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大大小小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国家的号召下,人们自觉地进行了居家隔离,生活被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信号,“健身潮”便是其中之一。笔者把“健身潮”视为疫情期间的一个文化现象,对其加以美学式的分析,试图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的三个维度的观照下,从新的视野中剖析健身潮与身体美学之间的关联;同时结合迈克·费瑟斯通消费理论,掀开健身热潮背后消费主义的神秘面纱。为2020年疫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人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提供美学理论支撑。
关键词: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身休闲产业;健身潮
1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下的“健身潮”
1.1 分析的身体美学——权力的重构
分析的身体美学是身体美学中描述性与理论性的一个分支,舒斯特曼主要用其解释了身体进行感知与训练的本质,并且解释了身体是如何被权力塑形的,如何作为权力的工具而被雇用的;与此同时,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中,舒斯特曼还提及福柯的身体观,社会中繁复错杂的权力等级究竟是如何被大众广泛地执行与不断地重复着,它们不一定要依靠法律的制定或者是官方予以权力使它正式生效,它简单到只需要通过大众日常种种身体习惯的表现,就能反映或强化各种权力等级或制度1。
疫情期间的“健身潮”体现了一种对权力的重构。在长久的大众认知中,“健身”往往是贵族、中上层阶级的产物。中上层阶级有时间有金钱对身体进行投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这次疫情成为了一次契机,让“健身”飞入百姓家。身体不再受限在赚取面包的时间和空间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可支配性;智能化与数据化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利用较少的成本就可达到健身的效果;疫情期间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健身vlog,有健身博主分享健身视频,也有大量用户跟练,其中关于自律、好身材的引导,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身体媒介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关注点。时间、空间、技术、心理和互动共同促进了这一次身体美学下对权力的重构。
1.2实用的身体美学——身体感知和“慢生活”的回归
在实用的身体美学维度下,舒斯特曼主要以突出“身体”作为哲学与美学研究的主题。他将艺术与身体甚至是意志相关联,把身体作为感性审美和创造性我塑造的核心场所2。
随着当下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多向往对精神需求的追求。换言之,健身在疫情期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运动方式而存在,它更大的价值体现于让广大百姓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过了一段“慢生活”,且巧妙地解决了广大百姓情感皈依、情绪排泄及转化的心理问题。
通过在不同旋律、不同环境中变化不同、相同的运动动作,其内心情感得以表达与宣泄,最终身体回归到身体表达,让自己从宅家的孤独、空虚中逃脱出来,以此达到神舒体静的最佳状态;同时为自己快节奏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功名利禄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得“慢生活”得以回归。
1.3 实践的身体美学——身体语言的审美化
实践美学主张美感主要源于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身体的动感。舒斯特曼指出,我们不能局限于通过与身体相关的知识的获取而增进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和参与,而应将更多的注意放在通过身体的实践与思考,以此获得幸福感3。
“健身潮”正是通过身体训练的实践得以唤醒参与者的身体感知、培养参与者的身体意识,使其达到由身体到内在的改变,以此达到身体语言的审美化。
首先是完美体型。参与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将多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发展四肢核心力量,锻炼肌肉,既健身又健美。而对完美体型的追求又与时代主流中对“无论男女,身体都健美”这一审美文化息息相关。
其次,是优美姿态。疫情期间的“健身潮”借着线上的优势,加大了自主性,可以根据镜子等工具及时调整自身形态,同时还能播放喜爱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律动达到美和动的统一。更别说瑜伽、普拉提等此类将身体美与心理美相结合的运动方式了,不仅能达到完美的形态,更是能提高自身气质。
2消费主义下的身体
费瑟斯通认为,“在消费文化中,身体被益称为快乐的载体:它悦人心意而又充满欲望,真真切切的身體越是接近年轻、健康、美丽、结实的理想化形象,它就越具有交换价值”4。
当下,在消费文化中,健美的男性身体总是出现在美妆广告中、美丽的女性身体总是与服饰广告脱不开联系,社交媒体不上100斤的“白幼瘦”网红总是与广告推销紧紧相连。在这种环境下,媒体所宣扬的身体变成了完美的身体形象,大众对于身体完美形象的追求就变成了消费目标。
因此,我们也不难解释为何随着“健身潮”的发酵,健身器材不断涨价、APP上健身课程开始收费、利用健美身体进行广告推销(卖货)等现象,随着消费主义的入侵,身体已经逐渐成为了最畅销的商品。商家利用群众对于身体理想化形象的追求和向往,将健康的身体当成商品售卖,身体本身则掩盖在消费主义的面纱下,被不知觉的忽略了。
当我们用消费主义思想去观看“健身潮”中的细节时我们便可发现,追求健康不应成为商家赚取利润的幌子,而我们更不应该本末倒置,忽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排泄情绪、充实生活等心理上的初衷,而被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中。
结论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带给线下的体育产业巨大冲击,但同时借助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动了一波以宅家健身为主的“健身潮”的出现。这一股“健身潮”因为疫情的特殊性促生了文化及美学的意义,对广大群众产生了身心上的影响。在积极健身的背后,是与身体美学斩不断的联系,更有着一只消费主义的“无形的手”。我们应理性对待健身运动,回归身心初衷,让健身成为生命的火光,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
注释
[1]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FEATHERSTONE M. “The Body in Consumer Culture” in Theory[M].Paris: Culture and Society,1982:1-12.
参考文献
[1]黄娅,张岩.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影响研究及推进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8):15-16.
[2]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FEATHERSTONE M. “The Body in Consumer Culture” in Theory[M].Paris: Culture and Society,1982:1-12.
作者简介:何雅诗(2000-06——),女,广东省广州人,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专业 本科生
关键词: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身休闲产业;健身潮
1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下的“健身潮”
1.1 分析的身体美学——权力的重构
分析的身体美学是身体美学中描述性与理论性的一个分支,舒斯特曼主要用其解释了身体进行感知与训练的本质,并且解释了身体是如何被权力塑形的,如何作为权力的工具而被雇用的;与此同时,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中,舒斯特曼还提及福柯的身体观,社会中繁复错杂的权力等级究竟是如何被大众广泛地执行与不断地重复着,它们不一定要依靠法律的制定或者是官方予以权力使它正式生效,它简单到只需要通过大众日常种种身体习惯的表现,就能反映或强化各种权力等级或制度1。
疫情期间的“健身潮”体现了一种对权力的重构。在长久的大众认知中,“健身”往往是贵族、中上层阶级的产物。中上层阶级有时间有金钱对身体进行投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这次疫情成为了一次契机,让“健身”飞入百姓家。身体不再受限在赚取面包的时间和空间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可支配性;智能化与数据化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利用较少的成本就可达到健身的效果;疫情期间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健身vlog,有健身博主分享健身视频,也有大量用户跟练,其中关于自律、好身材的引导,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身体媒介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关注点。时间、空间、技术、心理和互动共同促进了这一次身体美学下对权力的重构。
1.2实用的身体美学——身体感知和“慢生活”的回归
在实用的身体美学维度下,舒斯特曼主要以突出“身体”作为哲学与美学研究的主题。他将艺术与身体甚至是意志相关联,把身体作为感性审美和创造性我塑造的核心场所2。
随着当下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多向往对精神需求的追求。换言之,健身在疫情期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运动方式而存在,它更大的价值体现于让广大百姓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过了一段“慢生活”,且巧妙地解决了广大百姓情感皈依、情绪排泄及转化的心理问题。
通过在不同旋律、不同环境中变化不同、相同的运动动作,其内心情感得以表达与宣泄,最终身体回归到身体表达,让自己从宅家的孤独、空虚中逃脱出来,以此达到神舒体静的最佳状态;同时为自己快节奏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功名利禄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得“慢生活”得以回归。
1.3 实践的身体美学——身体语言的审美化
实践美学主张美感主要源于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身体的动感。舒斯特曼指出,我们不能局限于通过与身体相关的知识的获取而增进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和参与,而应将更多的注意放在通过身体的实践与思考,以此获得幸福感3。
“健身潮”正是通过身体训练的实践得以唤醒参与者的身体感知、培养参与者的身体意识,使其达到由身体到内在的改变,以此达到身体语言的审美化。
首先是完美体型。参与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将多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发展四肢核心力量,锻炼肌肉,既健身又健美。而对完美体型的追求又与时代主流中对“无论男女,身体都健美”这一审美文化息息相关。
其次,是优美姿态。疫情期间的“健身潮”借着线上的优势,加大了自主性,可以根据镜子等工具及时调整自身形态,同时还能播放喜爱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律动达到美和动的统一。更别说瑜伽、普拉提等此类将身体美与心理美相结合的运动方式了,不仅能达到完美的形态,更是能提高自身气质。
2消费主义下的身体
费瑟斯通认为,“在消费文化中,身体被益称为快乐的载体:它悦人心意而又充满欲望,真真切切的身體越是接近年轻、健康、美丽、结实的理想化形象,它就越具有交换价值”4。
当下,在消费文化中,健美的男性身体总是出现在美妆广告中、美丽的女性身体总是与服饰广告脱不开联系,社交媒体不上100斤的“白幼瘦”网红总是与广告推销紧紧相连。在这种环境下,媒体所宣扬的身体变成了完美的身体形象,大众对于身体完美形象的追求就变成了消费目标。
因此,我们也不难解释为何随着“健身潮”的发酵,健身器材不断涨价、APP上健身课程开始收费、利用健美身体进行广告推销(卖货)等现象,随着消费主义的入侵,身体已经逐渐成为了最畅销的商品。商家利用群众对于身体理想化形象的追求和向往,将健康的身体当成商品售卖,身体本身则掩盖在消费主义的面纱下,被不知觉的忽略了。
当我们用消费主义思想去观看“健身潮”中的细节时我们便可发现,追求健康不应成为商家赚取利润的幌子,而我们更不应该本末倒置,忽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排泄情绪、充实生活等心理上的初衷,而被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中。
结论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带给线下的体育产业巨大冲击,但同时借助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动了一波以宅家健身为主的“健身潮”的出现。这一股“健身潮”因为疫情的特殊性促生了文化及美学的意义,对广大群众产生了身心上的影响。在积极健身的背后,是与身体美学斩不断的联系,更有着一只消费主义的“无形的手”。我们应理性对待健身运动,回归身心初衷,让健身成为生命的火光,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
注释
[1]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FEATHERSTONE M. “The Body in Consumer Culture” in Theory[M].Paris: Culture and Society,1982:1-12.
参考文献
[1]黄娅,张岩.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影响研究及推进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8):15-16.
[2]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FEATHERSTONE M. “The Body in Consumer Culture” in Theory[M].Paris: Culture and Society,1982:1-12.
作者简介:何雅诗(2000-06——),女,广东省广州人,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专业 本科生