如:3+4口述为“3加4的和是多少”。两个数相减,其名称就是被减数和减数,即:被减数-减数=差。例如:18-5口述为“18减去5的差是多少”。两数相乘,这两个数的名称为因数,即:因数×因数=积。如:8×15叙述为“8乘以15的积是多少”。两个数相除,名称是被除数和除数,即:被除数÷除数=商。如:72÷9叙述为“72除以9(或9除72)的商是多少”。以上这些只是最简单的算式,如果进入两步或两步计算上的混合试题,又该怎么口述呢?
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一般口述的顺序和试题的计算顺序基本相一致。因而,对于一个算式,先理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样就容易口述这道题了。下面举几个实例:
①35+38-10
这道题是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口述:35加上38的和减去10,差是多少?
②35+(38-10)
这道题又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可以让学生对比思考:它与35+18-10有什么不同?这道题计算时先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先出现差,后出现和)
口述:35加上38减去10的差,和是多少?
③25×(32-5)
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是在一起的。
口述:25乘以35和5的差积是多少?也可叙述为32和5的差乘25的积是多少?
④205×3-1220×1/4
口述:从3个205里减去1220的1/4,差是多少?
教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经常要求学生把一道算式用文字叙述出来。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引导,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能为学习文字题铺路搭桥。
三、由口述算式转入正确的解答文字题
在学生能口述算式的基础上教学文字题,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举例来引导学生解文字题。比如:3+4口述为“3加4的和是多少”,假如先口述“3加4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倒过来分析,写出算式,学生就会知道是3+4。又以25×(32-5)为例:口述是“25乘以32减去5的差是多少”,假如只出现文字又怎么列式呢?学生可能会列成25×32-5——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出积,再算出差,不符合题意。教师可以提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了要达到先算这步的目的,应该怎么办?学生会想到用小括号。
总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举一反三地对比教学,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部分内容,同时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解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