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学热的兴起,才使广大教育相关人员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国学经典的教学重视度逐渐提高。为此,语文教材中有必要增加国学经典内容。本文在阐述国学经典与文言文的概念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其主要目的是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国学经典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同时我国最高领导人曾在教师节前一天,强调古代诗词与散文的重要性,学生应该注重国内优秀经典文化的传承。然而当前语文教材中,国学经典内容严重缺乏。为此,今后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有必要注重国学经典内容的渗透,以此帮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文化思想,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鉴于此,本文对“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进行深入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概念概述
  (一)国学经典概念分析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主要是指国立学校。在历经几个朝代后,国学便作为思想学术概念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其主要是针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对国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更为明确,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具体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等。
  “经典”一词,辞海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三是著作具有权威性的。顾名思义,经典所代表的均是人类思想的精髓或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国学经典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总体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经部、史部、子部以及集部。经部主要为儒家经典著作,例如《论语》等;史部主要是对正史等的记述,例如《史记》等;子部主要是诸子百家,例如《老子》等;集部主要是诗文子集,例如《楚辞》等。
  (二)文言文概念分析
  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上的交际工具,并不适用于口头交际。值得注意的是文言与文言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言主要是指语言,文言文则是利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相比白话文,文言文是一种定式化的书面语言。
  二、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国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结 晶,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大作用。为此,有必要注重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现结合苏教版必修选文中的文言文,加以具体分析。
  (一)选文多为我国经典著作与美文
  纵观我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得出大部分国学经典均出自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与美文,例如必修一中的《劝学》便选自《荀子》;必修四中的国学经典选文,主要是涉及《诗经》《离骚》等经典著作。除此之外,高中选文中还涉及了古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例如必修二中的《赤壁赋》。上述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均是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并结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国学经典中所选取的经典美文。
  (二)选文体现了国学经典中的人文内涵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与鉴赏的课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此,苏教版教材文言文在内容编辑时,有必要在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文言文的选材应该以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为总指导,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从国学经典中精心选取出适宜学生的经典美文。纵观苏教版教材中的国学经典选文,均是以主题方式将教材分为数个单元,并将国学经典选文置于某一单元中,便于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教材、与作者对话,从而有助于学生个人品性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素养提升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均体现了古人先进的智慧,均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并内化。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素养的提升,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慢慢感悟。为此,学生有必要多读古代经典著作,并加以感悟,从而在不断感悟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赤壁赋》这一文章,其主要表达了古人排忧乐观之法,学生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有必要在体会中不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国学经典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结语
  国学经典的学习作为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了解我国古典文化具有重大作用。为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渗透国学经典显得十分有必要。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均是在体现语文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方式选编,便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内化古人智慧,从而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玲萍.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2]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万平.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为例[J].高教探索,2011(5).
  (編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形式下,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而“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适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也让学生的“学”成为自动、自觉、自立的“学”,使学生充满乐趣、自信和希望。  【关键词】“五环”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迅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吹遍了神州大地。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为主”的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
【摘要】在校本课程大规模开发与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实施好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运用好实施策略,才能整合学生认知储备,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阅读;校本课程;实施;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扬州市育才小学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校本课程正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2013年7月6日,美国太平洋时间11:28,韩亚航空由波音B777重型宽体客机执飞的从韩国首尔至美国旧金山的214航班,在最后降落时下降高度过低,主轮和机尾撞上28L跑道的防波堤,机尾随即脱落分离,飞机在跑道上强烈撞击旋转约330度并伴随有弹跳,最终飞机并未解体停在了跑道上。飞机右侧发动机脱落起火,机身也在坠地后起火,幸而火势没有点燃油箱引起飞机爆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次事故航班,机上共有29
【摘要】文学素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素养是一位合格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凸显文学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是拥有一件无形的华美霓裳,不仅能更好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韵律;押韵;换韵;叠字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据钟嵘《诗品》所记载,齐梁年间,曾流
【摘要】一本书的诞生,或者说一本书的新生,不是被放到销售架上的一瞬,而是当我们带领孩子们翻开它,在纸页的摩挲中,在一字一句地品读中,这本书的意义才最终实现,这本书的生命才得以展现。来,这次我和孩子们就一起走进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的生命中。《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一共七部。前六部是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重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
【摘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蓬勃兴起、迅猛发展的学前教育,对于会宁广大农村、千万百姓而言实在是个新鲜事物。在这之前,大家只知道学前班,学前班的娃娃是一边写字、一边玩耍。而在会宁这块教育热土上,在成龙成凤心理过于迫切的家长心目中,他们普遍地认为:幼儿园应该是念书的地方,且是要拿出苦读的架势。在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并坚决 “去小学化”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弄明白幼儿园教育到底是
《光头诺言》写的是一个孩子的诚信爱心故事。文章不是那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平庸之作,写得非常感人,读到最后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感动,这主要得益于构思的功夫。  作者善于“藏”。文章一开头,看不出明确的行文意图和主题指向,与“光头”无关,与“诺言”也无关,没有爱心的影子,也不见主人公辛杜的可爱之处。只是展示了一幅我们非常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爸爸在看报纸;女儿(辛杜)有挑食的毛病,不肯吃酸乳酪饭;妈妈要她
【摘要】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大多被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与思维受到一定限制。而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考试成绩。故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个人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难以提升,未能达到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而班级读书会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利用班级读书会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继而使学生思维及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此,本文
2014年,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元,一个里程碑!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启动,既凸显了涉农职教的重要性,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向农民敞开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知识技能,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方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