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如何通过科学营林有效减少温室效应方面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印尼茂物农业大学在南苏门答腊地区的人工林展开研究,该项目充分证明:在退化泥炭地或已被砍伐的林地上种植人工林有助于土地自身恢复,且能大幅提升碳吸收能力,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积极作用。这项研究为同类首创,并颠覆了部分人认为转换退化泥炭地会带来温室效应的成见。对于正在致力于保护湿地的中国而言,上述研究发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提供了另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思路。
泥炭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它是由部分腐烂的植物物质组成的有机堆积物,在单位面积上可以比其他生态系统贮存更多的碳。在亚洲,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沼泽森林较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农业大范围挖沟排水、过度放牧和围垦、乱砍滥伐、火灾频发,降水减少和温度上升等,都会导致泥炭地退化。通常认为,泥炭地在其退化过程会将贮存的碳释放到大气中,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高,会加剧气候的变化。印尼政府近年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按规划会将部分已退化的泥炭地转化为人工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外界舆论曾一度指责印尼政府,认为将退化荒地转为人工林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这一观点遭到了茂物农业大学知名泥炭地专家Basuki Sumawinata博士的驳斥。Basuki博士领导了本次为时半年(2010年9月〜2011年3月)的研究项目。他表示:“研究结果证明,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人工林比退化荒地更有效。相应地,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可持续管理人工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减排是当前大势所趋,但在认知和实践上仍存在许多盲区。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来自于人工林管理行为本身,特别是建造沟渠,并想当然地认为人工林会造成土壤水位降低。Basuki博士指出“本次研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相对人工林管理因素,人工林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还是源于自然现象,如落叶等凋落物的分解等。”
鉴于项目的重要发现和借鉴意义,相关学者获颁“印尼绿色大奖”(Indonesian Green Awards),并得到印尼林业部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此项研究的目标区域覆盖了南苏门答腊约60万公顷土地,该区域在1997年至1998年期间曾因火灾遭受大面积破坏。之后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这片地区的森林火灾现象一直间歇发生并持续至2000年年初,当时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减少了80%。之后APP浆纸木材供应商将这片区域开发成为浆纸人工林。
研究团队利用雷达技术,结合卫星图像与实地核查,评估了1995至2009年间不同时期内退化泥炭地的碳吸收情况。结果发现,退化泥炭地的浆纸人工林相较于相同区域的天然林能吸收更多碳排放。此外,该区域的人工林在收获后主要用于造纸,此举能够将碳元素以固定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避免了再释放到空气中去。之后,持续的人工林营造促进林木再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并如此循环往复。
除了提高碳吸收外,上述研究还特别指出,2004年至2009年期间,浆纸人工林的开发帮助大幅提高了当地的林地覆盖率。
该研究结果对于印尼的下一阶段环保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业界希望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科学而客观的发现,更有力地推动围绕可持续营林展开的各项行动,例如REDD+项目(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并希望此次研究结果可以成为一个正本清源的良好契机,让大众客观了解什么才是切实的环保举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营造一个更良好的舆论及生态环境。
泥炭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它是由部分腐烂的植物物质组成的有机堆积物,在单位面积上可以比其他生态系统贮存更多的碳。在亚洲,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沼泽森林较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农业大范围挖沟排水、过度放牧和围垦、乱砍滥伐、火灾频发,降水减少和温度上升等,都会导致泥炭地退化。通常认为,泥炭地在其退化过程会将贮存的碳释放到大气中,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高,会加剧气候的变化。印尼政府近年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按规划会将部分已退化的泥炭地转化为人工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外界舆论曾一度指责印尼政府,认为将退化荒地转为人工林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这一观点遭到了茂物农业大学知名泥炭地专家Basuki Sumawinata博士的驳斥。Basuki博士领导了本次为时半年(2010年9月〜2011年3月)的研究项目。他表示:“研究结果证明,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人工林比退化荒地更有效。相应地,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可持续管理人工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减排是当前大势所趋,但在认知和实践上仍存在许多盲区。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来自于人工林管理行为本身,特别是建造沟渠,并想当然地认为人工林会造成土壤水位降低。Basuki博士指出“本次研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相对人工林管理因素,人工林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还是源于自然现象,如落叶等凋落物的分解等。”
鉴于项目的重要发现和借鉴意义,相关学者获颁“印尼绿色大奖”(Indonesian Green Awards),并得到印尼林业部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此项研究的目标区域覆盖了南苏门答腊约60万公顷土地,该区域在1997年至1998年期间曾因火灾遭受大面积破坏。之后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这片地区的森林火灾现象一直间歇发生并持续至2000年年初,当时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减少了80%。之后APP浆纸木材供应商将这片区域开发成为浆纸人工林。
研究团队利用雷达技术,结合卫星图像与实地核查,评估了1995至2009年间不同时期内退化泥炭地的碳吸收情况。结果发现,退化泥炭地的浆纸人工林相较于相同区域的天然林能吸收更多碳排放。此外,该区域的人工林在收获后主要用于造纸,此举能够将碳元素以固定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避免了再释放到空气中去。之后,持续的人工林营造促进林木再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并如此循环往复。
除了提高碳吸收外,上述研究还特别指出,2004年至2009年期间,浆纸人工林的开发帮助大幅提高了当地的林地覆盖率。
该研究结果对于印尼的下一阶段环保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业界希望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科学而客观的发现,更有力地推动围绕可持续营林展开的各项行动,例如REDD+项目(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并希望此次研究结果可以成为一个正本清源的良好契机,让大众客观了解什么才是切实的环保举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营造一个更良好的舆论及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