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就语文教学中从兴趣、思维、教学方法、引导想象、营造气氛以及利用网络等几方面谈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质疑提问;想象联想;民主和谐;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39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也提到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阅读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敢于发表自己有新意的见解。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兴趣和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始。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时,才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闪耀的火花。平时,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苹果”就是让学生在“跳”中思考、感悟、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反的问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位警官,你会怎样处理?如果奥楚蔑洛夫秉公执法后,会发生怎样的事?学生的是答案五花八门,奥楚蔑洛夫竟然被同学们想象成一位为民办事的好警察。然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的事是否真的会发生在他身上?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会回答:“不会”,那是由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对教材的理解也加深了,读书兴趣更浓了。
二、从营造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良好氛围中,人们才会有好奇心、求知欲,才会有创造的意向和行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关系,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大胆地放开手脚,敢于动脑、动嘴、动手,毫不紧张地去想、去说、去做,自由地创造。如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导入设计一个故事、一段议论抒情的话语、一段优美的朗诵,让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营造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敬畏自然》一文时,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藏羚羊在贪心者的围追之下的生活及其惨状,伐木者抡起斧子砍伐一棵棵大樹,沙漠中一个活人被慢慢地吞噬等镜头。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可亲的神态,信任的目光和他们交流,这样学生的胆怯、压力都会缓解或消除,而且还能自觉投入到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至少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见解。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中受到启发,从而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
三、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课堂教学要巧设问题。问题是思维创新的动力。设计巧妙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曹刿见鲁庄公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做官吗?如果你是一个政治家,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思考,会各抒己见,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旁征博引,唇枪舌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知識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人文精神、道德精神受到熏陶,个性风采得到张扬。
其次,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质疑发问,鼓励学生提问,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课文,然后问学生:你读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如在学习《老王》一文时,曾经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一家人会如此关心老王?”先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可适当提示: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平等观念关爱不幸者,充满人情味。
四、从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由联想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行道树的象征意做各种联想,可以有正面的,也可以有反面的。这样的联想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随时都可以进行创造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广泛、自由的创造性想象。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因景设情,因势利导,善于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譬如,在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或当落魄的于勒敲开菲利普夫妇家的门,他们又会怎样呢?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理解及个人审美情感的倾向性,进行独立的创作。
五、课内外结合,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只限于课本和课堂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能动地将视野延伸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网络是知识的仓库,信息的海洋。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利用网络查阅各种扩展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查找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名家名作,时文美文,然后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还可以把专家的点评分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好好去体会、感悟。当然,在选材时要注意相关性与教学内容相关,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各种信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形成,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永昌初中 321100)
关键词: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质疑提问;想象联想;民主和谐;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39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也提到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阅读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敢于发表自己有新意的见解。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兴趣和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始。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时,才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闪耀的火花。平时,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苹果”就是让学生在“跳”中思考、感悟、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反的问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位警官,你会怎样处理?如果奥楚蔑洛夫秉公执法后,会发生怎样的事?学生的是答案五花八门,奥楚蔑洛夫竟然被同学们想象成一位为民办事的好警察。然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的事是否真的会发生在他身上?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会回答:“不会”,那是由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对教材的理解也加深了,读书兴趣更浓了。
二、从营造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良好氛围中,人们才会有好奇心、求知欲,才会有创造的意向和行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关系,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大胆地放开手脚,敢于动脑、动嘴、动手,毫不紧张地去想、去说、去做,自由地创造。如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导入设计一个故事、一段议论抒情的话语、一段优美的朗诵,让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营造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敬畏自然》一文时,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藏羚羊在贪心者的围追之下的生活及其惨状,伐木者抡起斧子砍伐一棵棵大樹,沙漠中一个活人被慢慢地吞噬等镜头。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可亲的神态,信任的目光和他们交流,这样学生的胆怯、压力都会缓解或消除,而且还能自觉投入到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至少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见解。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中受到启发,从而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
三、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课堂教学要巧设问题。问题是思维创新的动力。设计巧妙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曹刿见鲁庄公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做官吗?如果你是一个政治家,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思考,会各抒己见,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旁征博引,唇枪舌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知識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人文精神、道德精神受到熏陶,个性风采得到张扬。
其次,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质疑发问,鼓励学生提问,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课文,然后问学生:你读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如在学习《老王》一文时,曾经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一家人会如此关心老王?”先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可适当提示:作者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平等观念关爱不幸者,充满人情味。
四、从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由联想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行道树的象征意做各种联想,可以有正面的,也可以有反面的。这样的联想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随时都可以进行创造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广泛、自由的创造性想象。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因景设情,因势利导,善于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譬如,在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或当落魄的于勒敲开菲利普夫妇家的门,他们又会怎样呢?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理解及个人审美情感的倾向性,进行独立的创作。
五、课内外结合,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只限于课本和课堂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能动地将视野延伸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网络是知识的仓库,信息的海洋。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利用网络查阅各种扩展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查找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名家名作,时文美文,然后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还可以把专家的点评分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好好去体会、感悟。当然,在选材时要注意相关性与教学内容相关,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各种信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形成,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永昌初中 3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