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 历史文献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其典型语言具有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和历史信息集中丰富的特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用并合理利用这些典型语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对做好中学的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文献中典型语言的类型
语言是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史记》、《汉书》为例,不但浓缩了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一个时期的内容,还可以十分形象、简洁地表现历史史实。 主要包括以下各种类型。
(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语言
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句典型语言十分形象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体性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宋史·王安石传》载:“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勇气和变法面临的巨大困难。
(二)表现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语言
在记录陈胜吴广起义的《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记中,有这样一句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军的豪迈气概。再如《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载:“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话,对于描述五代时期乱世特征当真是一针见血。 其他类似的典型语言不胜枚举。这些内涵丰富,具体、形象的典型语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的意义
(一)合理使用典型语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多是出自当事人、当时人之口,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鲜明,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同时,由于 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直接出自原始史料,是原始史料的精华所在,以这些典型语言为引子,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有兴趣,会变被动为主动,观察力会更敏锐,记忆力会更强,想象力会更丰富,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当前普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二) 合理使用典型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俗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学生顺利接受相应知识,需要以语言的流畅和形象作为基础之一。这里的语言包括课堂教学所引用史料的语言和教师课堂授课时的语言两方面。而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运用得好则兼顾了两个方面。作为教师,追求表达语言的流畅、生动是既是历史教学的需要,也是优良的追求目标。历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需要准确、凝炼、生动。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形象、简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其适当引入课堂教学, 恰当地引用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不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可有效地增加教师语言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在历史教学中的受众性,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较为普遍的受众性,为学生耳熟能说,成为学生日常占有知识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典型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可以较好地不但能对已有知识加深理解,还会加快对未知知识的融会贯通,二者相互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
(三) 合理使用典型语言有利于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史料的教学作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要求。史料教学主要就是运用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依据史料叙述历史是学校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
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来源于史料,是史料的集中代表,教师通过这些典型语言可以连接课堂和史料,从而实現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史记·高祖本纪》为例,有着“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的记载,突出反映了秦朝的严刑酷法的特点和汉高祖刘邦的基本政治主张,仅凭几个字就对秦朝历史和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成语“约法三章”说起,从而来引出这一典型语言,进一步阐发与这段历史时期有关的历史:正由于针对秦朝暴政的主体——严刑酷法,刘邦进行了拨乱反正,废除秦朝的严酷法律,才极大地争取了民心,才奠定了后来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基础。再通过这个条件,又可以引出其他相关史料。教师通过引用和解读这些史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处理和利用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史实的掌握。
(四) 合理使用典型语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当下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人文教育又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同时,它也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之一。体现丰富价值意义的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同样也是促进人文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里,留下了浩瀚的历史文献。这些文中,有许多经过历代沉淀而为后世所熟知、脍炙人口的典型语言,它们已经成为激励历代仁人志士前行的重要精神动力。如,《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他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照耀千古的名言也长期激励着人们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名言对于促进新一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学习者的精神境界是历史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历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包含有丰富精神内容的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历史文献中典型语言的精神教育意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之,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储林.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改良途径探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6).
[2]高路.论“融史料阅读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贾文丰.二十五史妙言详解[G].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