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防治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服药期间症状的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0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能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减轻其发作,同时对过敏体质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玉屏风颗粒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88-02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的过敏反应,中医学称为“鼻鼽”,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且反复长期发病,经常导致过敏性咳嗽,甚至支气管哮喘。笔者利用玉屏风颗粒防治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0岁;病程1月至15年,平均(6.5±5.87)年。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56岁;病程1月至15年,平均(6.3±5.91)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以长期经常有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症;查体有不同程度鼻黏膜苍白水肿,部分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30036),<4岁每次半包,≥4岁每次1包(5g/包),每日3次,空腹服用。
2.2 对照组
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体质量>30 kg每次10 mg,體质量≤30 kg每次5 mg,每日1次。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如患者中途突然发生其他严重病变需要即时治疗,即中止观察,同时判定为无效。治疗完成后随访2月,观察其复发情况。
2.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和不良作用。
3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
显效: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2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2月内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0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4例。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复发率相对低一些。
3.2.2其他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4讨论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由于特异性过敏源刺激所导致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促进组织胺形成和释放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使鼻腔黏膜发生炎症反应。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常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客于鼻窍而发为本病。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肺气虚有着密切的关系。肺气虚、过敏体质为内因,过敏因素或六淫外邪为外因,祛除过敏因素是治疗的一个方面,而调理体质、补益肺气以固表尤为重要,故采用益气固表法治疗本病为解除病痛之根本。
玉屏风颗粒处方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扶正祛邪、益气固卫、增强免疫功能及抗感染、抗过敏之功效。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二者合用使气旺表实,邪不易内侵;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以达固表御邪之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2];白术具有抗菌、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强壮作用[3-4];防风具有抗菌、抗过敏、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5-6]。三药合用,可使卫表固,邪气去而鼻窍通。
现将古方散剂通过现代工艺技术改进为颗粒冲剂,既方便患者服用,易于吸收,又因口感佳,易为接受。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玉屏风颗粒剂在防治过敏性鼻炎中的疗效明显。虽然在治疗中不如西药起效迅速,但远期疗效
稳定,且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24-327.
[2] 李燕玉,徐丽梅,刘又宁.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23(2):99.
[3] 陈文,何鸽飞,姜曼花,等.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3.
[4]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0-42,111.
[5] 唐荣江,闵照华,徐诚愈.防风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药通报,1988,13(6):45.
[6] 王玲.防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1999,6(2):139.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玉屏风颗粒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88-02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的过敏反应,中医学称为“鼻鼽”,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且反复长期发病,经常导致过敏性咳嗽,甚至支气管哮喘。笔者利用玉屏风颗粒防治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0岁;病程1月至15年,平均(6.5±5.87)年。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56岁;病程1月至15年,平均(6.3±5.91)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以长期经常有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症;查体有不同程度鼻黏膜苍白水肿,部分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30036),<4岁每次半包,≥4岁每次1包(5g/包),每日3次,空腹服用。
2.2 对照组
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体质量>30 kg每次10 mg,體质量≤30 kg每次5 mg,每日1次。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如患者中途突然发生其他严重病变需要即时治疗,即中止观察,同时判定为无效。治疗完成后随访2月,观察其复发情况。
2.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和不良作用。
3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
显效: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2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2月内复发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0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4例。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复发率相对低一些。
3.2.2其他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4讨论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由于特异性过敏源刺激所导致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促进组织胺形成和释放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使鼻腔黏膜发生炎症反应。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常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客于鼻窍而发为本病。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肺气虚有着密切的关系。肺气虚、过敏体质为内因,过敏因素或六淫外邪为外因,祛除过敏因素是治疗的一个方面,而调理体质、补益肺气以固表尤为重要,故采用益气固表法治疗本病为解除病痛之根本。
玉屏风颗粒处方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扶正祛邪、益气固卫、增强免疫功能及抗感染、抗过敏之功效。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二者合用使气旺表实,邪不易内侵;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以达固表御邪之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2];白术具有抗菌、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强壮作用[3-4];防风具有抗菌、抗过敏、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5-6]。三药合用,可使卫表固,邪气去而鼻窍通。
现将古方散剂通过现代工艺技术改进为颗粒冲剂,既方便患者服用,易于吸收,又因口感佳,易为接受。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玉屏风颗粒剂在防治过敏性鼻炎中的疗效明显。虽然在治疗中不如西药起效迅速,但远期疗效
稳定,且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24-327.
[2] 李燕玉,徐丽梅,刘又宁.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23(2):99.
[3] 陈文,何鸽飞,姜曼花,等.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3.
[4] 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0-42,111.
[5] 唐荣江,闵照华,徐诚愈.防风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药通报,1988,13(6):45.
[6] 王玲.防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1999,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