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科学技术史,钢铁上开出的花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王牌专业都和钢铁有关”的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
  有一门兼具文科浪漫与理工科缜密的学科,它已连续多次蝉联全国第一。
  它的研究课题五花八门,从大炮到钢刀、
  从铀矿石到科幻小说,这个学科叫做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科技史)。
  学术大师心血浇灌
  谈起科技史这个专业,就不得不提到科技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时任钢院图书馆馆长的冶金学家胡庶华先生将《二十四史》中一些与采矿、冶金有关的内容工整地手抄摘录下来,冶金科技史研究从此开端。”而对北科大科技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柯俊院士。1978年,他作为“重要的专家”,参与到《中国冶金简史》的编写中,對中国冶金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在柯俊等人的努力下,北科大冶金史编写组成为学校冶金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也就是如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开展了大量冶金史方面的研究。
  作为北科大科技史的“坚定基石”和“学科担当”,柯俊院士除了不遗余力地做科学研究,还组织小分队到全国各地的考古和文博单位学习和探索,诚心诚意地为地方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工作者服务,“看看他们到底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能解决什么问题。”
  1977年,一件商朝的铁刃铜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河北藁城出土。当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它是人工铸铁之时,柯俊用电子探针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在这件已经锈蚀的铁刃铜钺中找到了镍钴分层的现象,并根据镍在锈蚀中的层状分布得出了最终结论:这件公元前14世纪的铁刃铜钺,其刃部是由陨铁制成的。出色的鉴定工作以及相关论文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肯定。
  柯俊顶着压力进行考古鉴定的故事还有不少。江苏宜兴的晋朝周处墓里,曾出土过一些金属片,当时很多权威机构对这些金属片成分的鉴定结论都是“铝”。这引起了柯俊的注意,因为铝是现代才冶炼成功的一种金属,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墓中怎么会出现呢?于是他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去重新检测,结果发现金属片中不止有铝的成分,还有极少量的镁。 镁是一种比铝还要难冶炼的金属,只有在出现电解法冶金技术的近现代才可能存在,所以后来大家都认可这个金属片应是后代不小心混进去的。就这样,柯俊开展成了我国金属文物和冶金遗物的系统研究,并在后来发展了科技考古学,使我国古代冶金史在国际上的地位大为提高。
  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科学家们成立了“科学史委员会”,80年代,中国学位制度开始,科技史也成为一个学科。1990年,北科大获得了技术科学史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又获得了博士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个技术科学史博士点,后来随着学科目录的调整演变成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讲到这里,潜老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可以说,北科大科技史的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每一步都凝结着柯俊、丘亮辉、韩汝玢、孙淑云、梅建军等前辈的智慧和心血。”
  两次评估均第一
  如今,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因为我们经常和文物考古打交道,渐渐发现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研究并保护下来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从2000年开始,学院调整了思路,从原来‘利用科技史的知识来保护文物’转变成‘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方向是文物保护’。”讲到这里,潜老师很欣慰:“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积累,我们在文物保护方向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科技史同行们的认可,科技史专业也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2012年两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荣获第一。”
  这个全国第一可一点儿不是浪得虚名的。“科技史本身是属于交叉性质的,既需要历史背景的学习,又要有较强的理工方向,我们两者兼备,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最初,就是由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的,冶金方面深厚的基础为冶金史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同时也为科技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设立的时间晚,“按理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就可以设立了,但由于柯教授对我们专业的要求特别高,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所以到1990年才刚有硕士学位点。”也正因有柯俊等一批优秀学者的潜心研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一起步就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实力。
  “我们的科技史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有一两位柯俊这样的大家,他们非常有眼光和远见;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科大是所理工科学校,人文社科相对来说非常不知名,学校也想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切入点,进行突破。”为此,学院在夯实多位名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不少中青年人才,无论在论文发表、田野工作还是科研项目中,都显示出十足的后劲。在此基础上,学院还频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15年,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潜伟教授当选为该学科评议组成员,这是国内学界对北科大科学史的充分肯定。
  除了科技史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还有一个学位点,叫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它的设置也是结合北科大自身的特点考虑的。潜老师介绍说:“科技史偏重理论研究,文博专硕则强调实践性,它和科技史既可错位发展,又能相辅相成。”
  在和潜老师的交谈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没有本科生。事实上,对于要不要开设本科专业,北科大探讨了十几年。“一方面,本科的教育很重要,但开设本科教育非常耗心耗力,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几位,再加上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旦办不好对学生也不公平,这让我们无比慎重。”但也正因为没有本科专业,研究院将目标定位在了培养高端的人才上。“我们现在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还有博士后流动站。”
  除了北科大,目前全国开设科技史专业的高校大约有二十余所,如中科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哈工大、西北大学等,每个学校的科技史研究都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的学生主要侧重于技术史,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就业较多;中科大的学生可能偏重于自然科学史,与哲学、历史学有较多交叉;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史注重科学文化传播,他们的学生也更偏重于传媒方向。”此外,不同学校自身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研究的内容,“比如北大的医学史独步天下;西北大学的数学史开展得比较早;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史历史悠久;中科院更是有专门的研究所做科技史。”潜老师介绍。   应用,四个指向
  “科技史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重点。”潜老师告诉我们,北科大科技史主要有四个方向的应用:“第一是考古学方面,第二是文物保护方面,第三是科技传播与科技教育,最后一个是科技政策的研究。”
  考古学方面的应用是科技史的一个重点,“以前我们是通过研究科技史帮助考古学研究,现在则是通过考古学来完善科技史的内容。”说到这里,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位博士生的课题:“科技史专业设立博士点以后,有一位博士的选题是‘中国古代冶铁竖炉炉型研究’。在这个课题中,这位同学把计算流体力学的一些知识引用进来,做数值模拟,最后用计算机来实现复原古代竖炉冶炼的过程。”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要知道,对于古代人来说,很多冶炼条件都很不成熟,当时如何冶炼生铁难以猜测,最后这位同学通过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参加考古发掘,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出色地完成了這个挑战。
  还有一位博士对鸦片战争中的中英火炮做了一些研究。为此,他到全国各地去采集大炮标本,还对大炮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质量等指标做了检测,最后对材料做了详细的评估。“有了科技史这门学科,很多文物都可以通过实证和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了。”
  文物保护也在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物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对文物价值认知当然需要科技史的研究,这是文物保护的前提。”2016年,科技史专业韩向娜老师参与的研究获得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韩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可以应用于考古现场的临时固型保护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珍贵脆弱的文物遗迹在现场得到及时的保护,以争取时间移到实验室做进一步处理。“在考古现场,文物遗迹会因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在出土瞬间因失水、收缩、开裂以及变色而产生破坏,这在过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此外,科技史在科技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潜老师说:“如今,科技馆对科技传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除了做一般的策展和宣传以外,还要仿制一些器物,这些都是我们擅长的,还有就是对文字叙述的把关、影像资料的整理等,学科技史的人做起来都得心应手。”在科技政策方面,“像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协战略研究院等等,它们也很需要科技史的专业人才。”
  就业第一大户——故宫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却也有自己的“老大难”。讲到北科大科技史的招生时,潜老师的面色凝重了起来:“可能是我们没有本科生,再加上我们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很多人并不知道北科大有这样一个科技与历史交汇的交叉学科,所以我们的招生情况和学校里一些工科专业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即便招生并不容易,潜老师依然强调把兴趣放第一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招到一些有想法的学生,而不是糊里糊涂调剂过来的学生。真实的科技史专业,是活泼又不失严肃的,除了那些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枯燥的条条框框,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投入。”潜老师希望这个文理交叉的专业,以后的生源构成也能够文理对半。“对理工科学生而言,要对文化、历史感兴趣;对文科生来说,则要对科学、技术感兴趣。”
  当然,科技史作为一门学科,仅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广博的知识面,能潜心读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科技史本质上还是一种历史学,文献考据是搞史学必做的一个过程,不论是做中国史、世界史,还是科技史都如此,这是基础,必须过关。”此外,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对于文科同学而言,我们强调田野调查,比如在调查中会有面对面的访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口述历史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理科同学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我们还强调做实验的能力,比如计算机模拟或者化学实验等等。”对于博士生来说,基本要求和硕士生相同,但要求的严苛程度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要自主地完成知识积累,独立地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最后完成研究内容,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点。”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学院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设备和条件。2015年以来,实验室购置了液相色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LIBS分析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史,学院不仅常年举办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还经常请业内专家前来参加读书会。此外,学院还有一个“制胜法宝”——双导师,“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来位,而在读的硕博生却有将近100位,所以我们专门从校外聘请一些业界著名专家,以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形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制定研究课题,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说起学生的就业,潜老师一扫之前的招生之忧:“虽然科技史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是个小众学科,不像工科一样有很多招聘企业,但就拿在本行业专业对口的就业情况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经统计,近几年来北科大科技史专业就业人数的第一大户是故宫博物院,《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新面孔中,来自我们北科大的不在少数;就业人数名列前茅的还有像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一些重要的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或者一些科技传播媒体。”
  十余年来,从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的共有200多人,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有多个厅级干部,有的还成了省部级领导。“他们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但由于专业赋予的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他们在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对口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科技史文理兼顾的学科属性,即使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依然后劲十足。“科技史虽然是个很小的专业,但我们的同学可以顺利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发光出彩。”
  在北科大还叫作“北京钢铁学院”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柯俊先生就以巨大的学术贡献为科技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代代学术大牛的辛勤耕耘下,时至今日,北科大科技史不仅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应用方面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新面孔中,来自我们北科大的不在少数
  采访手记:
  在与潜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学科为经(科技史、文化遗产)、问题为纬(科学技术与文明)的架构已初现雏形。未来几年,北科大还将通过冶金与材料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科学技术与文化、工业史与工业遗产五个研究方向,形成科学技术史学科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良好互动。相信在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北科大科技史不仅能发展为文理交叉的一流特色学科,更能成为业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张中国名片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武汉籍2020届毕业生,九月将前往芬兰留学,没错,就是那个以桑拿而闻名的芬兰。  比起魔幻的2020,2019年我的留学申请看起来是那么的顺利:三月到六月准备雅思,同时申请欧洲的暑期学校提升留学背景;暑假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暑期学校,认识了很多学长学姐;八月底回国后进入大四和申请季,一边准备申请材料,一边复习雅思准备二战刷分和GRE。2019年12月末,我在石家庄考完GRE后在回北京的火
我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大学的77级学生,在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完本科留校后,1985年又考上了兰大外语系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毛世昌印度尼赫鲁大学博士,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学会理事。  到了新世纪初,学校正好有个去印度的访问学者名额,我进入印度尼赫鲁大学学习,一年时间眨眼到了,觉得刚走到灿烂辉煌的印度文化海洋边上,还没有入水就得回国,实在不甘心,于是争取
“新型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我慌里慌张地告诉我妈,我妈毫不在意;我火急火燎地告诉我爸,我爸漠不关心。“新冠肺炎”仿佛只在微博里流传,年轻人忧心忡忡,中老年人不以为然,他们以为这只是聚集在某个地区的不会威胁到生命的疾病。  直到新闻播报铺天盖地,中老年人似乎才被袭中要害,开始蜗居、囤口罩。我妈出门前全副武装,回来后全身消毒。老爸老妈囤了一箱子口罩,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分别送去,千叮咛万嘱咐。上了年
黄一民感慨,改革开放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  而当年高考的恢复,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他为能见证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感到由衷的高兴。  黄一民的家乡在高州根子镇浮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  黄一民1972年高中毕业,在生产队里艰辛地干了6年农活。1978年,24岁的他是带着侥幸的心理参加的高考。  虽然他上过高中,但是他所上的初中、高中都是在小学里面读的,这是那个年代很特殊的一个现象——“戴帽中
2017年7月,成都改革人才落户政策,推行“先落户后就业”,鼓励青年人才来蓉创业就业。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市外青年人才,可持毕业证申请办理落户。  我们公司主创团队都是一起走过多年的朋友,公司回成都落地以来,我从没有刻意去定过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全凭自觉。观察了一段儿团队的状态,最多的情况就是这样:  到了晚上8点一起吃完饭之后相互问:你还有没有工作没做完?  “什么
2020是特殊的一年,特殊的上课方式、特殊的学习实践、特殊的大学生活、特殊的毕业季,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每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展览,在特殊的背景下也变得独一无二。  学院积极组织老师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并指导学生展开线下的作品创作。在毕业设计中,师生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逆行者为美,把爱国心与强国志自觉融入到毕业创作中,用画笔和设计创意弘扬向上和向善的正能量,向社会展示了同学们的艺术才
左盼右盼终于等来高校录取通知书,捧着那份通知书的激动的心情此刻回忆起来心还呯呯跳。确定被录取以后紧接着就是准备开学事宜,一般我们都会通过添加高校组织的新生群来了解学校信息,食堂环境啊,寝室环境啊,追问群里的学长学姐某专业期末考试啊。这些新生群里往往气氛热烈,满满都是对步入大学生活的激动憧憬之情,一会儿不看群消息,消息提醒就已经是99 。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被录取学校的新生群组,并
最近,我的外甥小杜给我发来一段微信,讲述了自己在毕业抉择时的苦恼与困惑:“老姨夫:您好!6月份就将毕业的我,现在还不知道该去哪儿安家就业了。求支招!十万火急!!!”他的情况比较典型,家乡是辽宁省阜新市,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自动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临近毕业之际,他在考虑在哪个城市落脚。  进入他视野的城市分为以下几個层次:首选北上广,理由是城市配套发达,单位都是高大上,尤其是北京,常常是国字号单位
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级警官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课程有着自成一体的架构。无论是跟着专业老师学习驾驶无人机、摩托车,还是动手学探案、抓捕,公大的课都不是一般的帅气!  酷劲十足的实体课  无人机警务驾驶  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了通识选修课——无人机警务驾驶,主要讲授无人机在交通、警卫、治安、反恐、救援等领域的操作。2018年3月25日,师生在房山空域进行首次实飞教学训练。在此课程的基
“高高的,喜欢戴帽子,体型和肤色都很健康。喜欢笑,即使在路上遇见陌生人也会报以礼貌温暖的微笑,给人的感觉非常阳光。”朴株完的中国同学这样形容他。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太一样,朴株完的中国留学生活开始于2007年。回忆起十年前那个冬天,株完记忆深刻。巨大的轮船从仁川港口缓缓驶出,穿过黄海抵达丹东。“我的心情期待又害怕。”伴随着海面上渐渐清晰起来的丹东港口,朴株完漫长的中国留学旅程正式开启。  缘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